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线路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路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路,光纤通信,无源,功率,前向,偏振,色散。

线路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东,杨洋[1](2012)在《浅析光纤通信线路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线路编码的作用也凸显重要,线路码型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其性能也越来越好。本文通过光纤通信线路码的选择标准介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光纤通信线路码。针对这几种光纤通信线路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杨小玲,赵彦飞,陈立甲,张钦宇[2](2010)在《一种适用于PON系统的线路码——9B10B》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PON系统的线路码9B10B的设计。通过性能仿真证明该线路码与传统的扰码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直流平衡特性,最大游程为8,最大DSV为12,完全满足突发接收的要求;而与8B10B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更适合高速无源光网络系统。(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杨小玲[3](2009)在《GPON系统中的线路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Internet的普及和宽带应用的发展,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作为接入网发展的最终目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综合接入方案。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接入技术,经历了基于异步传输的无源光网络(ATM PON ,APON)和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ON,EPON)两个阶段后进入了吉比特光纤接入网(Gigabit-Capable PON,GPON)阶段。GPON作为一种先进的宽带光接入网技术,它为打破接入网段的网络带宽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国内外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针对这个现状,在对GPON系统有了深刻理解后,本文选定线路码技术为其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分析和总结了现有的线路编码技术,通过仿真找出现有线路编码技术的缺陷,设计性能优良并同时能与GPON系统匹配的线路码。本文的研究采取了叁个步骤。首先对GPON技术的标准协议、网络结构、传输汇聚层的功能结构以及帧结构进行了研究,对GPON系统有了深刻的理解。然后根据对标准的理解,分析了PON技术中用到的线路编码方案:扰码和8B10B,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发现其不足之处,总结了影响线路码性能的一些因素,并将它们作为指导设计新线路码的主要依据。最后在对GPON系统理解的基础上了,结合现有的线路编码研究成果上提出了一种更适合GPON的线路编码方案——9B10B。论文对新线路码的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仿真证明新设计的9B10B的与传统的扰码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直流平衡特性,最大游程为8,最大数字波幅为12,完全满足突发接收的要求;而与8B10B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与较小的错误增值,更适合GPON系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12-01)

刘玲玲,李俊娥[4](2003)在《万兆位以太网新线路码MB810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IEEE80 2 .3ae为万兆位以太网PHY的PCS子层新提出的MB810线路码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保持了8B/10B码许多已成功适用于千兆以太网的好的编码特点 ,然而只消耗其一半的宽度 .总结了MB810码的理论背景、设计规则、性能特点和实现分析等问题 ,并与 8B/10B码作了详细的比较(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刘红捷,杨名[5](2003)在《PMD对不同线路码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采用NRZ码、电RZ码、光RZ码及CSPZ码四种不同的线路码型并在接收机不同光滤波器带宽下,研究了偏振模色散(PMD)对40Gbit/s单波道光纤通信系统产生的不可用概率。(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03年02期)

李军[6](2001)在《光纤数字通信中对线路码的选择及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选择线路码型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速率 ,减少误码率。(本文来源于《东北公路》期刊2001年03期)

谷红勋,孙闽[7](2001)在《ADSL线路码型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指出了影响实际电话线路的高频传输性能的各种因素之后,分别分析了QAM、CAP、DMT等叁种ADSL调制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数据通讯》期刊2001年04期)

孔令讲,范录宏,周正欧[8](2000)在《千兆以太网中8B/10B线路码的功率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根据有限状态机模型,采用Cariolaro算法(1983)即状态转移矩阵求解法分析了千兆以太网中8B/10B线路码的功率谱,给出了P=0.5时的闭合解析式及功率谱曲线。(本文来源于《电子科学学刊》期刊2000年05期)

王志刚,范录宏,周正欧[9](1999)在《CIMT线路码的功率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适于高速光纤数字传输的新型线路码,即CIMT码,并根据有限状态机模型,采用CARIOLARO算法即状态转移矩阵求解法分析了CIMT码的功率谱,给出了计算示例公式及曲线。CIMT码可有效地抑制信号序列的低频和高频分量,抑制连同的数字,且易于实现(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1999年11期)

张碧兰[10](1997)在《光纤通信工程中线路码型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介绍了光纤通信工程中线路码型的选择原则与常用线路码型的特点以及如何应用,供工程设计时参考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线路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给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PON系统的线路码9B10B的设计。通过性能仿真证明该线路码与传统的扰码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直流平衡特性,最大游程为8,最大DSV为12,完全满足突发接收的要求;而与8B10B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更适合高速无源光网络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路码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东,杨洋.浅析光纤通信线路码[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杨小玲,赵彦飞,陈立甲,张钦宇.一种适用于PON系统的线路码——9B10B[J].光通信技术.2010

[3].杨小玲.GPON系统中的线路码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刘玲玲,李俊娥.万兆位以太网新线路码MB810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5].刘红捷,杨名.PMD对不同线路码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影响的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3

[6].李军.光纤数字通信中对线路码的选择及要求[J].东北公路.2001

[7].谷红勋,孙闽.ADSL线路码型技术分析[J].中国数据通讯.2001

[8].孔令讲,范录宏,周正欧.千兆以太网中8B/10B线路码的功率谱分析[J].电子科学学刊.2000

[9].王志刚,范录宏,周正欧.CIMT线路码的功率谱分析[J].通信学报.1999

[10].张碧兰.光纤通信工程中线路码型的选择[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7

标签:;  ;  ;  ;  ;  ;  ;  

线路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