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论文_李小燕,柳书俊,王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景观,风险,生态,格局,评价,植被,汉中市。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燕,柳书俊,王志杰[1](2019)在《南水北调中线汉中市水源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中市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主要水源地,生态地位显着,对该区进行生态环境及风险研究意义重大。选取汉中市2007年、2011年和201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利用RS和GIS空间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汉中市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汉中市近十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稳定减少为主要变化特征;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426.71,215.48 km~2,耕地减少539.33 km~2;(2)研究区林地优势度最为明显,研究期末达0.73;建设用地优势度增幅最快,10年增加了0.10;全区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3)研究区生态风险呈明显的倒"r"型分布。10年间,中高山区原有的集中连片低风险格局被打破;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着,生态风险显着降低;(4)汉中市景观生态风险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高—高"和"低—低"风险聚集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青圃,张正栋,万露文,杨传训,张杰[2](2019)在《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宁江流域景观格局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受到多源因素的综合作用,识别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基础与前提,景观格局优化是应对生态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宁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人类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构建累积阻力表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的优化。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和景观格局因素对综合风险影响更为强烈,地形和距水体距离等自然因素对综合生态风险影响较弱;宁江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偏大,较高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位于流域西南部,面积为523.99 km2,占流域面积的36.06%;识别出流域生态源地为面积大于50 km2的林地和面积大于0.2 km2的水体。研究构建了15条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长度大于30000 m,二级生态廊道介于10000~30000 m之间,叁级生态廊道长度在10000 m以内;识别了19个生态节点,形成了多层次生态网络。通过对比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前后的连通度发现,优化后流域整体景观格局连通度得到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蒋蕾,杜明月[3](2019)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农安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吉林省西部面临着湿地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农安县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长春市西北部生态屏障,开展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对于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打好吉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通过对曾勇提出的区域生态风险定量评价方法进行部分改进,可用于定量评价区域生态风险随时间的变化,同时拓展了该评价方法在生态研究和规划领域的适用范围。基于改进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应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农安县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态风险分区管控对策。这为区域多尺度生态风险研究和相关规划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并为切实保障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3期)

鞠军,喻成林[4](2019)在《沛北煤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景观生态、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塌陷特征,以多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煤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沛北煤矿区景观生态风险性偏低,受到景观结构、植被覆盖和塌陷积水等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9年03期)

