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论文_陈敬,徐道韫,刘佩,杨小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性氟中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方性,饮水,靶向,梯度,电泳,检出,凝胶。

地方性氟中毒论文文献综述

陈敬,徐道韫,刘佩,杨小静[1](2019)在《四川省5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效果省级复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四川省5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和防治措施效果,为实现《四川省地方病"十叁五"防治规划》提供数据和资料。方法选取2017-03/2017-10开展饮水型地氟病病区评价工作,且自评达到地氟病病区控制标准的5个县(市、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为:①饮水氟含量:农村大型集中式供水≤1.0 mg/L;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1.2 mg/L;②当地出生居住的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于2017-10/2018-01采用多阶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3个乡(镇)中3个病区村(不足3个时,全部抽取),调查饮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抽查了23个病区村共23个改水工程,共检测水样69份,水氟浓度在0.10~0.71 mg/L间;共检查8~12岁儿童1 472人,平均检出率为6.05%,各县氟斑牙检出率在5.37%~6.02%之间,各县氟斑牙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832,P>0.05)。结论抽查的5个饮水型地氟病病区达到饮水型地氟病病区控制标准,为按期实现《四川省地方病"十叁五"防治规划》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晨,王飞,高嘉宇,潘雪莉[2](2019)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人群中miR-122-5p靶向调控CDK4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地方性氟中毒是与地理环境中氟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地方病,贵州曾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最重的省份之一。氟中毒对机体损害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骨相和非骨相系统损伤,尤以氟骨症危害最大。成骨细胞增殖活跃和骨转换加速在氟骨症病变中是一个发生较早、并起主导作用的环节。本研究在既往发现CDK4高表达参与氟骨症成骨细胞增殖活跃基础上,初步分析miR-122-5p靶向调控CDK4在氟骨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依据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GB17018-2011),选择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织金县荷花村为调查点、(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李秉政,王正辉,尉红,雷延庆[3](2019)在《2018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2018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选择6个病区县,每个县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村的改水情况、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测定水氟含量;检查病区村出生且居住的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含量,依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诊断儿童氟斑牙。结果 18个监测村已全部改水,有15个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的改水工程9个、占60.00%(9/15),覆盖12个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4.70%(97/660),氟斑牙指数为0.26;水氟含量超标改水工程5个、占33.33%(5/15),覆盖5个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2.79%(187/437),氟斑牙指数为1.45;报废工程1个、占6.67%(1/1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0.00%(6/15),氟斑牙指数为0.67。结论山西省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部分工程水氟含量超标严重,病情较重,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仍需加大防治力度。(本文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兰莺,陈志辉,王木华,何萌,王丽金[4](2019)在《福建省2018年度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村饮水氟含量水平和病区病情,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在每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随机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其改水情况、工程运行情况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2018年度共监测病区村82个,调查改水工程70个,改水工程的水氟含量合格率和正常运转率均为100%。检查8~12岁儿童2 280人,氟斑牙检出率2.6%。监测村中氟斑牙检出率≤30%者占98.8%(81/82)。结论福建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已改水监测村的氟斑牙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8%的监测村已达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标准,应加强动态监测,持续巩固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成效。(本文来源于《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益林,池雪萍,陈建安,周志鹏,陈建森[5](2019)在《2019年龙岩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龙岩市地氟病病区居民实际饮用水情况和供水系统运转情况,为病区改水工程建设和巩固提升提供依据,巩固饮水型地氟病防治成果。方法根据《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情况调查方案》的要求,于2019年3~4月以龙岩市5个地氟病县(市、区)13个病区村户籍人口资料为基础,逐户调查常住人口饮用水和供水工程情况。结果 13个病区村共调查常住居民3 000户,常住人口13 376人,采集水样202份,水氟含量为<0.10~1.12mg/L,所有水样水氟含量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大型集中式供水≤1.0 mg/L、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1.2 mg/L)的要求。各县(市、区)间集中式供水工程入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调查供水工程194个,其中改水工程10个,居民自行搭建的简易饮水工程184个。改水工程8个正常运行,2个间歇运行;有净化处理的工程5个,仅有沉淀和过滤处理的工程1个,仅有沉淀处理的工程4个。