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论文和设计-白文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底板、内腔、卡槽、篮筐和称重感应器,所述底板的内部设有内腔,内腔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称重感应器,所述称重感应器上方的底板内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设有风机,风机两侧的底板顶端皆固定有太阳能电板,所述底板的下方皆设有尖锥,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篮筐,篮筐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卡扣,所述篮筐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箱体。本实用新型不仅增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便捷程度,同时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发生不必要的伤亡事件,保证动物福利,加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底板(1)、内腔(2)、卡槽(10)、篮筐(15)和称重感应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有内腔(2),内腔(2)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称重感应器(17),所述称重感应器(17)上方的底板(1)内部固定有蓄电池(6),所述底板(1)顶端的一侧设有风机(4),风机(4)两侧的底板(1)顶端皆固定有太阳能电板(16),且太阳能电板(16)的输出端通过光伏控制器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底板(1)的下方皆设有尖锥(7),所述底板(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8),且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称重感应器(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篮筐(15),篮筐(15)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卡扣(11),所述篮筐(1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箱体(12)。

设计方案

1.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底板(1)、内腔(2)、卡槽(10)、篮筐(15)和称重感应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有内腔(2),内腔(2)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称重感应器(17),所述称重感应器(17)上方的底板(1)内部固定有蓄电池(6),所述底板(1)顶端的一侧设有风机(4),风机(4)两侧的底板(1)顶端皆固定有太阳能电板(16),且太阳能电板(16)的输出端通过光伏控制器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底板(1)的下方皆设有尖锥(7),所述底板(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8),且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称重感应器(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篮筐(15),篮筐(15)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卡扣(11),所述篮筐(1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箱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4)的内部安装有等间距的诱饵腔(5),且诱饵腔(5)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同时诱饵腔(5)上方的风机(4)内壁上固定有镂空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锥(7)的顶端皆安装有固定板(8),且固定板(8)通过固定螺柱(9)与底板(1)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的内部固定有气缸(14),且气缸(14)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4)上方的箱体(12)内部设有弹簧夹具(13),且弹簧夹具(13)的底端与气缸(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弹簧夹具(13)的顶端延伸至箱体(12)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板(16)两侧的底板(1)顶端皆设有卡槽(10),且卡槽(10)与卡扣(11)相互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的捕杀与栖息地的破坏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自然界中有很多大型野生动物也受到相当大的生存威胁;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对大型野生动物进行抓捕、救援,对野生动物佩戴跟踪器(GPS项圈)或进行地区转换迁徙,目前,现有的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使用效果不佳,且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误伤野生动物事件。

现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可满足工作人员的基本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此类捕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不具有诱饵气味扩散的功能,使得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在使用时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效果不佳,费时费力;

2、传统的此类捕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不具有固定的功能,使得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在使用时稳定性极差;

3、传统的此类捕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不具有电能转化的功能,使得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在使用时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4、传统的此类捕捉装置不注重动物福利,易出现对野生动物的误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装置使用不便、稳定性差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底板、内腔、卡槽、篮筐和称重感应器,所述底板的内部设有内腔,内腔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称重感应器,所述称重感应器上方的底板内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设有风机,风机两侧的底板顶端皆固定有太阳能电板,且太阳能电板的输出端通过光伏控制器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底板的下方皆设有尖锥,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面板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称重感应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篮筐,篮筐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卡扣,所述篮筐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箱体。

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内部安装有等间距的诱饵腔,且诱饵腔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同时诱饵腔上方的风机内壁上固定有镂空板。

优选的,所述尖锥的顶端皆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柱与底板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缸上方的箱体内部设有弹簧夹具,且弹簧夹具的底端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弹簧夹具的顶端延伸至箱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板两侧的底板顶端皆设有卡槽,且卡槽与卡扣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不仅增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便捷程度,同时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发生不必要的伤亡事件,加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1、通过在底板顶端的一侧设风机,风机的内部安装等间距的诱饵腔,诱饵腔上方的风机内壁上固定镂空板,实现了捕捉装置气味挥发的功能,从而增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便捷程度,同时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发生不必要的伤亡事件;

2、通过在底板下方的设尖锥,尖锥的顶端安装固定板,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柱与底板相铰接,实现了捕捉装置便于固定的功能,从而加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3、通过在称重感应器上方的底板内部固定蓄电池,风机两侧的底板顶端固定太阳能电板,实现了捕捉装置收集光能的功能,从而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内腔;3、镂空板;4、风机;5、诱饵腔;6、蓄电池;7、尖锥;8、固定板;9、固定螺柱;10、卡槽;11、卡扣;12、箱体;13、弹簧夹具;14、气缸;15、篮筐;16、太阳能电板;17、称重感应器;18、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底板1、内腔2、卡槽10、篮筐15和称重感应器17,底板1的内部设有内腔2,内腔2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称重感应器17,该称重感应器17的型号可为QS-5t,称重感应器17上方的底板1内部固定有蓄电池6,该蓄电池的型号可为6-QAW-54a,底板1顶端的一侧设有风机4,该风机4的型号可为ZK20,风机4的内部安装有等间距的诱饵腔5,且诱饵腔5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同时诱饵腔5上方的风机4内壁上固定有镂空板3,便于诱饵气味挥发,风机4两侧的底板1顶端皆固定有太阳能电板16,该太阳能电板16的型号可为AK-150M,且太阳能电板16的输出端通过光伏控制器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电连接,太阳能电板16两侧的底板1顶端皆设有卡槽10,且卡槽10与卡扣11相互配合,便于使用,底板1的下方皆设有尖锥7,尖锥7的顶端皆安装有固定板8,且固定板8通过固定螺柱9与底板1相铰接,便于固定,底板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8,该控制面板18的型号可为M580,且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称重感应器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底板1的上方设有篮筐15,篮筐15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卡扣11,篮筐1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箱体12,箱体12的内部固定有气缸14,该气缸14的型号可为SC63X250,且气缸14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8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气缸14上方的箱体12内部设有弹簧夹具13,且弹簧夹具13的底端与气缸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弹簧夹具13的顶端延伸至箱体12的外部,便于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底板1下方的尖锥7降至地底在将底板1放置于合适的位置处,之后通过旋转固定板8内部的固定螺柱9将底板1进行固定,以实现捕捉装置便于固定的功能,从而加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之后将弹簧夹具13与固定物相夹紧,之后将诱饵放置于风机4内部的镂空板3顶端,同时由控制面板18控制风机4底部的诱饵腔5进行工作,从而将诱饵的气味进行挥发,以实现捕捉装置气味挥发的功能,从而增强了捕捉装置使用时的便捷程度,同时了利用诱饵捕捉的同时避免了对大型动物的伤害,最后通过底板1顶端的太阳能电板16进行光能收集在通过光伏控制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至蓄电池6的内部,以实现捕捉装置收集光能的功能,从而避免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之后底板1内部的称重感应器17进行重量检测,在称重感应器17承受到超过设定值的重量时称重感应器17会将信号传输至控制面板18的内部,由控制面板18控制气缸14将弹簧夹具13放下进行捕捉,完成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的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786.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376540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A01M 23/26

专利分类号:A01M23/26;H02J7/35

范畴分类:12B;

申请人:西华师范大学

第一申请人:西华师范大学

申请人地址:637002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

发明人:白文科;王彬;贺俊东;徐小钦;董鑫;张晋东;周材权

第一发明人:白文科

当前权利人:西华师范大学

代理人:韩晓银

代理机构:5126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大型野生动物捕捉装置论文和设计-白文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