林明太: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分析论文

林明太: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分析论文

摘 要:妈祖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且藉由“妈祖文化圈”的辐射力而远播海外。妈祖宫庙与信俗活动在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人口迁移、妈祖信仰特性的不断变化等因素均对妈祖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传承弘扬妈祖文化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利用华人华侨人口迁移,扩大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以提升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广泛性。

关键词:妈祖文化;妈祖宫庙;空间分布特征;机理;海上丝绸之路

妈祖文化是基于妈祖信仰而形成的具有海洋文化色彩的民俗文化。以天后宫、妈祖宫庙等为物质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民歌、舞蹈等为传播途径,寄托了人们对带给人类社会博爱、安宁、祥和的神祇的无限感激和崇拜。妈祖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依托于妈祖宫庙及相关信俗活动。以妈祖宫庙的分布状况为切入点,可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这一现象之原因,推动妈祖文化进一步传播,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搭建更为顺畅的通道。

一、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世界范围内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妈祖宫庙的出现及其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是和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散同步展开的,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妈祖文化自宋代产生之后向海外传播。到明代,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时期,妈祖文化的波及范围加速拓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4 世纪明朝洪武年间,妈祖文化就已传入琉球国。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是琉球妈祖庙最为突出的代表。我国与日本来往极早,中国使臣在出使日本时会在船上供奉妈祖,以保佑旅途平安。受此影响,日本商船上也多安放妈祖神龛,作为护船神。直至今日,日本的神户、长崎等多个地区仍建有妈祖庙,其中以长崎崇福寺最为著名。据记载,历史上日本妈祖庙总数多达数百座,日本信众还成立了妈祖信仰组织“妈祖会”。[1]

妈祖宫庙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应当归功于华人华侨的南渡。他们陆续移民东南亚地区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根据家乡妈祖庙特色,相继建立妈祖宫庙。其中的代表如吉隆坡天后宫、槟城天后宫、天福宫、穗城会馆天后宫、会安福建会馆天后宫等,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国。

至于欧美的妈祖文化传播和弘扬,则是随着近代华工和华人拓荒建业而出现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东亚、南亚诸国, 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非洲沿海国家、挪威和法国都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妈祖庙,举办各类极富特色的妈祖信俗活动。[2]

莆田人民的迁徙活动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莆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由于人多地少,很多人选择前往较为富庶的广东生活。潮州、汕头等地相当一部分居民的祖先都是莆田人。莆田人民迁徙至潮州、汕头后,妈祖信仰也被带往当地。人们修建宫庙、雕像,创作歌曲、诗文祭祀盛赞妈祖。第二,莆田在历史上被誉为“文献名邦”,文化发达、科甲鼎盛,涌现了“九牧林”“莆阳黄”“玉湖陈”“白塘李”等名门望族。仅两宋时期,就有近二十任泉州知府为莆仙人,出现了莆田士人遍布全国的局面。中国人有着很强的乡土情结,出仕的莆田籍官员不忘妈祖精神,修建祭祀妈祖的宫庙传播妈祖文化,使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第三,元末明初,莆田人民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迁移海外。这一时期,很多莆田人迁徙到东南亚地区,在为当地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把妈祖文化传播至此。当地人民结合本地宗教信仰,使妈祖文化具有地方特色,也深化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涵。

(二)中国大陆范围内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福建莆田是妈祖文化的滥觞之地。由于濒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古代社会不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妈祖渡海救人、扶危济贫的精神为莆田人民带来心灵慰藉。为了表达对妈祖的感谢及敬重,莆田人民在湄洲岛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供奉妈祖的寺庙,这座妈祖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一万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

北宋时期,朝廷为表彰妈祖功绩,宋徽宗曾封赐“顺济”匾额于莆田圣墩妈祖庙。这一封号使妈祖信仰第一次从民间自发信仰转变为官方承认的地方信仰。此后对妈祖的敕封由“夫人”到“妃”,妈祖信仰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此时妈祖宫庙也已超出莆田的地域范围,在宋朝疆域内出现。

