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卉:民粹主义的内涵及国外运动的发展论文

刘家卉:民粹主义的内涵及国外运动的发展论文

摘要: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各个国家都存在着民粹主义的隐性基因。本文阐述了民粹主义的内涵和特点,并且为了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俄国、美国、拉丁美洲和英国等国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拉响报警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民粹主义;平民大众;权威精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的冲刺阶段,这个时期也是民粹主义的膨胀时期。很多人不知道民粹主义是什么,所以很容易陷入民粹主义的陷阱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先了解民粹主义的内涵,再知晓民粹主义在国外的发展和运动,才能够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

一、民粹主义的概念

(一)民粹的内涵

民粹中的“民”不同于政治学中所说的公民的内涵和外延,它是被称为平民、大众、群众的特殊群体。这里的“民”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包括劳工阶级、低级知识分子和与精英权威相对的掌握少许社会资源的草根、弱势群体。民粹党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真理,以数量众多的群体作为践行政策的拥护者和社会基础。他们把“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认为这一群体是美德的化身,而群体中的个人是愚昧、低级、不具有任何力量的。在质量上,要求每位个体的经济基础、价值观念、利益追求、行为方式等都要一致,这就是在质量上的同一性,这也就使得数量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民”具有向心性、排他性、道德性等特点。

因为粹的名词解释中有“精华”之意,所以民粹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大众和精英的关系。民粹有两种解释:其一,以民为粹。这里强调的是大众主义,大众和底层的利益高于一切,精英阶层把人民看成“精粹”,崇拜人民,人民作为主体而存在。人民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精英阶层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民粹党要求精英学习人民大众纯洁的心灵、质朴的品质、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精英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一个或多个精英集团操控社会的惨烈局面。虽然民粹派的领导者一般出自精英阶层,但是他们对同阶层的人不信任、质疑,甚至采用一种敌对态度。总之,大众才是一切合法性的最终来源,精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如速度解不符合连续方程时,需构造poisson型的压力修正方程(用动量方程和连续方程构造),再对压力修正方程求解,获得速度场和压力场的修正值;

其二,民之精粹。这里强调的是精英主义,部分精英和权威人士自视为民中之精粹,人民被视为客体而存在。他们认为民众是愚蠢、无知、心智懵懂、落后的群体,而不是说他们不考虑民众的利益,不关心民众;甚至认为只有在自己的带领下民众才会拥有生活、获得利益,因为面对社会中各种政治危机民众只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沉默的方式来应对,才会滋生了社会的腐败。这类民粹派不相信民众会自发、自觉和自己的命运作斗争,只会逆来顺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能做被操控者。精英和权威们自认为肩负着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重任,引导民众和是民众出身成为精英的人士们跟随自己的步伐。

在拉丁美洲政治民粹化是它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逐渐走向独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欧洲国家的很多影响,于是有了长期的议会政治。因此社会中出现了政治寡头,为了推翻这些寡头的垄断,社会中的一些精英群体开始活动起来,尝试用各种方式打破政治寡头的控制。他们利用平民大众的心理,借助他们的力量实施激进式的改革,甚至把他们当成政治改革的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大部分群众性的政治变革都蕴涵着民粹主义的因素。因此,在拉美民粹主义常被界定为一种政体类型,阿根廷就是典型的国家代表之一。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由于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不能阐释再分配政策以及社会公正的思想,致使20世纪40年代经济面临破产,军政府通过玩弄骗局来维持统治。“二战”的到来又使阿根廷军政权危机四伏。1943年6月,一群包括胡安·庇隆在内的军官起义夺取政权。庇隆是个精明的政治高手,很快获得了民众的支持,获得国防部长、副总统等职位后被敌对势力送进了监狱。从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劳工抗议,庇隆成为了民众心中的英雄,第二年当选为总统。庇隆政权主张社会公平、经济自由、政治独立,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巴西和阿根廷的情况大体一致,在经济上民粹主义确立了巴西国家的计划和干预作用,建立贸易壁垒以保护民族工业,增加名义工资,控制物价等。但是他们却忽视了财政赤字和膨胀的危险,企业竞争力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乡村排斥在外,出现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中出现贫民窟的现状,至今仍是一大难题。总体来说,民粹主义的实质是民众对不安全感的回应,“参与式民主”带来了显著的大众色彩,“一起推车一起翻车”在拉美轰轰烈烈的民粹主义运动中,风险与机遇并存。

