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耕作论文_隋媛媛,张雪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持耕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土壤,黑土,耕地,坡度,水污染。

保持耕作论文文献综述

隋媛媛,张雪莹[1](2019)在《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东北黑土区域的水土保持性耕作是重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黑土进行保护。近年来,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黑土结构受到破坏,水土流失的情况严重,如何做好黑土资源的保护是重点。此次研究中以东北黑土区的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作为基础,明确存在的问题,做好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工作,确保数据支撑,使其符合要求。(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牛晓乐,秦富仓,杨振奇,李龙,李晓琴[2](2019)在《黑土区坡耕地几种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北黑土区作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已备受关注。【目的】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强度,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方法】在10°坡径流小区上,对比分析了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坡面产流、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竹节垄Ⅱ与横坡耕作相比,产流起始时间延长38 min,单次降雨径流量减少57.1%,产沙量减少51.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89%、11.48%、16.54%、21.75%。【结论】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横坡耕作、竹节垄Ⅰ、竹节垄Ⅱ较顺坡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流减沙作用,竹节垄Ⅱ效果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安曈昕,周锋,吴珍珍,和成山,李康[3](2019)在《坡耕地间作作物群体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云南山区坡耕地作物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作物栽培技术措施不配套,水土等自然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与保护的问题,对不同作物搭配间作方式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研究,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合理可行的保护性作物种植措施。试验选用玉米、辣椒和混播草带搭配成不同间作方式:玉米间作辣椒(行比为2∶2,2∶4,2∶6)、玉米间作草带、辣椒间作草带,研究不同间作群体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间作群体总水土流失量均低于作物单作,玉米间作草带总径流量最多比玉米单作减少97.52%,总侵蚀量最多比辣椒单作减少99.49%;玉米间作辣椒群体中,行比为2∶2,2∶4的水土保持效果好于2∶6处理。随着降雨强度增加,间作处理的水土保持效果更明显,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间作草带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均显着小于辣椒单作及玉米单作(p<0.05),在高强度降雨下,玉米间作草带径流量最多比玉米单作减少98.25%,侵蚀量最多减少99.96%。玉米间作辣椒、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间作草带均能有效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在高强度降雨下,该间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山区坡耕地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方乾,赵龙山,吴发启[4](2019)在《降雨强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农业耕作措施坡地水土流失特征。试验设计的坡地坡度分别为5°和15°,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 mm·h~(-1);耕作措施分别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以相同坡度的平整坡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各耕作措施坡地产流量显着增大1.51倍以上,最大增加幅度为等高耕作坡地的2.28倍。而坡地产沙量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增加不显着,当降雨强度增大到120 mm·h~(-1)时,坡地产沙量显着增大;(2)与平整坡地相比,等高耕作在3个降雨强度下都具有明显的减流效益,减流量均大于15%,而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却不明显;(3)在5°坡地上,等高耕作和人工掏挖在3个降雨强度的减沙效益均大于25%,而人工锄耕减沙效益不明显;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 mm·h~(-1)和90 mm·h~(-1)时,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减沙效益与降雨强度关系无明显规律,在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3个耕作措施都不能有效降低坡地产沙量。可见,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具有降低坡地产流量的作用,而对于坡地产沙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大坡度和大降雨强度下,不仅不能降低坡地产沙,反而加剧坡地土壤流失。(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郑祖俊[5](2018)在《“大横坡+小顺坡”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效益研究与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而水土流失不仅造成环境恶化,还导致耕地效益逐渐减弱,水土保持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针对各地的具体进行选择耕作技术,以便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在不同水土保持要求的条件下,必须采取必要措施,结合实际降水情况,在不同地区对耕作工作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能够针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深入研究,为农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决策支持。论文通过对"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技术的分析,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8年24期)

常秋山[6](2018)在《模糊物元模型在水土保持耕作模式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熵权计算法可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所代表的权重系数,并有效避免传统的权重系数计算方法所具有的个人主观判断的缺陷和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困难的问题。在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域耕作模式和水土保持关键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值基本计算方法构建了用于评价耕作模式的评价模型,并以绥中县试验区为评价对象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科学准确的对研究区的耕作技术模式进行评价,且能够有效避免因单一指标评价所引起的评价结果偏差问题,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吴昊,刘冬黎[7](2018)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下简称"保土耕作措施")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之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考虑保土耕作措施对控制耕地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保土耕作措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严格控制保土耕作区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开展区域性水质动态监测,提升保土耕作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开展保土耕作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8年02期)