元朝定都北方后,为了把南方的资源运往大都,漕运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元世祖忽必烈以妈祖对漕运有功,加封为“天妃”。妈祖文化自南向北传播。天津是北方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较大的城市,天津许多历史悠久的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都是在那时出现的。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出使海外,在出海前与返航后,都要祭谢妈祖,并奏请皇帝对妈祖进行加封,明永乐五年(1407 年) 明成祖朱棣敕建南京妈祖庙,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庙号额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亲自为敕建的南京天妃宫撰立御碑,这是明王朝崇奉妈祖的表现。郑和船队经过的海港多建有天妃宫,开展一系列祭祀活动。妈祖文化在沿海地区传播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3]

清代统治者在收复台湾后,将妈祖封号由“天妃”提升为“天后”,这是当时对妈祖神格的最高界定。这一神格的提升扩大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在朝廷的重视与推动下,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更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

时至今日,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不断增加,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愈益深厚。“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 北起丹东、锦州, 经天津、烟台、青岛到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泉州、厦门、潮汕、广州、湛江、北海、海南和港澳台等地都建有妈祖庙, 甚至内地江西景德镇、贵州镇远、安徽天长县、内蒙古通辽和北京等地也建有妈祖庙。”[4]

(三)中国台湾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2.澳门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递推算法只有加法运算,而没有乘法运算,因此,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插补计算的初始条件(i=0时)如下式所示:

表1 台湾地区著名妈祖宫庙空间分布情况表[6]

县市备注台北市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新北市台湾第三级古迹桃园县新竹市地点松山区北投区士林区西门町新庄区八里区淡水区板桥区桃园市香山区北区北区妈祖庙松山慈祐宫关渡宫慈宫台北天后宫新庄慈祐宫八里开台天后宫淡水福佑宫板桥慈惠宫慈护宫香山天后宫长和宫内天后宫建庙时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台湾第二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

苗栗县台湾第三级古迹台中市彰化县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二级古迹云林县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嘉义县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南市台湾第一级古迹台湾第二级古迹高雄市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三级古迹屏东县宜兰县澎湖县后龙镇竹南镇竹南镇通霄镇大甲区梧栖区大雅区东区南屯区鹿港镇二林镇彰化市北港镇斗南镇土库镇西螺镇麦寮乡新港乡东石乡朴子市新港乡永康区善化区西港区后壁区中西区北区安南区城安路安平区安南区显草街旗津区旗山区屏东市内埔乡万丹乡南方澳头城镇宜兰市马公市慈云宫中港慈裕宫龙凤宫拱天宫镇澜宫浩天宫永兴宫台中乐成宫万和宫天后宫(旧祖宫)仁和宫南瑶宫朝天宫顺安宫顺天宫广福宫拱范宫奉天宫笨港口港口宫配天宫溪北六兴宫盐行天后宫茄菝天后宫玉敕庆安宫下茄苳泰安宫大天后宫开基天后宫正统鹿耳门圣母庙开台天后宫鹿耳门天后宫旗后天后宫天后宫慈凤宫六堆天后宫万丹万惠宫南天宫头城庆元宫昭应宫澎湖天后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明郑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道光十六年(1835年)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明郑永历元年(1647年)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明郑永历十八年(1664年)明郑永历十七年(1662年)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嘉庆八年(1803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1950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台湾第三级古迹台湾第一级古迹

台湾妈祖信仰最具代表性的庙宇由南向北形成一条信仰中心线,分别为台南市大天后宫、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彰化市南瑶宫以及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等,这些妈祖宫庙是台湾妈祖宫庙的典型代表,每年前来朝拜的妈祖信众不计其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出自2005年到2009年,恐怖事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2009年达到了顶峰,发生了2 586起,此后总体呈下降态势,2013年又有一定的回升。死亡人数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出现了两个高峰(3 448人和3 021人),总体是先上升后降的状态。受伤人数在2009年和2013年也是达到了最高,这与2009恐怖事件发生的高峰期和2013年恐怖事件回升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总体上自2013年以来,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主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呈现好转的迹象。

1.2.5 病房护理质量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技术水平,更依赖于护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控制的方法。[2]病房护理质量的管理包括业务能力、执行能力,对安全的防范意识、协调能力方面。