对于民粹主义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复杂多变的,既是一种政治思潮,也是一种政治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理解民粹主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偏激地追求平民大众的价值和理想,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欺压,把平民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为民粹主义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合理性的基础;想要通过普通民众的力量推动改革,而且把他们视为政治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并对普通民众从整体上进行控制和操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期,同时民粹主义的兴起总是出现在危机和转型时期,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借鉴他国的经验,防止重蹈覆辙,这样我国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

(二)民粹主义的内涵

综上所述,无论是“以民为粹”还是“民之精粹”他们都不是单纯地反对精英阶级,对于平民大众的态度和立场也是存在很多矛盾。不管站在哪个角度民粹派主张民众能够直接参与到政治中来,增强人民在国家中的话语权。但这仅是民粹派的糖衣炮弹,领导者一般还是少数精英人士,他们的目的是把人民当做行使自己权利的工具,把人民视为达成政治目标的助推器。

(三)民粹主义的特点

2.民粹党用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行动,把一切人和事都放到道德的逻辑里去评价。民粹主义十分巧妙地借用了非理性主义的内容,由叔本华开创的非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同时夸大了理性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否认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提出存在本身就是非理性、非逻辑的性质。他们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无序的、偶然的、不可理解甚至荒诞的世界。在认识论上又强调内心体验、直觉洞察。民粹党就具有着浓厚的非理性情绪存在,他们通过自己的非理性情绪激发起广大的普通民众的情绪,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现代性的理性给社会制定的新的权威是新的奴役和压迫,强调个体依据理性自主做出道德和价值的选择,信奉自然和人类理性的目的,可是面对社会转型阶段的平民大众没有震慑人心的高昂情绪,很难和他们不安、焦躁的情绪有共鸣,逐渐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拉开差距,非理性的现代性观念淡化着理性的现代性。

经检验,玻璃瓶上没有留下指纹。打开密封的瓶盖后,见里面装有一张白纸条,上书与匿名信字迹相同的几行文字:

1.民粹主义者把“人民”当做自己运动的挡箭牌,借以保障人民的利益的口号,对平民大众进行操控。他们相信平民大众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并利用底层人们的心理为自己的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本党派的行为树立合法性的招牌。平民大众是社会中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民粹党之所以选定他们为对象是因为他们遵循着这样的逻辑:5个人只要一致决定就能剥夺6个人的财产(或生命、或个人意志)......作为“5个人共同意识”之化身的这个人就能夺取第6个人的财产,遵循这样的理由同样也可以剥夺其他5个人里任何一个人的财产。总之,1个代表共同意识的个人有权利剥夺5个人中任何1个人的财产。其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着“一切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民粹主义就打着人民的旗号进行着自己的阴谋。从而完全歪曲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的真正含义,并弘扬草根文化推崇草根英雄并将其扩大化。

本文在了解其他学者关于民粹主义总总诠释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概括出以下几个民粹主义的特点:

从民粹主义的思想渊源看,我们可以把科贝特、卡莱尔、卢梭、赫德等人视为思想先驱。最为典型的是法国的卢梭,被称为“民粹主义的始祖”,他倡导人民永远不会出错、人民主权、人生而自由、道德至上等观念。“广场政治”成为卢梭式直接民主政治的代名词。俄国最早出现民粹主义,并掀起了民粹主义第一阶段的发展。第二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在拉丁美洲地区全面展开。第三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后期西欧右翼民粹主义的诞生。

