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肇东市人民医院15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3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TG、TC、LDL-C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可降低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

冠心病为临床较常见心脏疾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相关研究发现[1],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是高脂血症,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合并高脂血症。因此,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意义重大。笔者选取67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常规治疗,旨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7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观察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4±4.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8±2.1年;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4.6±4.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1±2.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哺乳期妇女、孕妇及结缔组织、创伤、肿瘤、肾、胰、胆、肝、急慢性甲状腺等系统疾病者、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8)治疗,即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20mg进行温水口服,睡前服用,1片/次,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腹泻、肌肉疼痛)等。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EXCEL(2003版)进行校正,清洁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LDL-C等血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TG、TC、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后发生呕吐1例(2.9%)、腹泻1例(2.9%)、无肌肉疼痛者,总发生率5.8%;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呕吐3例(9.1%)、腹泻4例(12.1%)、肌肉疼痛1例(3.0%),总发生率24.2%;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可分为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等类型,近年趋向于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因素及可改变因素,其中不可改变因素有家族史、年龄、性别;可改变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过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等。此外,与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有关[3]。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发现[4],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度主要与LDL-C及TC含量呈正相关。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其结构为3-羟基-3甲基戌二酸单酰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生成低密度脂蛋白,阻碍胆固醇合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抑制转化为甲基戌二酸盐。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LDL-C及TC,延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和抑制炎性反应[5]。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观察组TG为(1.6±0.4)mmol/L、TC为(5.2±0.7)mmol/L、HDL-C为(1.5±0.5)mmol/L、LDL-C为(2.4±0.6)mmol/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8%;对照组TG为(3.5±0.9)mmol/L、TC为(7.3±1.2)mmol/L、HDL-C为(0.8±0.2)mmol/L、LDL-C为(4.5±1.3)mmol/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2%;观察组TG、TC、LDL-C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有效降低TG、TC、LDL-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HDL-C,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阿托伐他汀可抑制LDL合成及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的作用,促进TG代谢、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抗感染,恢复动脉内皮功能,使斑块趋于稳定,防止其破裂,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可调节血脂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波江,马红红,曹晔等.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976-977.

[2]陈秀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9):849-851.

[3]马彩香.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8(1):79-80.

[4]杨和银.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13(8):29-30.

[5]崔英.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5,10(5):107-108.

标签:;  ;  ;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