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下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不同种植模式下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论文摘要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轮作、套作3种种植模式下丹参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基因V3—V4区片段和真菌18S rDNA基因V4区片段进行了测序,研究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从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变化阐释了丹参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总体上,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大部分Alpha多样性指数在3种种植模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呈现轮作>套作>连作的趋势。与连作相比,轮作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的香农-威纳指数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从细菌群落的组成上看,轮作模式下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连作和套作。相反,轮作和套作时浮霉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高于连作。轮作和套作模式下,真菌群落中的接合菌门、壶菌门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另外,不同种植模式下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有明显差异,轮作甚至会造成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逆转。连作模式下检出了丹参枯萎病的病原菌镰刀菌,而有益菌枯草杆菌属的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引起丹参病害加剧的原因之一。主坐标成分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在3种种植模式之间没有发生显著的分化,前两个主坐标成分的总解释能力均小于30%,表明没有显著的主导因子。轮作和套作可以提高土壤pH和部分矿质营养,降低ORP。但是,土壤性质的变化仅影响细菌群落,对真菌群落的影响不明显。套作模式下,总钾和有效钾会提高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轮作和连作模式下的真菌群落则刚好相反,它们更适应低钾和高ORP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轮作和套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丹参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可能是缓解丹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点概况和样品采集
  •   1.2 实验方法
  •     1.2.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1.2.2 细菌宏基因组16S rDNA测序
  •     1.2.3 真菌宏基因组18S rDNA测序
  •     1.2.4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测定
  •   1.3 分析方法
  •     1.3.1 数据分析
  •     1.3.2 微生物多样性、网络及相互作用分析
  •     1.3.3 基于Canoco软件的冗余分析 (RDA)
  • 2 结果
  •   2.1 土壤理化性质
  •   2.2 丹参根部AMF真菌的侵染率
  •   2.3 丹参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     2.3.1 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
  •     2.3.2 细菌主要类群及分布
  •     2.3.3 细菌群落PCoA分析
  •   2.4 丹参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
  •     2.4.1 真菌群落 Alpha多样性
  •     2.4.2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分布
  •     2.4.3 真菌群落PCoA分析
  •   2.5 土壤微生物群落网络分析和相互作用关系
  •   2.6 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2.7 土壤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3.1 不同种植模式下丹参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   3.2 丹参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原因及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悦,杨贝贝,王浩,杨程,张菊,朱濛,杨如意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真菌群落,种植模式

    来源: 生态学报 2019年1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

    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

    基金: 2016年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68,4177135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SMC211)

    分类号: S154.3;S567.53

    页码: 4832-4843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1063K

    下载量: 960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参管理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3)
    • [2].山东省新泰市丹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3)
    • [3].丹参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0)
    • [4].丹参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
    • [5].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7(08)
    • [6].丹参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6)
    • [7].注射用丹参(冻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反应1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4)
    • [8].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9)
    • [9].丹参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11)
    • [10].丹参在临床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6(04)
    • [11].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8)
    • [12].药用植物丹参的道地产区变迁和主治功能初探[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3].丹参的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14].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性状与脂溶性成分相关性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15].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7(09)
    • [16].α-硫辛酸与丹参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13)
    • [17].不同根段繁殖处理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药材 2016(07)
    • [18].丹参拱棚育苗技术[J]. 现代园艺 2014(24)
    • [19].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2)
    • [20].丹毒常规疗法和分别联用丹参两种注射剂型疗效比较[J]. 安徽医药 2015(03)
    • [21].丹参低产原因及增产对策[J]. 农技服务 2013(01)
    • [22].丹参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3(06)
    • [23].丹参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 [24].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2)
    • [25].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2)
    • [26].丹参配伍人参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2(05)
    • [27].丹参的临床新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3)
    • [28].滇丹参与丹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1(04)
    • [29].有望实现丹参新品种的大规模栽种技术问世[J]. 农村百事通 2009(03)
    • [30].药用丹参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9(02)

    标签:;  ;  ;  ;  

    不同种植模式下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