194个供水工程均无除氟处理。结论龙岩市继续保持基本控制地氟病标准,居民饮用自行搭建的简易饮水工程的水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张海涛[6](2019)在《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区域,自1964年在乾安县境内发现居民饮用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过高引起该病流行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降氟改水、健康教育、治疗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为尽快达到有效控制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目的,本文对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提出今后防治对策。1 疾病发现及病区类型确定1964年,吉林省卫生厅组织专业人员对乾安县境内流行的原因不明的腰腿疼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该病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过高导致的饮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开莲[7](2019)在《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况,分析和查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及时调整全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历史上病情最重的3个饮水型氟中毒重点病区县——元谋县、牟定县和洱源县,调查病区村主要饮用水源、降氟改水措施落实及运转情况,所有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抽样调查8~12岁儿童尿氟含量、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选择国标或行标方法开展氟斑牙分度诊断和水氟、尿氟含量检测,根据《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进行病区控制评价;使用Excel 2019、Epi info3.5.4、SPSS 25.0、ArcGIS10.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点主要饮用水水源及降氟改水措施落实情况叁个病区县85个病区自然村共有主要饮用水水源213个,井水、地表水、泉水分别为121、40和52个。水氟含量中位数为0.60mg/L,超标率27.40%(57/208),超标水源覆盖人口占病区村总人口数的18.18%(6801/37418)。病区村改水率为91.76%(78/85),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0.85%(76/94),改水工程末稍水氟含量中位数为0.53 mg/L,水氟含量合格率为84.88%(73/86);共调查24所中心小学校的饮用水情况,水氟含量中位数为0.47 mg/L,学校水氟含量合格率为87.50%(21/24)。2.儿童氟斑牙检查和尿氟含量检测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10.02%(155/1547),氟斑牙指数为0.18,流行程度为阴性;元谋、牟定、洱源3个县8~12岁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2.38%、4.86%、7.88%,元谋县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牟定县和洱源县(P均<0.05);8~12岁各年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7.51%、9.31%、8.65%、12.79%、1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6.975,P=0.137);男、女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05%和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2,P=0.966);已改水村和未改水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36%和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678,P=0.055);正常运转工程所在病区村和不正常运转工程所在病区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24%和1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930,P=0.14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病区村与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但水氟含量超标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71%、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867,P=0.090)。将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患病、未患病)与病区县、儿童年龄、性别、是否改水、水氟合格情况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病区县和年龄两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检测8~12岁儿童即时尿样876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66 mg/L,3个县的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均<1.4 mg/L,尿氟结果均在人群尿氟正常范围之内;8~12岁不同年龄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58 mg/L、0.63 mg/L、0.67 mg/L、0.67 mg/L、0.73 mg/L,儿童年龄越小尿氟含量越低(r_s=0.119,P<0.001);男、女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70 mg/L、0.61 mg/L,男生尿氟含量略高于女生(U=107058.000,P=0.003);8~12岁儿童尿氟含量与氟斑牙分度诊断结果两者呈弱正相关关系(r=0.114,P=0.001),即尿氟含量越高,氟斑牙病情程度越重。3.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05%、69.55%,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小学生(c~2=9.173,P=0.002)。4.病区防治效果评价1984-1992年间开展调查时元谋、牟定和洱源叁个县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3.32%、61.18%和70.32%,而本次调查叁个县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2.38%、4.86%和7.88%,叁个县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下降20.92、56.34、62.42个百分点。改水措施落实后,元谋、牟定、洱源的氟斑牙病情均显着下降(P均<0.001);71.76%(61/85)的村达到了病区控制标准。结论1.大部分病区已完成改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较改水前大大降低,92.94%的病区村氟斑牙病情达到了控制标准,表明病区降氟改水防治效果显着。2.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且小学生知晓率低于家庭主妇,应加大病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3.仍有部分病区未完成改水,部分已改水工程报废或水氟含量超标,叁个病区县中有两个县尚未达到控制标准,防治工作仍需加强。(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9-06-03)

