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红: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愈后研究论文

徐永红: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愈后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讨论胃肠道小息肉患者接受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价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82例接受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胃肠道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 85 例患者中有2 例恶性病理类型息肉,其余为良性病理类型,随访1 年发现1 例便血患者,所有患者经胃肠镜检查无复发。息肉直径≤5mm 组患者的有蒂息肉少于6-9mm 组,P<0.05。其于两组在手术与预后情况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有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内镜;胃肠道小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预后

0 引言

生活节奏加快,胃肠道小息肉发病率逐渐提升。患者有明显的腹泻与腹痛等表现,疾病控制不到位有癌变风险;对此,展开早期诊疗意义重大。医疗科技带动了内镜技术水平提升,凭借自身术后恢复快与创伤小等特征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为肠道息肉的疗效展开分析,观察85 例患者接受治疗的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5 例胃肠道小息肉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均径胃肠内镜确诊、接受内镜电凝电切术治疗、息肉直径不超过10 mm、送检显示病理分型、有连续随访记录。患者平均年龄55.3±4.2 岁;其中男性46 例,女性39 例。其中胃息肉36 例共51 枚,肠道息肉34 例共49 枚。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术前行凝血功能、血常规与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排除发生感染性疾病与手术麻醉禁忌症、恶性病变可能性者。术前1d 晚上禁食。服用番泻叶水导泻,术前当天早上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以清肠处理。患者取左侧卧位,置入胃镜与结肠镜检查息肉情况,观察息肉大小与形态,以拟定手术方法。在治疗亚蒂息肉与有蒂息肉时,在息肉根部注射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1:10000 比例),息肉根部肿胀时套住息肉及病灶周围组织,收紧提起后用电凝头灼烧,控制内镜镜头、息肉间的距离,避免切除周围正常组织。息肉切除后观察切口出血等情况,合理展开电凝止血干预。术后吸净肠腔内残气,术后卧床休息1-3 d,禁食24 h。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根据胃肠道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常规饮食。术后给予止血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术后1 个月内减少体力劳动。

针对新工科建设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目标,建立了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新理念,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并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专业拓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新体系。

1.3观察指标

观察息肉病理检查情况与术后穿孔等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一)课前预习实验“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抓手,而设计好“自主学习卡”,就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之一。自主学习卡可以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学习资源和学习测试等项内容,是学生上课前的指路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利用自主学习卡进行预习,为新课做好准备,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

按照式(5)的定义,图9和图10分别给出了r1为35 mm,r2为50 mm时,花岗岩中粒子速度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实部和虚部随圆频率的变化曲线,并采用幅值按指数衰减的正弦振荡函数曲线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一并在图中给出。拟合函数为

数据处理用SPSS 22.0 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 表示。

2 结果

高频点切除技术属于微创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与结肠癌前期病变等效果显著,适用各种类型息肉,包括大小或有蒂、多个等息肉,尤其是腺瘤癌与山田Ⅳ型息肉可根除。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易于操作与省时、适用范围广、患者痛苦小等特征,可随时回收与送检标本[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广西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 李 玲 杨永德(6/59)

表1 手术与预后情况比较(n,%)

指标 ≤5mm 组(29 例)6-9mm 组(56 例) χ2 P高血压 21(72.41) 30(53.57) 2.826 0.093数量≥2 6(20.69) 10(21.43) 0.100 0.751恶性病理 0(0) 2(3.57) 1.061 0.30有蒂 2(6.90) 14(25.00) 4.098 0.043预后情况手术情况复发 0(0) 0(0) - -穿孔 0(0) 0(0) - -出血 0(0) 1(1.79) 0.524 0.469

3 讨论

结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胃肠道息肉检出率随之提升。结肠镜的优势特征明显,包括可早期诊断病变性质、明确病变部位与取材活检等,诊断大肠粘膜疾病的准确率超过92%。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应尽早展开切除处理,以降低癌变风险。息肉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切除、内镜摘除与射频切除等,其中高频点切除技术最常应用[1]。

术后便血率为2.35%(2/85),检查显示患者有高血压史,术后血压升高至179/98mmHg,降压药物干预后恢复正常,便血表现消失,观察无继续出血情况后出院。其余患者无出血与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 年复查无复查。术中观察有蒂息肉7 个,直径在6-9mm 之间。病理检查显示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2 例,后续再进行手术治疗。其于均为良性病理类型息肉。患者手术情况与预后情况比较如表1 所示;其中息肉直径≤5mm 者29 例,高血压者直径在6-9mm 之间者56 例。

高频电凝电切术干预后能够使息肉血管凝固,以此达到预防出血的治疗效果。但大息肉血管凝固难度较大,且血管较粗,术后大出血的几率高。在小息肉治疗中,为降低出血率,应当加强对广蒂息肉的有效处理,并确保电凝充分,控制电流档次与通电时间,待组织呈乳白色后在电切,以确保电切成功率。控制全套器收缩拉力,缓慢收紧并控制收紧幅度。息肉组织切除时应尽量保留残端,防止切的过深引发穿孔等并发症情况。术后减少体力劳动,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多发息肉切除者应留院观察,避免出现迟发性出血症状[3-4]。

术中保留息肉残端后,有出血倾向患者,应当给予电凝止血处理,或是采取内镜下钛夹止血与喷洒凝血酶药物等措施。针对于穿孔危险系数高或无法摘除、有癌变可能的息肉,应当及时展开手术治疗。严格要求肠道准备工作,因为肠道分解山梨醇等药物后,会引起甲烷等气体,遇到电火花后会发生爆炸,肠道准备不当不仅会干扰视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爆照危险提升。尤其是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当谨慎展开高频电切治疗,避免出现起搏器频率异常与停搏等情况,这都是医护人员应当注意的。不能忽视术后复发问题,要求患者定期复查,情况良好者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如直径<1 mm、青年患者等,但结肠镜阴性者应当1-2 年定期检查1 次[5]。

内镜治疗胃肠道小息肉,在技术要求、不良反应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都是腹腔镜手术不能比拟的。内镜观察诊断胃肠道息肉更加清晰直观,通过自然通道进入消化道,减少了手术创伤,是临床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首选[6-7]。

综上所述,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效果显著,有并发症少与创伤小等特征,临床应用广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影响到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患者年龄、手术操作与病灶位置等,还需加强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等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安全可靠性,从而改善预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映惠.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82-183.

[2]刘娟,卢致洋,李婉青,等.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8):143.

[3]李书敏,陈兵刚,成波.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36+38.

[4]何应碧.经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18.

[5]许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套扎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05):36-38.

[6]孙丽伟,吴建良,金娟,等.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疗患者结肠小息肉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8(1):17-21.

[7]刘亮,李春阳,姚大会,等.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儿童肠息肉60 例疗效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37):80.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6.065

本文引用格式:徐永红,何宏涛,牛艳芳.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愈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30,13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徐永红(1972-),女,河北唐山,本科,临床医学,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标签:;  ;  ;  ;  ;  ;  ;  ;  ;  ;  ;  

徐永红: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愈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