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温结晶行为论文_徐培琦,曲敏杰,贾婷,王新红,王志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等温结晶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晶,动力学,聚丙烯,环己烷,成核,丁烯,二甲酸。

非等温结晶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徐培琦,曲敏杰,贾婷,王新红,王志超[1](2019)在《低浮纤GFR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包覆工艺将玻璃纤维(GF)与聚丁烯-1(PB-1)混合制成PB-1/GF母粒,再与聚丙烯(PP)等熔融共混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以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PB-1/GF母粒的存在有效减少了GFRPP复合材料的浮纤数目。添加质量分数10%的PB-1并采用半包覆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69.6 MPa,弯曲强度为142.0 MPa,冲击强度为6.0 kJ/m~2,分别比纯PP提高了121.7%,243.8%,140.0%。同时,利用Jeziorny,Avrami和Kissinger理论阐述了GFRPP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晶体生长方式以及结晶活化能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蒋红梅,唐劲松[2](2019)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非等温结晶行为及其结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的分子量是影响其结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目前国内分子量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的非等位结晶行为及其动力学,并与分子量较低的PE-UHMW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速率下,分子量较大的PE-UHMW具有较低的结晶峰值温度(T_p),较小的半结晶时间(t_(1/2))和较大的结晶速率。同时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分析了非等温结晶过程,Jeziorny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结晶速率下,PE-UHMW的Avrami指数n值均在1.7~2.3之间,结晶受成核控制;比较不同分子量的t_(1/2)可以得到在较低温度下结晶的SLL-9结晶速率较大,这与Mo法得到的在一定结晶度下,SLL-9具有较小的F(T)值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熊孟云,石家宾,杨洋,刘勇,朱姝[3](2019)在《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酰亚胺(PI)作为碳纤维(CF)界面改性剂,制备了界面改性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MCF/PEEK)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讨论了CF及其界面改性对PEEK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规律,并基于莫志深法研究了MCF/PEEK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借助DSC和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表征不同降温速率下PEEK基体的结晶结构,采用万能试验机评价了MCF/PEEK的力学性能。结果发现:CF对PEEK的结晶有较为明显的异相成核促进作用,经过PI界面改性之后成核作用有所下降,但结晶行为仍较纯PEEK更容易发生,整体结晶速率更快;随冷却速率的增大,基体结晶度、片晶厚度与长周期均减小,MCF/PEEK的拉伸强度与模量也显着减小,层间断裂韧性提高。(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9年07期)

杨刚,单永东,黄婧,李建喜[4](2019)在《环己烷羧酸盐成核剂改性PLL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考察了环己烷羧酸盐成核剂N-20的引入对左旋聚乳酸(PLLA)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然后通过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对改性PLLA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20的引入使PLLA的结晶能力得到显着提升,其中,N-20添加量为1.0%的改性PLLA试样的结晶性能优于添加量为0.4%的试样;N-20添加量的增加并未改变PLLA晶体的生长模式,但加快了结晶速率。此外,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叁种分析方法中,仅莫志深法适合于描述改性PLLA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其分析结果与DSC测试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研,胡泽旭,周哲,朱美芳[5](2019)在《石墨烯对聚苯硫醚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苯硫醚(PPS)/石墨烯(G)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PS/G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及非等温结晶过程,利用莫志深方程、Dobreva方程和Kissinger方程分析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低于0.5%时,其在PPS基体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石墨烯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PPS/G程、Dobreva方程和Kissinger方程则进一步验证了石墨烯的引入促进了PPS/G复合材料的结晶。(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9年03期)

