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警示组件论文和设计-潘长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组合式警示组件包括:第一警示结构;过渡连接结构,具有安装部,过渡连接结构与第一警示结构卡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警示结构,设置在安装部上;其中,第二警示结构与安装部卡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警示结构(10);过渡连接结构(20),具有安装部(21),所述过渡连接结构(20)与所述第一警示结构(10)卡接或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警示结构(30),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1)上;其中,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与所述安装部(21)卡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警示结构(10);

过渡连接结构(20),具有安装部(21),所述过渡连接结构(20)与所述第一警示结构(10)卡接或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第二警示结构(30),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1)上;其中,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与所述安装部(2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上设置有凸起(211),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的表面具有凹部(31),所述凸起(211)伸入所述凹部(31)内,以使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状结构(32),相邻的两个所述齿状结构(32)之间形成所述凹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20)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22),所述第一警示结构(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20)连接;

第二连接结构(23),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3)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3)之间形成所述安装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具有安装凹部(221),所述第一警示结构(10)伸入所述安装凹部(221)内,以与所述安装凹部(221)卡接或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3)的表面上,所述凹部(31)设置在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231)、第二板体(232)及第三板体(233),所述第一板体(231)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3)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板体(231)与所述第二板体(232)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板体(232)与所述第三板体(233)呈第二夹角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板体(231)、所述第二板体(232)及所述第三板体(233)之间形成滑槽(234),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插入所述滑槽(234)内以与所述凸起(211)限位止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警示结构(10)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警示结构(10)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警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至少为一个,当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二警示结构(30)沿所述过渡连接结构(20)的延伸方向X间隔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示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组或机器检修期间,同一个机组或机器上需要挂设安全警示牌,以对其他工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多个安全警示牌杂乱无章地挂设在同一个机组或机器上,导致工作人员对多个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不规范,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包括:第一警示结构;过渡连接结构,具有安装部,过渡连接结构与第一警示结构卡接或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警示结构,设置在安装部上;其中,第二警示结构与安装部卡接。

进一步地,安装部上设置有凸起,第二警示结构的表面具有凹部,凸起伸入凹部内,以使第二警示结构与过渡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警示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状结构,相邻的两个齿状结构之间形成凹部。

进一步地,过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警示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过渡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结构的下方,第一连接结构朝向第二连接结构的表面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形成安装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结构具有安装凹部,第一警示结构伸入安装凹部内,以与安装凹部卡接或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凸起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朝向第二连接结构的表面上,凹部设置在第二警示结构朝向第一连接结构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一连接结构朝向第二连接结构的表面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呈第二夹角设置;其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之间形成滑槽,第二警示结构插入滑槽内以与凸起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第一警示结构和\/或第二警示结构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警示结构和\/或第二警示结构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

进一步地,第二警示结构至少为一个,当第二警示结构为多个时,多个第二警示结构沿过渡连接结构的延伸方向X间隔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组合式警示组件包括第一警示结构、过渡连接结构及第二警示结构。其中,过渡连接结构具有安装部,过渡连接结构与第一警示结构卡接或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警示结构设置在安装部上。其中,第二警示结构与安装部卡接。这样,第一警示结构挂设在需要维修或维护的设备上,第二警示结构通过过渡连接结构安装在第一警示结构上,以实现第一警示结构与第二警示结构的组合式安装,减小了警示结构的占用空间,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多个警示结构的管理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警示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组合式警示组件的过渡连接结构及螺栓的侧视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组合式警示组件的第二警示结构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警示结构;20、过渡连接结构;21、安装部;211、凸起;22、第一连接结构;221、安装凹部;23、第二连接结构;231、第一板体;232、第二板体;233、第三板体;234、滑槽;30、第二警示结构;31、凹部;32、齿状结构;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警示组件。

如图1至图3所示,组合式警示组件包括第一警示结构10、过渡连接结构20及第二警示结构30。其中,过渡连接结构20具有安装部21,过渡连接结构20与第一警示结构10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警示结构30设置在安装部21上;其中,第二警示结构30与安装部21卡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警示结构10挂设在需要维修或维护的设备上,第二警示结构30通过过渡连接结构20安装在第一警示结构10上,以实现第一警示结构10与第二警示结构30的组合式安装,减小了警示结构的占用空间,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多个警示结构的管理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连接结构20与第一警示结构10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进而使得二者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警示结构30(小牌)上设置有编号,通过将该编号写入工作票中,可有效的保证安全措施执行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组合式警示组件针对国内电力行业通用的安全警示牌进行优化和改进,在不改变原有规格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编号和第二警示结构30(小牌)的方式,解决了安全警示结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方便实用,提升了安全管理。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过渡连接结构与第一警示结构卡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过渡连接结构与第一警示结构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组合式警示组件的加工成本。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