(四)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1.香港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香港毗邻南海,又属深水港和优良港湾,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商船多经此出海或在此贸易,从而带来了妈祖信仰。早在郑和下西洋时期,香港就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妈祖庙——赤湾天后宫。明清时期,香港地区的妈祖信仰便以该庙为中心向外扩散。虽然19世纪40年代后,香港为英国强占,但赤湾天妃庙作为香港妈祖信仰中心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一直有大批的香港信众到赤湾天后宫朝拜。1949 年后,香港居民朝拜妈祖的场所以本岛天后宫为主。

据香港华人庙宇委员会统计,目前香港有妈祖庙宇50多座。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此图呈现出香港地区妈祖宫庙的分布位置以及各个地区的分布数量,由此可见妈祖宫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布范围广、分布数量较多、各县市分布数量不等,但总体呈现比较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妈祖文化依托于妈祖庙宇而存在。[7]

图1 香港特别行政区妈祖庙分布概况图

(图中数据引自《妈祖研究文集》,2006)[8]

妈祖信仰是台湾影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之一。早期台湾汉人移民多来自福建,且台湾四面环海,海事活动频繁,因此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信仰迎合了台湾人的心理需求。无论台湾的大街小巷、山海村庄还是繁华都市,都可见妈祖宫庙。据统计,台湾有妈祖宫庙800 多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40座,建于明代的3座,建于清代的37座。[5]台湾地区著名的妈祖宫庙空间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

澳门,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早在明代,澳门已经开发为渔村,渔民多来自闽粤,妈祖是其重要的信仰神只。当时在澳门已建有妈祖阁,相应的妈祖塑像、妈祖祭祀礼仪、妈祖习俗、妈祖艺术等文化传播内容业已出现。澳门半岛、路环岛、氹仔岛为澳门著名三大妈祖庙所在地,尤以妈祖阁闻名世界。澳门有大小妈祖庙数十座,最为著名的为“三大禅院”,分别是位于澳门内港入口要地,沿崖而建,依山面海的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的莲峰寺、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的普济禅院。由于澳门地域面积较小,因而妈祖宫庙在澳门主要呈点状分布在三个主要岛屿上。

香港与澳门均处中国南海之滨的珠江口要冲,同为中国特别行政区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两地早期都有闽粤人移居,因此均有妈祖信仰传播至此。[9]妈祖文化传播在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地宫庙的空间分布较为广泛。由于两地地理环境不同,妈祖文化传播在香港地区的空间分布基本成面状,各重要区域基本均有分布,而在澳门则主要呈现三点状分布。可以预见的是,妈祖文化传播在港澳两地将会长盛不衰,妈祖信俗活动将不断增加,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其分布地区将不断扩大,妈祖文化将促进港澳与大陆的交往与联系。

二、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机理分析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的呈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我国海洋贸易范围的扩展,妈祖文化在我国范围内由南方地区传播至北方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妈祖文化传播至海外各国,并由此带来妈祖宫庙的建立拓展,世界各地相继出现各具特色又蕴含同一精神实质的妈祖宫庙,并开展相应的信俗活动。

比尔·盖茨在演讲结束后说出了自己的困惑,那个男学生笑着说:“其实我每次听演讲都这样做,因为我除了想增加自己的发言机会外,更希望让你们能记住我的名字。”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海洋贸易进一步发展。南宋后期,泉州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众多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活动。妈祖本为保护渔民和航海者的海上女神,在此过程中,妈祖文化也扩散到与宋朝有密切往来的大食(阿拉伯)、大秦(罗马)、波斯(伊朗)等国家。[10]人们为了供奉妈祖,传承妈祖精神,大多会修建祭祀妈祖的庙宇,供奉妈祖雕像,举办各种祭祀妈祖的活动,妈祖文化逐步在这些地区出现并发展起来。

元朝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海洋航线。此时我国与许多国家地区有了直接经济往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元朝统治者在沿海兴建了很多港口。为了祈求神灵庇佑船只航海安全,港口多修建妈祖庙。此时,我国沿海的广州、宁波、泉州、杭州、台州、福州、天津、绍兴、漳州、温州等港口城市修建、扩建了众多妈祖宫庙,妈祖文化传播空间进一步扩展。