二、国外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

3.民粹主义传递思想是平民至上。民粹党巧妙地利用了我国古代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对于这一理念至今仍有争议,有人把“民”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民粹党利用这部分人的理论开始宣扬统治阶级的虚伪性和精英及权威的利己性;反之看成是“目的”,民粹主义则大肆倡导以民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平民化和大众化的所有政治运动作为合法化的政治制度。民粹党十分强调“一切为人民,一切为了贫困群众”,对广大民众宣扬:我们的一切初衷和行为都是为着大家的利益,你们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我们的安排接受我们的好意。网络民粹主义总是以人民群众的保护者、国家根本利益的维护者自居,但是倘若平民大众没有觉悟到他们的好意,他们就会用自称的“绝对真理”来灌输、武装落后民众的思想认识、主观世界。

(一)俄国民粹主义运动

20世纪后期,一种新型的民粹主义形式产生即欧洲新民粹主义,呈现出一种极端化的右翼倾向。在英国政治力量重新洗牌导致民粹主义的产生,保守党和工党土崩瓦解、独立党频频崛起。民粹党开始初露头角诱导人们不考虑包容性较强的全球化趋势,致使英国全民公投脱欧这更是打破了欧洲政治的平衡,民粹主义对传统政党政治话语和主体进行了挑衅。在此次运动中民粹党充分利用了底层的民众受够了移民问题、接济希腊等问题的心理,在“夺回我们的控制权”的倡导下带领广大平民大众进行政治改革,从中获取以政治资本来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因为很多平民大众认为全球化会引入国外的商品,自己的工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当外来移民到来时又会出现劳动力竞争的强大压力等诸多现实的问题,让普通民众焦虑不安。全球化也不会解决社会财富的分配,更不用谈到公平正义了,从而激化了底层民众和精英群体之间的矛盾。虽然民粹主义此次脱欧运动侥幸成功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夯实的理论基础,民意也是流动的,时至今日全球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民粹主义是经不住实践的检验的,是不成熟的果实,在历史中出现也是昙花一现。法国的“民族阵线”是让·玛利·勒庞指导的,他沿用了以往民粹派代表者鲍杰德的战略并与偏激的民族主义结合起来反对移民,最终获得了国民的支持取得了运动的胜利。奥地利的新民粹代表者克海德尔带领着自由党获得了运动的胜利,他利用国民对政治体制的不满激发起国民的悲愤情绪,采用最大化的直接民主的全民公投的方式来进行政治运动。

(二)美国民粹主义运动

不了解民粹主义的常识就不能完全理解美国的政治。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西南部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运动,大机器的生产使得大农场主积累了很多财富,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诉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就加剧了反抗运动的诞生。1892年在奥马哈,新成立的人民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提名一位候选人参与总统竞选。从在以区域性的农村为基础的农民运动中建立了合作联盟,但是民粹派还是无法摆脱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垄断和控制。民粹主义涉及到语言、文化等多个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农业改革者的政治联盟中诞生了人民党运动,倡导用健全的经济政治的相关法律来保障农民的根本权益。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以一种欺诈的手段夺取金融和政治上权利的同时不断地抵制普通民众。这一现状的出现导致人民党派不相信代议制民主,而采取公投等直接民主的手段。可是美国的民粹党却忽视了一般意义上的政党体制和政治,使得他们的运动没有成功,却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没有走向卡里斯马领导的崇拜模式。民粹党把“人民”视为一个没有阶级矛盾、没有利益差别的群体,与站在社会顶层的、拥有大量财富、掌握专业知识的“精英和权威”群体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民粹主义容易得到发展是因为主流文化中就存在着对精英和权威阶级的不信任的情感,相信“平民英雄”,而贫民大众更多地是坚信人的常识。里根在竞选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我不是一个政客,我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坚信很多问题都是由政客造成的,现在是时候让更多的普通公民用常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了。”美国的21世纪民粹主义进入新的形态模式,“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等频频出现。

