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综合防治谢双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综合防治谢双培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14)

【摘要】社交焦虑个体在社交活动中担心自己表现不得体或者他人的消极评价,对其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人们沟通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网络社交等间接沟通方式对社交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沟通方式对社交焦虑个体建立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社交焦虑个体选择沟通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沟通方式;社交焦虑;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R7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313-02

1.前言

根据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人际关系和焦虑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障碍之一(栗文敏,刘丽,2007),如何帮助大学生应付生活中的社交困惑,保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话题。同时,沟通都是通过不同的沟通媒介进行的,适宜的沟通方式可以确保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在不同沟通方式下进行社交活动的效果,有利于为社交焦虑个体在选择沟通方式提供参考,构建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2.概述

2.1社交焦虑

Fenigstein等人(1975)将社交焦虑定义为在团体的情境中感觉到不舒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将社交焦虑定义为“对社交情境或表演情境的显著和持续的恐惧,个体认为这种情境会让自己暴露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或处于他人的审视之下,担心自己的言行表现不当,进而产生焦虑的症状”。根据国内研究者的定义,社交焦虑是指当个体面对(或预期将面对)社交情境时,害怕被审视或评估,并认定他人的评估是负面的,由此引发焦虑情绪,并在行为上表现出回避倾向(彭纯子,2001)。也就是说,社交焦虑个体的核心特征是“害怕他人的否定评价”,在社交场合容易出现回避行为,妨碍了个体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功能。

2.2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是指沟通中以传递信息载体为差异的不同沟通媒介与借助技术工具(郁文,2013)。根据徐修德(2007)对沟通方式的分类,它主要包括直接型和间接型。首先,通过口语、肢体语言或依靠技术手段而实现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沟通属于直接型沟通,例如面对面沟通和电话沟通。在直接沟通中,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可以同时进行交叉互动,及时获得沟通反馈,能更直接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情感。其次,间接沟通是指借助书面、视觉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媒介传达信息的沟通,具有表达准确信息、可储存信息、多次阅读以及延时性强等优点,其不足是由于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性,可能会在沟通中出现互动不够、得不到及时反馈等问题。

3.沟通方式对社交焦虑建立人际关系的影响

3.1网络社交中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水平

Weidman等(2012)使用网络问卷对108名被试调查,以此测量其在网络社交下的主观焦虑水平。结果表明,网络社交中较低的心理压力,有助于降低网络交往者的社交焦虑水平。Erwin等人(2004)对43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根据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得分将被试分为高、低社交焦虑两组,同时调查被试投入到网络社交的时间、频率和焦虑水平(贺金波,2014)。结果发现,相比于低现实社交焦虑者,高现实社交焦虑者参与网络社交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而网络社交时间与网络社交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现实社交焦虑者更倾向于在低焦虑的网络社交中进行社交活动。Desjarlais和Willoughby(2010)则进行了一项四年的纵向研究,被试为1050名加拿大高中生,结果表明,现实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体验到较现实社交更高的友谊质量和更低的社交焦虑水平。

3.2网络社交比现实社交更适合社交焦虑个体建立人际关系

Yen等(2012)采用量表筛选出高、低现实社交焦虑组被试,在模拟的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情境测量其负性评价恐惧水平。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对社交活动的负性评价恐惧水平,均是网络情境显著低于现实情境。再以现实情境减去网络情境的差值为指标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高现实社交焦虑组的差值显著大于低现实社交焦虑组,这说明高社交焦虑者在两种社交情境下体验的落差幅度更大,在网络社交中的社交满意度更高。(贺金波,2014)。以上研究说明,相对于现实社交,网络社交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对高社交焦虑个体的影响更甚。

为了区分网络社交中具体沟通方式对个体建立人际关系的影响,梅凌婕等人(2015)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来探究不同的交流方式对人际关系中产生亲密感的影响。自变量分为视频和面对面两个水平,因变量为亲密感程度。结果表明,交流方式对个体亲密感的影响产生了性别差异,男性在面对面交流中体验到的亲密感高于视频交流,而女性则没有表现出这一特点。同时,BrendaL.Lundy则使用了2(社交焦虑水平)×3(沟通方式)的被试间设计探究了不同社交焦虑个体在三种沟通方式下的特点,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适合使用文字型沟通,而低社交焦虑个体更适合使用面对面或语音沟通。

4.总结与展望

综上,关于沟通方式对社交焦虑个体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实验研究相对匮乏,并且仅限于模拟社交情境的研究,这种模拟情境需要被试配对交流,交流对象的焦虑水平及其在人际交流中的表现会影响到被试的表现及感知,造成了额外影响,可能会影响研究效度。(2)研究结论基本表明,网络社交这一沟通方式有利于降低个体的社交焦虑,尤其适用于高焦虑个体建立人际关系,但是关于网络社交中语音、视频、文字等具体方式的对比研究才刚起步。(3)大部分结论来自于国外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研究方式与测量工具没有进行本土化考虑,这可能由于文化差异而降低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4)对于交流效果这一因变量的定义包括社交焦虑水平的降低、关系质量和关系满意度等,以自评的问卷测量为主,这可能会由于社交焦虑个体的自身害怕他人负面评价等特质而引发被试效应,影响因变量的测量水平。

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在模拟社交情境的实验室实验中,应该根据文化差异使用本土化的实验材料,有效促进被试间的接触深度,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2)深入比较网络社交下具体沟通方式社交焦虑个体建立人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制定有利于提高社交焦虑个体社交体验的培养方案。(3)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现场实验,进一步探讨沟通方式对建立不同类型人际关系(同性、异性)的影响,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4)提高因变量的测量水平,结合内隐测量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来考察人际关系质量。

【参考文献】

[1]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37-39.

[2]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J]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1.

[3]郁文.不同沟通方式影响设计创新效能的比较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13.

[4]徐修德.管理中的沟通媒介与沟通效率研究[J].东方论坛,2007,1,119-126.

[5]贺金波,陈昌润,贺司琪,周宗奎.网络社交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水平吗?[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2),288-294.

[6]梅凌婕,黄逸菲.视频与面对面方式对人际交流中自我表露和亲密感的影响[J].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北京,2015,10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创新项目(编号:S201610656102)

标签:;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综合防治谢双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