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部21上设置有凸起211,第二警示结构30的表面具有凹部31,凸起211伸入凹部31内,以使第二警示结构30与过渡连接结构20连接。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组合式警示组件的加工成本。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部具有凹部,第二警示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伸入凹部内,以使第二警示结构与过渡连接结构连接。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组合式警示组件的加工成本。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警示结构30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状结构32,相邻的两个齿状结构32之间形成凹部31。具体地,在第二警示结构30与过渡连接结构20装配过程中,将安装部21上的凸起211伸入相邻的两个齿状结构32之间,以实现第二警示结构30与过渡连接结构20之间的限位配合,以防止第二警示结构30相对于过渡连接结构20及第一警示结构10发生位移而影响第二警示结构30的警示效果。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如图2所示,过渡连接结构20包括第一连接结构22和第二连接结构23。其中,第一警示结构10通过第一连接结构22与过渡连接结构20连接。第二连接结构23与第一连接结构22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结构22的下方,第一连接结构22朝向第二连接结构23的表面与第二连接结构23之间形成安装部21。这样,第一连接结构22与第一警示结构10连接、第二连接结构23与第二警示结构30连接,以通过过渡连接结构20将第一警示结构10和第二警示结构30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第一警示结构10与第二警示结构30的拆装或更换更加容易、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结构20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过渡连接结构20为安装夹。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结构22具有安装凹部221,第一警示结构10伸入安装凹部221内,以与安装凹部221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可选地,安装凹部221为凹槽。具体地,第一警示结构10伸入安装凹部221内,螺栓40依次穿过凹槽的一个槽壁及第一警示结构10后固定在凹槽的另一个槽壁上。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结构22与第一警示结构1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

可选地,第二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结构22与第一警示结构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警示结构10与安装凹部221卡接。这样,第一连接结构22与第一警示结构10的上述连接方式使得二者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凸起211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22朝向第二连接结构23的表面上,凹部31设置在第二警示结构30朝向第一连接结构22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二警示结构30的上端与过渡连接结构20卡接,以防止第二警示结构30从过渡连接结构20上脱落,进而提升第二警示结构30与过渡连接结构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升组合式警示组件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警示结构30与过渡连接结构20的卡接位置不限于此。可选地,凸起211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23朝向第二警示结构30的侧壁上,凹部31设置在第二警示结构30朝向第二连接结构23的侧壁上。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结构2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231、第二板体232及第三板体233,第一板体231与第一连接结构22朝向第二连接结构23的表面连接,第一板体231与第二板体232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板体232与第三板体233呈第二夹角设置。其中,第一板体231、第二板体232及第三板体233之间形成滑槽234,第二警示结构30插入滑槽234内以与凸起211限位止挡。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组合式警示组件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为90°,第三板体233的高度小于第一板体231的高度。在第二警示结构30与第二连接结构23装配过程中,将第二警示结构30伸入滑槽234内,以使凹部31与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22上的凸起211卡接,进而实现第二警示结构30与第一警示结构10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警示结构10和第二警示结构3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这样,由塑料材质制成的第一警示结构10和第二警示结构30质轻、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警示结构10和第二警示结构3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这样,在夜间使用组合式警示组件时,在光线的照射下,使得第一警示结构10和第二警示结构30上的警示图标更加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警示结构30的正面(朝向设备的外侧)采用红色激光字,字体反光。

可选地,第二警示结构30至少为一个,当第二警示结构30为多个时,多个第二警示结构30沿过渡连接结构20的延伸方向X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组合式警示组件能够安装多个第二警示结构30,进而减少了多个警示结构在设备上的占用空间,使得设备的外观更加美观、整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需要来回携带警示结构不方便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式警示组件的使用方法如下:若某一个设备需要检修,热机、热控、电气等几个专业的工作票安全措施都要求对某个阀门开关停电、挂牌。这时只要将阀门开关停电后挂一个“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第一警示结构10)和三个小牌(第二警示结构30)即可,每张工作票里面将对应是一个小牌的编号进行登记。在措施拆除时,只要还有其余的小牌(第二警示结构30),现场只将对应工作票的小牌(第二警示结构30)拆除即可,等到最后一个小牌(第二警示结构30)对应的工作票结束,后统一将安全警示牌(第一警示结构10)收回,对开关送电恢复措施。其中,将收回的小牌(第二警示结构30)放入对应的标示牌存放处规范管理。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警示结构挂设在需要维修或维护的设备上,第二警示结构通过过渡连接结构安装在第一警示结构上,以实现第一警示结构与第二警示结构的组合式安装,减小了警示结构的占用空间,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多个警示结构的管理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安全警示牌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组合式警示组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093.1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168567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G09F 7/18

专利分类号:G09F7/18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神华大厦

发明人:潘长龙;何干祥;王学华;赵奇;陈文龙

第一发明人:潘长龙

当前权利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谢湘宁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组合式警示组件论文和设计-潘长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