(三)拉美民粹主义运动

GPS测绘技术的测绘方式主要分为以伪距定位法、载波相应测量定位法及GPS定位等。现阶段大地型接收装置的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不断增长,为GPS装置测绘误差的降低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四)英国民粹主义运动

19世纪中叶的俄国革命党人以卢梭的理论为指导,宣扬卢梭的思想,使得卢梭的平民社会观得到落实并称之为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最早起源于俄国,1874年俄国爆发了一次青年人从城市走向农村的“到民间去”运动。但是此次运动以失败告终,它被视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先兆。因为这一运动最初就对底层农民带有“罗曼蒂克式”的乡村想象,所以被称为“民粹派”。19世纪中期斯拉夫学派和西方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论点是该国要走俄式的道路,还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参与者赫尔岑认为俄国要从它的历史中寻求突破口,而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并且发现农村中留有“米尔”的村社组织,只有走“村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本国。这就成为了民粹主义思想资源的基础。民粹派把农民看成没有被资本主义所污染、比较单纯的社会群体。在赫尔岑的引导下,1874年又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回到农村,将自己与农民融为一体激发起农民的反抗意识。但是农民的抗争精神并没有被唤醒,反而激起他们的反感,还是以失败告终。在运动中民粹派没有完整的计划和纲领,也缺乏组织经验,对于农村的生活规律没有熟练地掌握。民粹派对于农民看不到希望了,就把目标投放到用暴力的手段来夺取政权上。1876年到1978年,在马克·纳滕森的领导下发动了以“土地与自由”组织的第二化身自称的暴力活动。但是真正的民粹主义很少采取革命的形式来取代政权,他们更多地是主张改革。这就改变了民粹派原始的理念,一种极端化和偏执化明显地表露出来“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予以消灭”的思想。在这种思想驱使下,19世纪60年代下半期出现了“涅恰耶夫事件”。民粹主义从而也出现了三个类别的分化,民粹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教派斗争传统。民粹派对本国的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党内斗争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即将进入21世纪中叶,处在以饱满精神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人民的意识形态绝对不能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为了防止出现民粹主义翻身和发展,一定要通过吸收俄国、美国、拉丁美洲和英国等国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把别有用心的民粹党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主流文化引领我国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路上。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骨髓内浆细胞发生恶性增生,分泌单克隆轻链或免疫球蛋白,且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降低和骨质疏松或(和)广泛溶骨病变[5-6]。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极具多样化,在早期极易发生误诊。因而临床上对于出现不能解释的骨质疏松、腰背疼痛,反复感染以及肾功能损害的老年贫血患者,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对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可以有效鉴别以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获取骨髓液较为容易,细胞形态比较清楚,涂片操作简单,临床使用较为广泛[7-9]。

经过考察发现,先秦时期,“过”是作为动词和名词来用的。且“过”作名的情况比较多。这种情况与“过”的语法化关系不大。当“过”作动词时,动词与“过”组合才是“过”语法化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对“动词+过”且“过”为动词的情况进行考察。

[参考文献]

[1]赖星.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复起[D].复旦大学,2013.

[2]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樊浩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刘益梅.英国“脱欧”公投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4).

[5]季广茂.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周鹏,曾璐.乌坎村治变局[J].浙江人大,2012(04).

[7]夏银平.俄国民粹主义再认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8]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The connotation of popu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Movement

LIU Jiahui,LIU Peiwen
(Marxism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lin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Ideology is a serious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Every country has a populist recessive gen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ism,an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we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ist movements in Russia,the United States,Latin America and Britain,so as to sound the alarm for the ideological safety of our country.Help people set up the right value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Populism ;Civilian population;Authority and elite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4.035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4—0140—04

收稿日期:2018—11—15

作者简介:

刘家卉(1984—),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佩雯(1992—),女,河北沧州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妍春]

标签:;  ;  ;  ;  ;  ;  ;  ;  ;  ;  ;  ;  ;  

刘家卉:民粹主义的内涵及国外运动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