欧阳铖人,吴伯志[8](2017)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然而,坡耕地是山区农业中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地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坡耕地的土地生产力,实现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措施一是通过改变微地形增加降雨的入渗时间,削减径流流速及降低其挟沙能力,如等高耕作和垄作;二是增加覆盖度来减少雨滴的削弱作用,如间作和秸秆覆盖;叁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如免耕和深松耕。显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效应,许多研究开始关注于这些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机制,尽管还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综述了这些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机制,探讨了这些措施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该措施在农业发展生产中应用提出了几点意见。(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赵龙山,侯瑞,吴发启,戴全厚[9](2017)在《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叁大措施之一,在坡耕地水土保持中起关键作用。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不同坡度条件下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研究。农业耕作措施包括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以平整坡面为对照措施;降雨试验在长4m,宽1m的径流小区完成;坡度为5°,10°,15°,20°,25°;降雨强度为1,1.5,2mm/min。结果表明:与平整坡面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分别减小产流量38.19%,32.25%和15.84%;减小产沙量均在50%以上,说明农业耕作措施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通过对坡度与产流量、产沙量关系分析表明,在耕作坡面,坡度会影响产流量,但是大坡度与小坡度之间差异不显着。相反,坡度对产沙量具有显着影响,在小坡度条件下,产沙量受坡度的影响较小。当坡度大于15°后,坡度每增加1°,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耕作措施保土作用平均降低3.08%,4.74%和7.61%。回归分析表明产沙量与坡度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可见,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保水作用和保土作用的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高淑梅[10](2017)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农田及其流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降低农田及其流域的土壤和营养元素流失方面的有效性,美国农业部自然保护局提供10 028个位于圣约瑟河流域水保措施位置的信息。基于SWAT模型对水质影响的评估能力,决定抽取5583个数据进行相关参数调整后构建一个水文响应单元的模型,用来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评估结果表明,多数水土保持措施都可以降低农田10%~50%的养分流失,但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流失量的能力差异性较大。对整个流域估算时,多数水土保持措施的降低流失量能力低至1%,但降低的总流失量仍然很大,因为其有着长期累积作用。轮作及免耕措施是该流域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措施,其在土壤流失量的降低方面效果明显,轮作及覆盖作物措施在降低养分流失方面效果明显。有时轮作、覆盖作物、免耕及覆盖免耕措施会导致可溶性营养物质增加,进而影响整体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应用领域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有着不同的效力,但它们是改善流域水质减少水土流失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保持耕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东北黑土区作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已备受关注。【目的】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强度,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方法】在10°坡径流小区上,对比分析了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坡面产流、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竹节垄Ⅱ与横坡耕作相比,产流起始时间延长38 min,单次降雨径流量减少57.1%,产沙量减少51.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89%、11.48%、16.54%、21.75%。【结论】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横坡耕作、竹节垄Ⅰ、竹节垄Ⅱ较顺坡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流减沙作用,竹节垄Ⅱ效果最为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持耕作论文参考文献

[1].隋媛媛,张雪莹.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

[2].牛晓乐,秦富仓,杨振奇,李龙,李晓琴.黑土区坡耕地几种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3].安曈昕,周锋,吴珍珍,和成山,李康.坡耕地间作作物群体水土保持耕作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19

[4].方乾,赵龙山,吴发启.降雨强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5].郑祖俊.“大横坡+小顺坡”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效益研究与应用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8

[6].常秋山.模糊物元模型在水土保持耕作模式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

[7].吴昊,刘冬黎.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18

[8].欧阳铖人,吴伯志.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9].赵龙山,侯瑞,吴发启,戴全厚.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

[10].高淑梅.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农田及其流域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农业最佳管理实践之一:水土保持耕土壤剖面水分库动态变化图一9叁峡库区1999和2009年P因子空间分布一18研究区1987年C值分布图轮式拖拉机带备挂机共作业受力分析阴山北麓旱农区的地理位置

标签:;  ;  ;  ;  ;  ;  ;  

保持耕作论文_隋媛媛,张雪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