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栾永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16000

摘要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倍受企业和社会的关注。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阐述了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道德教育

自2005年以来,高职院校加强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不断借鉴外国职教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开展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工作便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作用

各种职业和职业活动构成了社会的职业层面。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活领域之一职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职业生活中,职业道德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公共准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培养对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人才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更早的进入企业、社会,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影响着社会风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职业道德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活的积极作用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包括职业道德认识、职业情感培养、职业责任感形成、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意志锻炼、职业理想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与习惯的养成。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正是它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相应的职业道德。在企业中,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倘若不问德性如何而只要求知识,或是扩张某种能带来声誉和金钱的技能,而忽视崇高的道德价值追求,其危害必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从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调研来看,大部分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对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重点在教学环节,即教学手段改革、核心专业课程改革等,对学校而言,重点要解决的是工学结合的实现手段、实现效果等,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说学生在技能层面与企业的尽快对接,忽视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层面的发展,这种不够重视体现在经费划拨、岗位设置等多方面、对学生也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差距的,部分高职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职学生只关心专业知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明显,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漠不关心。特别对于未来的职业道德更加不关心,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技术学的精,就会在企业中崭露头角。

(二)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跟不上工学结合模式的变化

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工学结合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学校也都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教学条件等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但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的研究起步时间大多停留在过去那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层面上,难于适应工学结合模式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体系不适应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课程体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是实践课程(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等)内容大量增加。相应的,理论课程内容有所缩减;二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时间不再是相对集中,而是更多的采用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安排。职业道德教育不论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都表现不明显。课程内容的设置,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特别少,有少部分,是传统的说教式,不易于学生的接受。

(四)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创造并综合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第一,高职院校、家庭、企业、社会没有实现协调配合。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掌握一门精专的技术很重要,有的家长也认为,孩子的成才、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企业则认为,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是学校的首要的责任,它在选用人才的时候,直接挑选它合意的人才。社会则是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在高职院校内,没有形成专任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而是把职业道德教育融于各种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之中,没有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判断能力

若想具备某种职业道德的素养,首先必须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等道德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职业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往往承担一个岗位的重任,在这种真实的职业行为中,职业认同感会逐步得到加强,且在工作中表现出诚信、负责进取的服务态度,在遇到道德困惑或冲突的情况下,愿意实践职业道德,即会做出符合职业道德倾向的行为。道德情感的基础是道德认识,是对实现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爱憎或好恶的情感态度体验,也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处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和相互道德关系时所体验到的心理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融于项目式教学的各环节,均体现着学生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从而得到了提升与锻炼。道德判断能力是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相互的道德关系中,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进行有效地道德判断。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他们与企业的老板、与师傅的关系、与公司里其他员工是同事关系,该如何处理。这需要教育者进行有效地角色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校园文化包括教学设施、规章制度、建筑布局、行为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其重要功能之一。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进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带进校园。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生产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是经营作风、企业经营准则、企业精神、发展目标、道德规范的总和。高职院校可在校园内设立一个企业文化展厅,张贴中外成功企业的企业的核心文化标语和管理经验。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布置要体现“教学工厂”的要求,将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制度张贴上墙,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动机和职业精神。

(三)职业道德显性和隐性教育相融合

工学结合模式中,教师传授的职业道德理论与企业的要求相融合,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优秀的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加速养成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企业的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具有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职业品格、职业道德的塑造、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作用。良好的企业风气、企业文化、企业舆论、企业氛围需要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情感熏陶和内心体验加以理解,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中最为核心的道德要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更为开放,紧密联系企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教育合力,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从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参考文献

【1】崔平.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5)

【2】易际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3】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应金萍.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5】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

作者简介:栾永斌(1962-),男,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

注:本文系“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创新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编号WSZ201157)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栾永斌。

标签:;  ;  ;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