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闪闪发光

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闪闪发光

苗智博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138000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文化是我国优良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全球化环境下中华民族继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承担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寻求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高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在高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挖。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要求老师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提倡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在此过程中,倡导的是教师以校本教材为基础,发掘和应用语文课程资源,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补充和优化重组,从而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可谓博大精深,可有效充实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在高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触摸到中华民族先辈们的智慧和其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见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弘扬传统文化知识。如,教师在讲《离骚》这一课时,由于作者屈原去世是在我国端午节,并且屈原的去世也使我国的端午节文化得到了充实和不断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讲这一课时,在介绍作者的时候完全可以引申到我国的端午节这一传统中国节日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课文作者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还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周敦颐的《爱莲说》、杨万里所写的《莲花》以及李白诗篇中的《古风》等与荷花相关的诗词名篇融入到文章的教学中,还可以配上与之相关的歌颂荷花的古今名曲,更直观地演示荷塘月色的真实情景,引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很容易联想到荷塘月色如梦似幻的美景,有利于高中学生对于《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熟练掌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加强传统文化与实践生活的结合。如《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这些文化思想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那么对于社会及其自身的良好发展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的模式。当前传统文化的教学范围还只限于文言文和古诗文,重点也被放在课文中出现的字词解释上,背诵基本上是每一篇文言文必须达到的要求。这其实远远不够,教师完全可以借用当今社会的便利,如很多诗词已经被改编成了歌曲,通过学会唱歌来达到背诵诗文的目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记忆的效率更高;网上有很多朗诵比赛的视频,其中有很多选手会选用文言文或古诗文作为朗诵素材,将这些视频放给学生看,轻松的观看过程、良好的氛围能让学生跟着朗诵,达到通读全文的目的;还有一些诗歌视频,可以给学生带来视听觉上不一样的冲击,而这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塑造,而高中生文化素养与文化底蕴的塑造成果则直接关系其未来的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李白与杜甫的敬仰、对巴金与鲁迅的崇敬、对海明威和莫泊桑的欣赏已经不足以使他们脱颖而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新篇章;使他们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专家谢周勇指出:人类只是在社会人道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定出适应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生产力与社会人道的关系构成了人类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并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后者仅仅表明其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却不是从人类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即最初的现实的联系之中得来的,因此,它所表明的就仅仅是关于世界以及关于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那么由此所产生的就已决不是哲学,而只是实证科学。但是,这样一来,人类的世界观却由此而真正地豁然开朗了。我们从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是以“社会人道”和“非社会人道”之分,而不是以所有制形式之分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尽办法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永远闪光。

标签:;  ;  ;  

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闪闪发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