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研究

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研究

青海金宏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环境与资源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特别指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并加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目前解决城市垃圾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也叫静脉产业园,通过产业园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政府扶持,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但是若建成科学静脉产业园,实现园区零排放难度并不大,因此对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研究

一、静脉产业园简介

静脉产业园是指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它是一种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一种经济模式,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我国城镇垃圾的处理是非常多的。垃圾处理能力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生态园有丹麦卡伦堡生态园、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国内比较出名的是沈阳静脉产业园与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以沈阳静脉产业园为例,它是一提供生产、经营、研发的场地,且产业园内网络、信息化也较为发达,国内外许多知名环保企业都选择驻园区内发展。

二、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区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进行了许多探索改进,但是与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集群共生网络构建还需不断加强。

(一)园区原材料不足,经济效益低

有些企业自身发展不均衡,在园区的资源回收设备、技术等掌握不牢,且企业间的相关标准参差不齐,这也就为监理共生网络制造了障碍,导致企业经济效益较低。

(二)竞争手段不佳

有些园区企业为达目的,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手段,例如在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发现环境污染问题,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园被发现园区大量废水外排等。在原料方面,由于许多企业都分散发展,因此材料来源较窄,使得企业存在亏损现象,他们为发改变这种情况对污水监放数据造假、倒卖进口洋垃圾等。这样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短期利益,但必将无法长久发展。因此监理生态工业园集群非常必要。

(三)园区关联度不足

在静脉产业园中,大部分采用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一般是由园区一个或几个企业主导进行策划运营的。但在实际运作中,多个部门之间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产业链条波动也会较大,抗风险能力也较弱,体系较为脆弱。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园区的建设大都是在考虑子系统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且由政府政策的驱动,这也就使得各子系统自发性较差,在进行整体性建设时关联度也较差,难以形成系统间的动态演化。

(四)稳定性有待提高

一方面,静脉产业园的原材料来源具有分散性,一般是生产与生活中的废旧物资,目前我国现有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并不完善,消费者普遍缺乏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前端的垃圾分类只是简简单单的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出发,对废弃物选择性地回收处理,导致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下。加上不同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建立起高效的废弃物回收与再生利用共生网络。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偷工减料,资源化利用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对于废弃物的监管,我国制定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等在内的与废弃物回收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未对废弃物设立完整的管理办法,《循环经济法》虽然提出了“3R”的废弃物管理理念,但关于静脉产业园的建设与运行方面,仍存在法律方面没有涉及的部分,使得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没有合理合规的运作约束,整体上不利于静脉产业园的健康发展。

三、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创新

(一)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的顶层设计

首先,从整体的角度编制垃圾处理生态园区集群共生的总体规划或行动计划,由发改委、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地方机关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研究构建静脉产业园区集群共生新体系的重大问题,结合国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以实际地方问题为导向,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针对性解决。如下图2所示,为我国各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其次,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根据物质流和相关产业关联性,开展园区循环化布局总体设计,改造园区内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促进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和产业集聚。再次,选择合适的来及处理流程与工艺,如图3所示。

最后,对产业园区或一定区域内废弃物生产者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废弃物产生、分布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优化废弃物资源交换路径,绘制产业集群共生图。

(二)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的体制创新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双重调节的作用。首先,政府是园区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管理者。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民间资本的能力有限,出于利益驱动的自发性垃圾处理生态园区存在稳定性差、持续性不强,协调度不高,不利于发挥垃圾处理生态园区的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问题,因而必须由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把握正确的生态经济方向;其次,随着垃圾处理生态园区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虚拟垃圾处理生态园区的出现,必然跨越两个或若干个行政区域,需要政府及时进行跨区域的协调,以避免矛盾,为生态园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再次,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环境保护属于公益性质,介入公益事务是政府的职责;最后,企业是市场行为的主体,只有调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产业共生的积极性,才能逐步激发和内生出循环经济发展的自主型和灵活性,才有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关于对废弃物的监管,需要提出针对性的法律。对废弃物进行明确细致的分类,针对不同的废弃物,从政府、企业、民众三方明确责任归属,落实生产者责任制。

完善融资保障。对于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地方设立静脉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园区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发展PPP等新型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重大工程、重大制度、重要平台建设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四、结语

总之,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还能极好地改善园区内的自然环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我国在进行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关联度不足、经济效益低等,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摸索、创新,努力为我国社会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春琳.浅析静脉产业园循环理念[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79+82.

[2]白洁.一场深刻的环境“革命”[N].鄂尔多斯日报,2018-08-27(A01).

[3]黄盼,杨青.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2):10-13.

标签:;  ;  ;  

城镇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集群共生新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