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朱燕飞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朱燕飞

朱燕飞张元媛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沥青路面是高等级工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能够显著提升路面对于自然因素的抵抗能力,确保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行车舒适度。本文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最近几年,我国公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性持续增长,为人们的出行以及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提供了便利。作为一种常见的路面形式,沥青路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不过在施工中受到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切实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1工程概况

ZQ高速是《湖北省省道网规划纲要》中规划的“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0.7公里,设计速度100Km/h,建设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幅全宽26m。对于道路路面的平整性和行车舒适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为A级。相应的沥青设计指标如表1所示。

项目名称设计指标

2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一般都是在专业的拌和厂进行,在拌和前,需要严格依照室内配合比的要求,做好试拌工作,确定沥青用量以及拌和时间、加热温度等参数,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严格依照配料单,完成沥青混合料的进料和拌制工作,针对沥青、石料等的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保证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不存在结团和粒料分离的情况。从保证混合料质量的角度,在拌和设备调整完成后,需要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及抽屉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并做好钻孔取芯,检验压实度与压实孔隙率[1]。

2.2运输

沥青混合料拌和完成后,需要立即运往施工现场,在运输途中,应该利用苫布进行覆盖,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对沿途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确保摊铺温度不低于145℃。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可以选择10-15t的自卸车,为了保证混合料摊铺的连续性,自卸车的数量应该在6-10辆。装车前,应该在车厢内部涂抹防粘液,避免沥青混合料粘在车厢内壁,必须保证运输过程的匀速运行,以防止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问题。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在专人的指挥下进行卸料,并且做好沥青混合料温度检测工作,在充分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摊铺作业[2]。

2.3摊铺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确认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摊铺作业,从保证摊铺效果的角度,应该预先将摊铺机的运行速度设定为2-6m/min,这个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交叉口位置不需要进行人工修整,若需要,则应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现场管理和指挥工作,实现人工找补或者混合料更换。在摊铺过程中,如果发现摊铺质量无法达到与其要求,则需要停工检查原因,不合格路段重新摊铺。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可以使用直径6mm以下的扭绕式钢丝,钢丝的拉力不能低于800N,以5m为间隔,设置钢丝支架。

2.4碾压

沥青路面的碾压施工包括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压实应坚持原则:“高温、紧跟、高频、低幅、慢压、小水”;宜多用胶轮碾压;碾压速度要慢而均匀;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不可过分追求平整度指标而牺牲压实度要求,也不可过压而使剩余空隙率减少。在初压阶段,采用两台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保证碾压温度不低于135℃,确保在摊铺完成后及时碾压;在复压阶段,碾压两到三遍,碾压温度不低于110℃;在终压阶段,碾压温度不低于90℃,碾压遍数不低于两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4km/h。在碾压过程中,需要对车道变换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对于已经碾压完成的路段,需要先停止压路机振动,然后变道,避免破坏路面结构[3]。

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应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采用钻孔抽检的方法,钻孔位置宜设置在标线位置,并及时修补。施工过程中钻孔的试件应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

2.5接缝处理

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接缝的处理非常重要,对于施工质量影响巨大。

摊铺各层沥青混合料应尽可能在与构造物接头处收尾(特殊原因除外),以减少横向接缝。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缝应错开1m以上,不允许设在同一断面上;每道接缝均应记录桩号、时间及原因。

各沥青层全部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不得采用阶梯形或斜接缝:用6m直尺沿纵向放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趁尚未冷透时用锯缝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刨除或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用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沥青。

摊铺新混合料时,接缝处应保持干燥,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摊铺前熨平板应提前0.5~1h预热至不低于100℃,并将原压实部位进行预热甚至软化。

新旧接缝碾压应采取有效措施,碾压过程中采用3m直尺跟踪检测接缝处平整61度,确保接缝平顺,压实度合格。

当天碾压完毕,应将压路机开向未铺新面层的下承层上过夜,第二天压路机开回新施工面层上后,再铲除接缝处斜坡层继续摊铺沥青混合料。

面层横向施工缝应离桥梁伸缩缝20m以外,以确保伸缩缝两边路面表面的平顺。

3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3.1原材料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涉及的原材料众多,包括沥青、矿粉、石屑、砂等,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质量和成本,在保证材料性能和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选择规模大、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材料入场前,应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和检测工作,对材料的性能、规格、质量等进行评估,不合格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4]。

3.2设备控制

施工设备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轻则导致施工质量问题,重则引发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在正式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稳定,不存在隐患和问题,确保其能够在施工中正常运行。沥青路面施工需要用到的施工设备众多,如运输设备、拌和设备、摊铺设备、碾压设备等,施工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全方位检查,确保配件齐全,功能完善。另外,还应该重视对施工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及时消除潜在问题,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3.3混合料配置

混合料配置环节,应该做好进场材料的抽样检测,执行相关规范,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能够达到施工标准的要求。技术人员需要从级配稳定性、集料干湿度、温度设定值等相关因素着眼,对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进行控制,还应该通过强化观测,把握好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混合料的质量,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3.4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检测的内容包括原材料检测、混合料温度检测、沥青面层检测等,原材料的检测能够有效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从源头上避免材料质量问题,同时也可以保障和能混合料拌和、摊铺和碾压的质量;温度检测能够帮助施工人员确定最佳摊铺时间,面层检测则可以及时发现路面存在的质量缺陷,配合施工动态管理以及检测数据分析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5]。

4结语

总而言之,沥青路面是公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路面形式,有着较为显著的优点。从提高路面施工质量的角度,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有效及控制,以先进技术配合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尽可能减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车辆的安全通行营造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代江伟.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江西建材,2016,(16):162.

[2]范存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61.

[3]李文照.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6):150-151.

[4]牛燕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4,30(29):155.

[5]汤晓凤,齐响连,陈雪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16,32,(7):102.

标签:;  ;  ;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朱燕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