黄勇,刘俊红,肖金富,何凤霞[6](2018)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OST)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EOST质量分数分别为10%(POS-10)和30%(POS-30)的两种合金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合金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用莫志深(Mo)法分析了PBS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和Friedman法计算PBS的结晶活化能,并用红外(FTIR)和偏光显微镜(POM)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BS先结晶形成结晶微区不利于PEOST结晶,而较高含量的PEOST有利于PBS的结晶。受PBS先结晶的影响,POS-10降温DSC曲线没有出现PEOST的结晶峰,而POS-30在低的降温速率情况下出现了PEOST双结晶峰;升温DSC曲线中两试样均出现了PEOST的熔融峰。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POS-30的PEOST熔融温度(Tm)和熔融焓(ΔHm)大于POS-10;POS-30的PBS结晶峰温度(Tp)、结晶焓(ΔHc)大于POS-10,而结晶半峰宽(D)值更小;但两者的Tm和ΔHm相当。随冷却速率的增加,PBS的D值增大,而PEOST的D值却降低;冷却速率的增加对PBS的Tm值影响不大,但使PEOST的Tm略有减小。Mo法适合用于共混物中PBS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POS-30的PBS绝对值结晶活化能要大于POS-10。POS-30在红外光谱谱图中出现了PEOST结晶的红外响应峰(1109cm–1和841cm–1)而POS-10没有。(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张予东,崔新盼,邹易谙,张普玉[7](2018)在《聚乳酸/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辅助、熔融共混的方法,用可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DNS)对聚乳酸(PLA)进行改性处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DNS对PLA等温熔融结晶和等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并且对测得数据用Avarmi方程进行处理,研究其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DNS使PLA的等温熔融结晶和等温冷结晶的半结晶时间t_(1/2)减小、结晶速率提高,Avarmi指数n变化不大,说明DNS没有改变PLA结晶的成核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陈颖,徐大志,陈忠钢,赵建国[8](2018)在《PET/PTT/MM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非等温结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PTT)合金以及该聚酯合金基蒙脱土(MMT)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酯合金以及聚酯合金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TT/MMT复合材料结构比聚酯合金致密,并且MMT的分散比较均匀;相同的降温速率下,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PET/PTT/MMT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随着降温速率增大,聚酯合金与聚酯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度都向低温方向移动。(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丁律,杨荣,张鑫,李锦春[9](2018)在《液晶聚合物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i PP和i PP/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适用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n)从2. 62~2. 81变为2. 60~3. 25,晶体的生长方式为二维生长与叁维生长并存。PBDPS起到异相成核作用,i PP结晶速率常数(K)随着PBDPS的添加而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随之缩短。使用Arrhenius方程计算了等温结晶活化能,并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得到了i PP/PBDPS中α、β晶的平衡熔点。液晶高分子PBDPS能有效诱导i PP形成β晶型,β晶含量随着PBDPS添加量与结晶温度的提升而增大,当PBDPS质量分数为4%,结晶温度为130℃时,β晶含量高达92. 5%。(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喻祖圣,郑翔睿,奚桢浩,赵玲[10](2019)在《聚乙交酯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差示量热扫描热分析仪(DSC)测得了不同降温速率下聚乙交酯(PGA)的非等温结晶的温度-热焓曲线。分别通过Ozaw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PGA的非等温结晶机理进行了分析。Ozawa法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Ozawa法并不适用于描述PG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Jeziorny法结果表明:不同降温速率下,PGA结晶过程的Avrami指数(n)接近4,PGA非等温结晶为均相成核、晶粒叁维增长的过程;莫志深法结果表明:Avrami指数与Ozawa指数的比值(a)基本无变化,动力学参数f(T)随降温速率增加逐渐增大,即在更快的降温速率下,PGA结晶更充分,可获得更高的结晶度。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的PGA结晶扩散活化能为-66.9kJ/mol。(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非等温结晶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的分子量是影响其结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目前国内分子量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的非等位结晶行为及其动力学,并与分子量较低的PE-UHMW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速率下,分子量较大的PE-UHMW具有较低的结晶峰值温度(T_p),较小的半结晶时间(t_(1/2))和较大的结晶速率。同时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分析了非等温结晶过程,Jeziorny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结晶速率下,PE-UHMW的Avrami指数n值均在1.7~2.3之间,结晶受成核控制;比较不同分子量的t_(1/2)可以得到在较低温度下结晶的SLL-9结晶速率较大,这与Mo法得到的在一定结晶度下,SLL-9具有较小的F(T)值结果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等温结晶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徐培琦,曲敏杰,贾婷,王新红,王志超.低浮纤GFR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

[2].蒋红梅,唐劲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非等温结晶行为及其结晶动力学[J].工程塑料应用.2019

[3].熊孟云,石家宾,杨洋,刘勇,朱姝.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J].合成纤维.2019

[4].杨刚,单永东,黄婧,李建喜.环己烷羧酸盐成核剂改性PLL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J].塑料科技.2019

[5].王研,胡泽旭,周哲,朱美芳.石墨烯对聚苯硫醚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J].合成纤维.2019

[6].黄勇,刘俊红,肖金富,何凤霞.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J].化工进展.2018

[7].张予东,崔新盼,邹易谙,张普玉.聚乳酸/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研究[J].化学研究.2018

[8].陈颖,徐大志,陈忠钢,赵建国.PET/PTT/MM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非等温结晶行为[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8

[9].丁律,杨荣,张鑫,李锦春.液晶聚合物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10].喻祖圣,郑翔睿,奚桢浩,赵玲.聚乙交酯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一5不同降温速率下C30B的含量对PBAT#~PET/PBT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的...PB-1/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不同冷却速率下纯PA6的非等温结晶行纯P(3HB-co-4HB)和其纳米复合材料以降...不同冷却速率下试样1和试样4的非等

标签:;  ;  ;  ;  ;  ;  ;  

非等温结晶行为论文_徐培琦,曲敏杰,贾婷,王新红,王志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