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凤:关于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党性教育对象的思考论文

李新凤:关于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党性教育对象的思考论文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生力量,增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党性觉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保障。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党性教育的对象进行了探讨,以期明确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象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象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青年群体中拥护党的领导、传播党的思想的重要代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明确入党动机,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形势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为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党员处在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通过党性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党章中关于发展党员的具体流程决定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党员其发展入党的整个过程都在大学中完成。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的时候,就应当涵盖其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当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前的党性教育薄弱

入党积极分子是发展党员的人才储备,在学生入党前进行必要的入党启蒙教育,能加深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提高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当前很多高校基层党支部会在新生入学后为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入党启蒙教育。然而,在入党启蒙后,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较为松懈,党的理论教育较少甚至是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缺少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理论知识认识较少,在成为发展对象前,很多学生的理论基础是很薄弱的,对党的认识也很片面,并且也没有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习惯。

(二)对预备党员的党性教育流于形式化

在学生党支部发展和培养党员时,通常会更多的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获奖情况,这就导致发展的党员的思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热情不高。在党性教育过程中,部分党员为了完成任务,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三)对正式党员的党性教育机制不完善

因为本科学习的特殊性,很多党员在转正后已经是高年级学生,将要面临外出见习、实习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导致部分党员在校时间少,不能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对校外党员的党性教育考察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党员外出后,忽略了自身党性教育的学习,加上在校外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导致党员思想下滑。

二、明确基层学生党支部党性教育对象

(一)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的重要人才储备。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教育,能够增强积极分子的入党觉悟,不断纯化其入党动机。同时,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较为容易的筛选出思想素质高的发展对象,对后期发展党员有积极作用。基层学生党支部要规范对积极分子的管理,营造政治理论学习氛围,促使积极分子主动去学习。通过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量化的考评,帮助党员在入党前接受充分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觉悟。

总体而言,《洪范传》的灾应体系与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时令文献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它在理论基础、具体灾应设计,特别是政治思想等方面,则均有重要的改造,可谓“旧瓶酿新酒”。经过《洪范传》的整合,汉代的五行灾异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经过夏侯始昌、夏侯胜、刘向、刘歆、班固、郑玄等士人的反复说解,这篇经传也成为汉代灾异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直到唐宋时期,虽然它的灾异占验已经不再令人信服,但士大夫在论著、奏议中,仍屡屡征引传文,足见其影响之巨,不在占验之灵,而在义理之深。

(二)完善对预备党员的党性教育体制

记得春节团聚时,饭后家人陪着父母打麻将,妹妹却继续她20年的备课习惯。我问妹妹天天讲相同的课还需准备?她说,只有厚积薄发与时俱进才能常讲常新百听不厌。她在研修国学的同时,教学之外唯一稳定的活动是参加主流社会的国学交流,这就是她做的课外功夫。

大学生党员受其内外学习环境和方法的影响,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接受度各不相同,部分学生自学效果较差,特别是刚入党的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在入党之初,政治理论知识还比较片面,对党性觉悟还不高。这时候的党员对党的热情较高,思想可塑性好,政治理论学习的需求较强,当时因为受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没有办法系统的去学习所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在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上的导向作用[1],优化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组织生活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通过系统的讲解,理论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党员,特别是预备党员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理论,提高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的主动性。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个男人的品行和脾气?我的回答是:找一个上下班高峰时间和一条拥堵的道路,坐在他旁边看他开两个小时的车便一览无余了。——朱威廉

(三)完善党员的考评机制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正式党员大多是高年级学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要面临校外见习、实习等专业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正式党员在转正后,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而因为缺少监督检查,部分党员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党员转正后,出现思想下滑的情况。为了帮助外出的党员更好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习制度,通过QQ群、微信等定期考察外出党员的学习情况[1]。此外,在符合条件的实习小组中,组建临时党小组,解决党员集中学习难的问题。在学习内容上则可以灵活选择,结合时事要闻,给党员划定学习范围,让党员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帮助外出实习的党员的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要和有条件的实习单位的党支部做好沟通,可以让学生党员参加实习单位的理论学习课堂,帮助学生党员更好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党支部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要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2]。支部还要对外出的党员定期跟踪指导,及时解决这部分党员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难题,提高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党员的党性觉悟。

[ 参 考 文 献 ]

[1]徐文博,陶庆宇,张楠.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5(13):10.

[2]郭群娜,朱龙英.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1):34-3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4-0055-01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7YB014)。

** 作者简介:李新凤(1987-),女,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从事团务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与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李新凤:关于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党性教育对象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