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方华:共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刍议论文

靳方华:共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刍议论文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何去何从,人类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回首东北亚地区一百多年的历史、审视东北亚地区的现实,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传统武术、社团传承等相关书籍资料,在中国知网等多种数据库分别以“通背拳的社团传承”“传统武术社团传承”“体育社团传承”等为主题词搜索期刊文献.

一、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造福东北亚各国人民

历史不能改变,但未来可以选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共同向往,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广泛认同,为我们思考和解决东北亚地区面临的挑战和赢得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机遇,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谈到人类共同命运时所指出的,这就好比世界上所有人都在一艘名为“地球号”的船上,所有人风雨同舟,拥有共同方向和目标,要确保大船行稳致远,就要各方携起手来面对全球性难题和挑战。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男患者38例,女患者32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0.56±6.58)岁;观察组,男患者 39例,女患者 31例,年龄 62~79岁,平均年龄(71.65±5.5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东北亚地区的人口总数、经济总量、科技实力、文化底蕴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亚地区对于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两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刚刚结束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朝元首多次会晤等重大活动,举世瞩目。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需要东北亚地区国家和人民增进共识,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不断增进域内国家人民福祉,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文明美丽的东北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良好的典范。

二、维护地区安全,实现东北亚长期和平

建设绿水青山、美丽富饶的东北亚,是地区各国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利益所在。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在改善生态环境领域加强合作。各国政府要在政策制定、机制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对接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发挥引领指导作用。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长期开展环保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验。中国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国家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日韩两国环保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1.罪犯教育方法多元化。既要坚持正规的课堂化教育、专题教育、分类教育、个别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改造形式,融法律、道德、规范、形势、政策教育于一体,努力体现出教育改造工作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改造的目的。又要努力推进狱务公开,通过接见、通信、接触新闻媒体和到社会上参观等形式,使罪犯保持与社会的接触,赶上外界社会的发展。

三、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东北亚繁荣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谈到人类文明多样性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东北亚地区历史和现实印证了习主席的论断。

东北亚地区是东北亚各国人民永久居住的共同家园,东北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留给后代子孙最宝贵的遗产。区域内国家认识到,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无法独善其身,大家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现象和表征,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载体。“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余荫山房外封闭、内开放的空间布局与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配置高度凝练和浓缩了岭南建筑的审美特征,充分表现出岭南建筑“求真而传神,求实而写意”的艺术风格[16],体现了岭南人崇尚自然真趣的审美趣味。受到岭南地形和湿热多雨气候的影响,余荫山房以庭院为中心来进行空间围合,即可巧妙地解决炎热潮湿的岭南地区的通风、防晒等问题,又可争取园内景观最大化,在庭院中巧妙布置山、石、水池[17],点缀建筑小品,并与环绕的建筑一起共同形成“满院绿荫人迹少,半窗红日鸟声多”宁静而优美的环境。

四、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建设美丽东北亚

东北亚各国具有广泛的共同经济利益,经贸依存度越来越高,经济合作已成为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压舱石”。我们认为,为了东北亚经济更加繁荣,更好地造福地区和世界,域内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第一,各国应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推动良性互动,由竞争性合作转向合作性竞争。第二,要克服政治分歧给经济合作造成的障碍,破解“政冷经热”“政经分离”等难题,逐步向政经并行、以经促政、先易后难的方向发展。第三,持续推进各项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双边、多边合作水平,为东北亚整体合作打基础、聚力量。第四,地区各国将本国经济发展目标与地区其他国家发展目标对接融合,形成经济发展合力,促进良性互动。第五,发挥主要经济体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以中日韩自贸协定、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合作机制为抓手,促进区域各国经济繁荣。

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政治外交局势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安全局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地区国家战略定位和战略方向不同,安全利益和安全诉求有别,国与国之间历史认知、治国方式、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加之域外大国介入本地区事务由来已久,涉足很深。因此,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制约本地区合作发展的重要障碍。

五、加强人文交流,建设文明和谐东北亚

对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形势,我们有理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东北亚地区有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23%,经济体量近全球的五分之一。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域内双边、多边经济合作相当活跃,具备发展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基础,已经成为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正因如此,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便成为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正确途径。应当看到,尽管东北亚各国安全利益诉求不同,但各国依然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那就是和平发展。“生乱生变”不符合东北亚地区任何国家的利益,共生共赢才是正确选择。因此,东北亚国家要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方式,追求共同接受的安全利益。我们相信,只要东北亚各国强化危机意识,承担共同责任,加强合作,深化互信,利己利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东北亚地区和平机制就一定能构建起来。

东北亚地区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夺目,人文交流底蕴深厚,相互融合,历久弥新,通过发展各自独特文化形态和广泛的文化互鉴交流,共同丰富了享誉世界的东方文化,使得东北亚成为世界最具文化魅力的地区之一。文化的魅力不仅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还使人心意相通、情感交融,更可以化解仇怨、消弭隔阂。正因如此,化解地区矛盾与危机,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人文交流因经济活动而密切,文化传播随经济发展而活跃。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东北亚地区各国人文文化交流活动十分频繁。伴随经济的增强以及交通的便利,借助旅游平台、留学平台、经贸平台、学术平台,以及政府间的人员互访、各类会展的举办、各种文艺演出,都为东北亚各国展示本国文化提供了机会,为各国人文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文化是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根脉,反映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的民心基础,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是东北亚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东北亚各国人文交流,首先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海纳百川,包容并蓄。其次要加强相互了解,无论是语言文化、思维方式,还是民风民俗乃至日常生活习惯,知各国文化之所异,求人心人情之所同,厚植民间情感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各国青少年的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培养区域合作的后备人才,为东北亚国家世代友好、和平共处提供永续力量。

构建和平稳定、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心相通、友好和睦、利益共享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是东北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东北亚各国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应当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为此善尽自己的责任。

①本文系作者在“‘共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暨第十二届中俄东北亚学术研讨会”(2019年4月24日天津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主办)上的致辞,刊发前进行了增改。

本文作者:天津社会科学院 院长

责任编辑:乌兰图雅

DOI:10.19498/j.cnki.dbyxk.2019.04.003

标签:;  ;  ;  ;  ;  ;  ;  ;  ;  ;  ;  ;  

靳方华:共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刍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