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远洋航行前,船上都要祭祀妈祖,以祈求妈祖保其出海平安。郑和不仅到达东南亚地区,还远及非洲沿海国家。在此进程中,妈祖信仰得以迅速传播。妈祖宫庙、妈祖雕像、妈祖传说、妈祖精神也随之传扬到世界各地。妈祖文化传播呈现出数量巨大、内容更加丰富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今,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妈祖信俗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范围内以妈祖文化为中心的交流合作活动不断举行,妈祖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总之,从古至今,妈祖文化的出现、传播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促使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妈祖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富有地方色彩与民族特色,也因此更加珍贵,为世人所关注。

(二)人口迁移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移民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世界性文化内涵。历史上的莆田地区人口迁徙,促进了妈祖文化在广东、海南等地的传播。妈祖文化又随着广东、海南的移民波及南洋各地,他们是妈祖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主体力量。正是这股主导力量运用他们杰出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妈祖文化。

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妈祖宫庙最早出现的地方。莆田人民的迁徙活动拓展了妈祖文化的分布空间。

24例动脉瘤患者中CT扫描结果,小型动脉瘤(<5mm)7例,中型动脉瘤(5~10mm)12例,大型动脉瘤(11~25mm)4例,巨大型动脉瘤(>25mm)1例,24例动脉瘤中21例存在破口。

1.莆田人口迁移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我国与日本往来密切,日本曾先后派遣多批遣唐使前往中国。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明代,妈祖文化随着中国使臣的出使和海上贸易传播至日本。由于日本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妈祖女神契合日本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自明朝开始,日本出现大量妈祖宫庙。今天,日本仍为东亚地区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区域,拥有大量妈祖文化遗迹,宫庙建筑、雕塑雕像、文献记载等均别具特色。

2.华人、华侨迁移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充分性:若exp(G)=3,作出其幂图P(G)~=K1+lK2;若exp(G)整除4,其幂图为P(G)~=K1+(mK1∪nK3),其中l,m,n∈N,显然二者均可平面化.

二是从试点到推广突出一个“全”字,汇聚了江岸食药监监管智慧。完成了两个试点的改造升级工作后,推广的问题随之而来,好啃的骨头已经啃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资金和场地成为横在推广路上的两座大山。为此,我们以大数据收集为突破口,为辖区36个农贸市场约10名检测人员下载APP,目前,与APP对接传输数据的新机器约为11台,存在25台新机器缺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APP数据传输环节中灵活设置了机器上传与手动输入两种模式,解决数据全覆盖的问题。今年江岸食药监局将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力求在明年完成辖区全部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室升级改造工作。

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大批中国人迁徙至南洋地区。他们除了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外,也带去了妈祖信仰。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妈祖寺庙不胜枚举。如今,东南亚各国的妈祖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民族和地方特色更加突出。

1.海上女神特性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三)妈祖信仰特性的不断变化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信仰特性的不断变化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从妈祖由海上女神转化为全能女神的历史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近代,我国最主要的劳工输出地为美洲地区,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工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希望能得到庇佑。妈祖文化随着这些信奉者传播至美洲地区。至今在美国和加拿大,信仰妈祖的信众数量仍然相当庞大。随着华人华侨在非洲主要沿海地区的涌现,妈祖信众也在那里建立了妈祖祭祀建筑,拓展了妈祖文化空间分布范围。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乡土情结的外在体现,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眷恋,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华人华侨把妈祖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使之得以传承发展。

2017年5月欧盟采纳并公开了“地平线2020”中期执行评估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地平线2020”对实现欧洲发展愿景发挥的巨大作用,包括:

活动中进行了LEED认证授牌仪式,玫琳凯大厦获得LEED既有建筑运营和维护V4金级认证,是上海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物业公司。玫琳凯公司还与江宁街道签署了“共建绿色社区”的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环保科普类讲座。并结合玫琳凯“玫好家园志愿者”项目,推广垃圾分类,协助江宁街道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和两网融合等环保公益活动。

妈祖信仰发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莆田地区,而后在沿海地区传播,跨过台湾海峡进入台湾地区,越过大洋流行于东南亚、日本以至欧美各国,成为闻名遐迩、盛行于世的海上女神。古代各国的重要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战胜灾难、求得平安。妈祖作为海上女神,受到各国沿海民众的尊崇。