马胜[5](2019)在《生态脆弱区不同模型下多尺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景观生态学的核心之一,多尺度综合分析已经成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理解多尺度的景观生态风险,提高景观生态风险的评价精度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首先,选择8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生态风险在30m、60m、90m、120m、150m、180m等不同空间粒度下的变化趋势,确定适宜的研究粒度。其次,对研究区进行尺度划分,分别为样方尺度、行政尺度、生态尺度,利用基于景观格局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与基于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别计算不同尺度下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值。再次,完成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制图和最优尺度的选取;通过迭加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对比两种模型下3种尺度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最后,模型的对比分析。在适宜尺度下分析两种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通过典型村域验证选取最优模型。得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粒度效应。通过分析破碎度(Ci)、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蔓延度指数(CONTAG)、景观形状指数(LSI)、聚集度(A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8个景观格局指数在30m、60m、90m、120m、150m、180m空间粒度下的变化趋势,确定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适宜分析粒度为120m。(2)适宜空间尺度选取。本研究在多模型多尺度景观生态风险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景观格局的景观生态风险迭加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最终确定生态尺度为本研究的适宜空间尺度。(3)最优模型确定。在适宜空间尺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两种模型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结果差异性,并与研究区实地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模型精度,选取最优模型。最终确定基于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为本研究最优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白舒婷[6](2019)在《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吉林西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复杂的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于地表影响的重要载体。吉林西部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依托于地理学和生态的耦合视角,以区域景观为评价对象,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本文以1975、2000及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分析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在此基础上,划分生态风险评价小区,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优势度、景观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1975-2015年间吉林西部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并为不同生态风险区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建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1975-2015年间吉林西部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40年来吉林西部的土地利用程度增大,研究区东部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下降,研究区西部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较高,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复杂;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下降,宏观生态状况变差,研究区中北部的生态状况较好。1975-2000年研究区东部和西南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而2000-2015年西部和南部动态度较高;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下降,区域宏观生态状况变差,面临着土地盐渍化、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1975-2015年间,吉林西部的景观破碎度增大,景观分离度下降,景观优势度上升,在过去的40年间研究区土地景观趋于多样化,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且研究区西部的破碎化程度大于东部;3.景观生态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和西北部,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及西南部,1975-2000年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呈扩张趋势,2000-2015年间低风险区呈收缩趋势,且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正相关;较高的温度对景观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较高的降水对其有一定的正面影响;重人为干扰类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超[7](2019)在《重庆涪陵页岩气开采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2005、2010和2015年的遥感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分析,在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以重庆涪陵页岩气开采区为例,通过研究页岩气开采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气的开采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减小,林地范围缩小了3 656.36 km~2,草地覆盖范围减少了205.09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 368.73 km~2,景观生态风险从0.045 6上升至0.055 3。(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傅微,吕一河,傅伯杰,胡维银[8](2019)在《陕北黄土高原典型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恢复促进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改变,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揭示人类干预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在景观尺度产生的潜在不利生态效应。以生态脆弱、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敏感的陕北黄土高原为典型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5、2010和2015年夜间遥感地图、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数据,建立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陕北黄土高原的综合风险状况及其变化进行定量评价,并对植被变化、城镇化分别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稳定性有潜在影响,景观生态风险以增长趋势为主,2005—2010年景观生态风险增长的范围最大,涨幅为186.0%,其中,中风险和极高风险等级面积增长超2.7倍;201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增加有所缓解,增加12.9%;2000—2005年景观生态风险降低26.0%。景观生态风险低等级面积逐渐缩小,其他等级面积逐渐变大。其中,2005年后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呈片状扩展,主要位于陕北西北部风沙区。植被变化、城镇化分别与景观生态风险值变化之间在西北风沙滩区均呈显着正相关。在景观生态风险增加区植被呈退化趋势;在景观生态风险低值区即退耕还林逐年拓展的区域,植被恢复促进景观生态风险的降低。植被恢复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大于城镇化进程。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发展和生态恢复的综合调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何莎莎,李欣,何春龙,方斌[9](2019)在《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扬州市广陵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ArcGIS和Fragstats4.2计算研究区各类景观指数,分析广陵区201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与过程特征,为研究区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5年,广陵区景观格局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草地、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降幅明显,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扩张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水域面积的转化. 2010—2015年,广陵区景观破碎度整体呈降低趋势,分离度也明显的降低,分维数整体变化不大,耕地的分维数最高,最小的是其他土地.(2)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中度风险区面积明显减少,而轻度风险区面积有所增加,高度风险区面积减少也比较明显.(3)从空间分布上分析,整体上广陵区的风险类型从西部向东部风险等级有增加的趋势.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施桥镇、沙头镇和头桥镇等农村地带,该区域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汤汪乡和杭集镇周边的农村地区;微度风险区大部分在广陵区市辖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抗干扰能力强,风险值最低.基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评价,对建立研究区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生态环境风险、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徐露[10](2019)在《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迭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1期)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受到多源因素的综合作用,识别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基础与前提,景观格局优化是应对生态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宁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人类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构建累积阻力表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的优化。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和景观格局因素对综合风险影响更为强烈,地形和距水体距离等自然因素对综合生态风险影响较弱;宁江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偏大,较高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位于流域西南部,面积为523.99 km2,占流域面积的36.06%;识别出流域生态源地为面积大于50 km2的林地和面积大于0.2 km2的水体。研究构建了15条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长度大于30000 m,二级生态廊道介于10000~30000 m之间,叁级生态廊道长度在10000 m以内;识别了19个生态节点,形成了多层次生态网络。通过对比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前后的连通度发现,优化后流域整体景观格局连通度得到明显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燕,柳书俊,王志杰.南水北调中线汉中市水源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9

[2].李青圃,张正栋,万露文,杨传训,张杰.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宁江流域景观格局优化[J].地理学报.2019

[3].蒋蕾,杜明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农安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生态学.2019

[4].鞠军,喻成林.沛北煤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矿山测量.2019

[5].马胜.生态脆弱区不同模型下多尺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D].西北大学.2019

[6].白舒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吉林西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王超.重庆涪陵页岩气开采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19

[8].傅微,吕一河,傅伯杰,胡维银.陕北黄土高原典型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9].何莎莎,李欣,何春龙,方斌.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扬州市广陵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徐露.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论文知识图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单元划分6.4~...东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单元...实验区自然及半自然景观生态风险评4.9研究区耕地聚合度指数指数空间分布...东山岛景观生态风险分级图南湖生态示范区景观类型

标签:;  ;  ;  ;  ;  ;  ;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论文_李小燕,柳书俊,王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