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论文和设计-黎超英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金属锰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收室,所述回收室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回收室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反应罐固定连通,所述反应罐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位于回收室内部的喷头。该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通过设置循环泵,利用循环泵将反应罐内部的液体抽入回收室内,再利用回收室内部的液体对进入回收室内部的酸性气体进行回收,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主设计要求

1.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收室(3),所述回收室(3)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回收室(3)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的另一端与反应罐(1)固定连通,所述反应罐(1)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位于回收室(3)内部的喷头(8),所述反应罐(1)的顶部活动套装有防护盖(9),所述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盒(10),所述防护盒(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4),所述搅拌轴(14)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位于反应罐(1)内部的搅拌扇叶(15)。

设计方案

1.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收室(3),所述回收室(3)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回收室(3)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的另一端与反应罐(1)固定连通,所述反应罐(1)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位于回收室(3)内部的喷头(8),所述反应罐(1)的顶部活动套装有防护盖(9),所述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盒(10),所述防护盒(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4),所述搅拌轴(14)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位于反应罐(1)内部的搅拌扇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盒(10)的正面开设有散热孔(16),所述散热孔(1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固体加料口(12),所述固体加料口(12)位于防护盒(10)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液体加料口(13),所述液体加料口(13)位于防护盒(10)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扇叶(1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搅拌扇叶(15)的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和防护盖(9)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金属锰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金属锰的外观似铁,呈不规则片状,颜色为银白色到褐色,加工为粉末后呈银灰色,在空气中易氧化。

电解金属锰是用锰矿石经酸浸出获得而成,在对锰矿石进行酸浸时需要利用制备装置,在酸浸时锰矿石与酸液发生反应会形成酸性气体,而现有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缺乏对酸性气体的回收设备,酸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现有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清洗工作较为繁琐,从而影响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具备酸气回收和便于清洗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缺乏对酸性气体的回收设备,酸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现有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清洗工作较为繁琐,从而影响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收室,所述回收室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回收室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反应罐固定连通,所述反应罐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位于回收室内部的喷头,所述反应罐的顶部活动套装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位于反应罐内部的搅拌扇叶。

优选的,所述防护盒的正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固体加料口,所述固体加料口位于防护盒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液体加料口,所述液体加料口位于防护盒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搅拌扇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搅拌扇叶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反应罐和防护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通过设置循环泵,利用循环泵将反应罐内部的液体抽入回收室内,再利用回收室内部的液体对进入回收室内部的酸性气体进行回收,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该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通过设置反应罐和防护盖,将防护盖与反应罐分离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反应罐内部进行清洗,增加了该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的实用性。

3、该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通过设置搅拌扇叶,利用搅拌扇叶对反应罐内部的混合物进行翻动,增加了锰矿石与酸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该装置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罐;2、第一连接管;3、回收室;4、排气管;5、回流管;6、循环泵;7、第二连接管;8、喷头;9、防护盖;10、防护盒;11、电机;12、固体加料口;13、液体加料口;14、搅拌轴;15、搅拌扇叶;1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包括反应罐1,反应罐1和防护盖9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反应罐1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2,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收室3,回收室3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4,回收室3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5,回流管5的另一端与反应罐1固定连通,反应罐1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循环泵6,循环泵6可适用的型号为LCXW-38,循环泵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位于回收室3内部的喷头8,反应罐1的顶部活动套装有防护盖9,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固体加料口12,固体加料口12位于防护盒10的左侧,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液体加料口13,液体加料口13位于防护盒10的右侧,防护盖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盒10,防护盒10的正面开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防护盒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可适应的型号为Y90S-4,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4,搅拌轴14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位于反应罐1内部的搅拌扇叶15,搅拌扇叶1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搅拌扇叶15的间距相同。

工作时,首先打开防护盖9并对反应罐1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盖上防护盖9,然后通过固体加料口12向反应罐1内部加入适量的锰矿石,再通过液体加料口13向反应罐1内部加入制备电解锰所需的酸液,然后启动电机11,利用电机11带动搅拌轴14转动,利用搅拌轴14带动搅拌扇叶15转动并对反应罐1内部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气体由第一连接管2进入回收室3内,与此同时循环泵6将反应罐1内部的酸液抽入第二连接管7内,然后再由喷头8喷向回收室3内部的酸性气体上,酸性气体与酸液的混合物由回流管5回流到反应罐1内,制备完成之后停止该装置的运行,然后将反应罐1内部的酸液排出,最后将反应罐1内部的固体取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9012.2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481751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C22B 3/02

专利分类号:C22B3/02;C22B3/06;C22B47/00

范畴分类:25C;

申请人: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初阳路4号(柳东新区)

发明人:黎超英;吴沛荣

第一发明人:黎超英

当前权利人: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梁灵周

代理机构:44259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论文和设计-黎超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