吴慧颖[8](2019)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儿童的肠道菌群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比较相同暴露水平下,氟斑牙儿童与对照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探讨与氟斑牙发生有关的肠道微生态特征,为氟斑牙防治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河南省某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对招募的105名8?12岁儿童收集晨尿进行尿氟、尿碘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氟斑牙和龋齿检查,排除抗生素使用、肠道疾病等因素后,选择尿氟浓度大于1.4 mg/L的氟斑牙儿童(F)和对照儿童(C),收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肠道细菌总DNA,针对16S r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和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比较分析氟斑牙儿童与正常对照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可能的功能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3例,其中氟斑牙儿童9例,对照儿童14例,两组儿童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尿氟及尿碘浓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2.基于PCR-DGGE方法得到Alpha多样性指数在对照组儿童中高于氟斑牙组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氟斑牙组儿童样本与对照组儿童样本之间有重迭。3.Illumina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046362条高质量序列,以97%相似性聚为207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分别计算两组的Chao 1丰富度指数、ACE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结果发现对照组中以上各指数均高于氟斑牙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4.基于Illumina测序技术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氟斑牙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细菌群落结构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离,两者之间有重迭。经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发现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P=0.41)。组内样本离散度比较发现,氟斑牙组中不同个体间肠道菌群离散度大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差异物种显着性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酸杆菌门仅存在于氟斑牙组儿童中,在对照组儿童中丰度为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 vs 0,P<0.001)。而Thermi菌门仅存在于对照组儿童中,在氟斑牙组中丰度为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7 vs 0,P=0.03)。在属水平上,共鉴定出15种菌属在组间丰度分布是存在差异的。与对照组相比,氟斑牙组儿童中消化球菌属,普氏菌属和Dehalobacterium丰度增加(P值均小于0.05),颗粒链菌属、氨基酸球菌属、链球菌属、瘤胃球菌属、Anaerococcus、DA101、异常球菌属、欧文氏菌属、游动放线菌属、Anaerotruncus、弯曲菌属和分支杆菌属的丰度降低(P值均小于0.05)。6.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比较了氟斑牙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肠道菌群中差异的功能基因。结果发现氟斑牙患儿肠道微生物群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基因(Pentose and glucuronate interconversions)的丰度减少(P<0.05)。结论1.肠道酸杆菌门的存在、Thermi菌门的缺失、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Dehalobacterium菌属丰度的增加、以及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12个菌属丰度的降低可能该病区的儿童氟斑牙有关。2.肠道菌群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盐相互转化基因丰度的减少可能与该病区的儿童氟斑牙有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叶红兵,安冬,姚丹成,李达圣,高静[9](2019)在《贵州省14个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考核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面考核贵州省14个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效果,提出新的防控措施与对策。方法 2013~2014年,对贵州省14个县所有病区常住居民户进行相关健康生活行为情况调查;同时按《氟斑牙诊断》(WS/T2008-2011)对全体在校的8~12 y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采用全国《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进行判定。结果共计对14个县1738个行政村的894565户居民户和235906名8~12 y儿童进行了评估。以县为单位,各县8~12 y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均<15%,改良炉灶合格率、合格炉灶正确使用率、辣椒正确干燥率均>95%,调查的所有居民户主食均不再食用玉米。以行政村为单位,除平坝县尚有32个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在15%~30%外,其他所有村患病率≤15%,除平坝县尚有16个村改良炉灶合格率在90%~95%外,其他所有村的改良炉灶合格率、合格炉灶正确使用率、辣椒正确干燥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病区综合防治效果十分显着,被考核的14个县中,除平坝县为控制外,其他13个县均已达到消除标准。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有序组织对贵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区全面考核评估。依据考核评估结果,对达标病区给予"摘帽";对防氟行为尚为形成或尚未稳固形成的病区,实施精准干预,消除危险因素,实现疾病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范广杰,张兴平[10](2019)在《四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与干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分析四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与主要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未来区域性可持续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梳理病区屯历年高氟水源清查、防氟改水调查、防氟井水氟监测以及病情调查资料。结果改水病区屯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和尿氟合格率、成人氟骨症患者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未改水病区屯并且双辽、梨树的未改水和防氟井报废病区屯水氟含量超标问题突出(P<0.01),改水病区屯氟骨症患者尿氟合格率与未改水病区屯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四平市防氟改水取得了显着成效,存在问题是地氟病区屯改水进度和防氟井使用率较低,今后应采取防氟改水、设施管理、水质监测、健康教育和队伍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可持续消除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地方性氟中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地方性氟中毒是与地理环境中氟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地方病,贵州曾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最重的省份之一。氟中毒对机体损害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骨相和非骨相系统损伤,尤以氟骨症危害最大。成骨细胞增殖活跃和骨转换加速在氟骨症病变中是一个发生较早、并起主导作用的环节。本研究在既往发现CDK4高表达参与氟骨症成骨细胞增殖活跃基础上,初步分析miR-122-5p靶向调控CDK4在氟骨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依据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GB17018-2011),选择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织金县荷花村为调查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性氟中毒论文参考文献

[1].陈敬,徐道韫,刘佩,杨小静.四川省5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效果省级复查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

[2].李晨,王飞,高嘉宇,潘雪莉.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人群中miR-122-5p靶向调控CDK4的初步研究[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李秉政,王正辉,尉红,雷延庆.2018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

[4].兰莺,陈志辉,王木华,何萌,王丽金.福建省2018年度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9

[5].陈益林,池雪萍,陈建安,周志鹏,陈建森.2019年龙岩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9

[6].张海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

[7].黄开莲.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评价[D].大理大学.2019

[8].吴慧颖.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儿童的肠道菌群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叶红兵,安冬,姚丹成,李达圣,高静.贵州省14个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考核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

[10].范广杰,张兴平.四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与干预回顾性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1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图...~2012年吉林省布病爆发点统计计1....1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图...1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图...一1中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图1 中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示意

标签:;  ;  ;  ;  ;  ;  ;  

地方性氟中毒论文_陈敬,徐道韫,刘佩,杨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