2.妈祖上升为全能女神后具有的特性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之所以能从海上女神上升为全能神,与妈祖文化具有的内涵密不可分。妈祖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她体现了“护国庇民”的博爱精神,展现了无私扶助他人的奉献精神,包涵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正因如此,妈祖已不再局限于海上女神这一身份,成为不同地域民众共同信奉的全能女神。这一神格的转变使妈祖信仰得到广泛传播。不仅沿海地区分布有珍贵而丰富的妈祖宫庙及信俗活动,现今许多内陆地区也拥有数量庞大、内涵深厚的妈祖宫庙及信俗活动。总之,妈祖信仰特性的变化,妈祖神格的不断提升,对妈祖文化的产生、传承、传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推动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更为广泛的对策

(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扩展妈祖文化传播空间

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联系交往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因此,应充分借助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一良好契机,加强与各国间的联系与合作,宣扬妈祖文化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加快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同时,让分布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国家的近千座妈祖庙成为民众自发性的、永久性的民间交往舞台。充分利用各国妈祖宫庙交往平台,围绕“天下妈祖是一家”的宗旨,开展妈祖庙会、祭典、朝圣、分灵等民间信俗交流活动,凝聚各国妈祖信众,加强沿线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家、民族间互通互融,推动妈祖文化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交汇的桥梁。以妈祖文化为引领,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以妈祖文化所提倡的开放包容的胸怀去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开展经贸交流,促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再造辉煌。[11]

瑞士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长期使用手机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可能对特定脑区的记忆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经常使用手机接听电话者的右侧头部,射频电磁场对图形记忆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研究发现,与手机通话相比,用手机发送短信、玩游戏或浏览互联网则对青少年记忆力发展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类操作产生的射频电磁场相对微小。

(二)利用华人华侨人口迁移,促进妈祖文化传播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合作不断加强,华人华侨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华人华侨将成为传播妈祖文化、传承妈祖精神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这个机会传播妈祖文化。

(三)扩大妈祖文化包容性,拓展妈祖文化空间分布

妈祖文化内涵深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涵。妈祖文化不仅蕴含着爱国护民的和谐思想,也包含着无私奉献的道德观,展示了民众对自然的崇敬之心、体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域风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深化妈祖文化的内涵,扩大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增强妈祖文化的独特性,让更多民众了解、接受妈祖文化,扩大妈祖文化传播分布的空间。

(四)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在台湾地区,妈祖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台湾2400万民众中有三分之二信奉妈祖。台湾民众不分蓝绿、不分族群、不分年龄,都对妈祖表现出十分虔诚的敬仰。自1987年至2017年, 先后在妈祖故乡湄洲岛举办“妈祖千年祭”,在台湾举办“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等活动。参与其中的信众涵盖老中青幼儿。文化交往是维系两岸关系的命脉,妈祖信俗承载着台湾信众对人同种、神同缘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妈祖作为“海峡和平女神”,将在推动海峡两岸同根同文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创造各种条件,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妈祖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播。

学生结合课文情境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练说,再模拟表演,真切还原课文中鲜活的场景,学生能很快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太守欧阳修与民同乐、以民之乐为乐的高尚情操。这不仅是激活想象、唤醒文本、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光辉.他者之眼与文化交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65.

[2]乌丙安,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J].文化遗产,2018(2):1-7.

[3]游建西.郑和下西洋与妈祖崇拜在海外的传播[J].中国道教,2007(4):41-43.

[4]郑衡泌,俞黎媛.妈祖信仰分布的地理特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19-27.

[5]翁卫平.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交流互动[J].闽台文化交流,2011(3):84-91.

[6]张桓忠,林益德.台湾地区妈祖庙现况调查与分析[J].妈祖文化研究,2017(2):62-85.

[7]鲁金.香港庙趣[M].香港: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2:72.

[8]蒋维锬.妈祖研究文集[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25-26.

[9]李天赐.香港与澳门妈祖信仰比较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9(1):72-77.

[10]蔡天新.古丝绸之路的妈祖文化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世界宗教文化,2015(6):50-58.

[11]黄婕.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交流及其途径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17(4):67-71.

中图分类号:B9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9)04-0023-07

收稿日期:2018-12-26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H155)

作者简介:林明太(1971—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教授;连晨曦(1988—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校 刘正花

标签:;  ;  ;  ;  ;  ;  ;  ;  ;  ;  ;  ;  

林明太: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