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镇中:从四坝至汪家套地段打过长江论文

朱镇中:从四坝至汪家套地段打过长江论文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转入休整。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我(朱镇中,江西瑞金人)所在的七纵二十一师六十一团的番号改为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

朱镇中

3月,我团奉命调归第七十四师指挥,编入渡江大军的中路集团,从安徽明光地区出发,向无为县陆家店长江北岸开进。3月下旬的一天,我(时任该团副团长)奉命跟随军长成钧前往第九兵团指挥部受领渡江作战的任务。到达九兵团指挥部后,兵团政委郭化若介绍了敌情并布置第二十五军的战斗任务。郭政委说:“经毛主席批准,渡江战役总前委确定,第二野战军组成西路集团,第三野战军组成东路、中路集团,共计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马上就要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奉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命令,将八兵团建制的第二十五军调归九兵团指挥,组成中路集团的西线突击纵队。第二十五军应用5个主力团组成突击队,从芜湖以西至荻港以东地段突破敌人江防。”回到师部后,师首长明确分工:第二二三团的任务是从江南的四坝至汪家套突出部地段突破长江,登岸后迅速向敌纵深的横山镇方向发展,并控制横山镇南的高地。

4月1日,我团进至江北地段的六州镇外泡子地域,进入最后阶段的渡江作战准备。根据具体任务,团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讨论研究了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要求各级领导抓紧搞好渡江作战训练和器材准备。党委会后,又召开了群众座谈会、诉苦求战大会和渡江动员大会。当时确定:一营、二营为团第一梯队,分两路齐头并进,抓紧渡江作战训练;三营为全团第二梯队,先进入外泡子进行疏河作业,隐蔽船只,做好渡口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第二梯队,与团直一道乘大船渡江。此时,因吴团长已升任副师长,团党委分工由我负责第一线的渡江准备工作,后方准备工作主要由张政委负责。全部准备要求在4月15日以前完成。

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比之前参加的任何战斗准备都复杂,师里分配给我团的大小船只约有100多条,准备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船只如何从内河进入长江的问题。为此,我带领各级干部和战斗组长到江边察看地形。江北六州镇地段的长江堤外有一块滩地,叫外泡子,长约1000米,宽500多米,芦苇茅草丛生,便于隐蔽,我团的这些船只最后就决定安置在这里。长江堤内的河流多数都是东西走向,只有一条由北向南可通长江的小河。但这条小河很窄,还经常被敌人的炮火封锁。因为我师右邻的第七十三师第二一八团的几十条船只也要从这条小河里出江,必须将河道疏浚加宽,准备的难度很大。我们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做这件事。

于是,我便指挥部队把外泡子内的许多水洼与水坑挖通,大部分水洼面积不大,两旁有较高的芦苇掩护,我们便将装载20至60石(每石为100斤)的小船先期移入外泡子,隐蔽在芦苇茅草丛之中。

担任疏河作业的三营全体指战员,除受到江对岸敌军炮火封锁威胁外,还时常遇到淤泥陷阱的威胁,有几次几名干部战士险些被淹没,后经过紧张的抢救,方才脱险。

镜头里,从东到北长达二十公里的钩型阵地上炮火连天,一片狼藉。鬼子的轰炸机、侦察机在天上来来回回耕着田,肆无忌惮地盘旋、俯冲、拉起,老鸹屙屎一样,把航空弹屙得遍地都是。飞机过后,乌黑的硝烟一朵朵盛开在破碎的大地上。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镇,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丘陵山区村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亟待建设养老设施[8]。此外,村级日间照料中心设置较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当时,全团官兵大多数没有见过长江是啥模样。当地谣传说:“江无底,海无边;无风三尺浪,有风一丈高;江猪(江豚)顶翻船,没有舰艇难过江。”有的老百姓怀疑说:“当年曹操83万人马都没有打过长江,你们凭这些个小木船就能打过江去?”为消除官兵的疑虑,增强必胜信念,除抓紧进行思想教育之外,我还组织全团干部和战斗组长轮流到长江大堤上侦察敌情,派部分人员化装成便衣,三三两两地下到江边侦察地形、了解水情。4月份的长江,细雨蒙蒙,正是江猪活跃的时候。江猪成群结队地浮到江面,一口一口地喷水。大家见到江猪连捕鱼的小盆都没有顶翻过,高兴地说:“江猪连捕鱼小盆都不顶,怎么会顶翻船!”此时长江虽然急流滚滚,但无风时水面还比较平稳,有风时有利于扬帆渡江。这些条件,又进一步增强了全团指战员打过长江去的信心。在这必胜信念的鼓舞下,我和大家一样,参加战前训练和疏河作业,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觉也不觉得苦和累。

在将可载400多石的大船从内河移入时我们又遇到了困难,由于船太大,推拉不动。干部战士你一言我一语,献计献策。最后集思广益,在关节点打一根大木桩,桩上捆上两根木头,成十字架,然后用绳索套在船上,几个人搬动十字架的四端用力绞,船就从水里被拉上来了。这样绞的绞,推的推,一天多功夫就把七八条大船拖入了疏浚后的那条小河之内,只待挖开江堤,即可下入长江。

程序模块,按下倒计时启动按键,利用单片机内部时钟进行60s倒计时,无线电能开始传送能量。当计时结束,主控板外围的继电器1导通,信号发送端停止发送。在该系统中,继电器1就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

产业融合是同一产业内或不同产业间相互影响、渗透、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1]。它是以技术融合为前提,模糊不同产业间的技术界限,逐步实现产品、业务、组织、市场融合,最终完成产业融合的整个过程。产业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12]。

第三野战军某部渡江船只在敌炮火下奋勇前进

在解决渡江训练难点问题上,我们采取广泛发扬民主的方法,解决了6个方面的思想问题和技术问题。一是船工水手缺乏问题。在沿江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动员了一批船工随军参战,保证了每条船只都有两名以上熟练的船工和水手。同时,组织一批官兵专练划船技术,加快了船在江中的运行速度,解决了在渡江战斗中减少伤亡的问题。二是解决一些战士不会游泳,万一落水怎样自救的问题。通过开诸葛亮会,制造了一些土救生器。主要是用浮力大的木头与竹竿,锯成一米长左右,然后用铁丝和绳子绑成六边形立体三角救生架,可在水里像灯标一样稳定地浮着,放在船上备用,这就稳定了战士们的情绪。三是解决木船易被敌枪弹打穿导致进水船沉的问题。经过集思广益,想出了制造“土防护板”的办法,就是用两块门板夹上几层棉被,绑在船的两边,把棉被浇透水,使敌人的子弹打不穿船板,渡江实战证明这个土办法还真的管用。四是渡江中如何发挥船上的火力,减少伤亡的问题。我们将小型船只主要用于第一梯队的两个突击营,大部分小船两侧都绑上了“土防护板”,因为目标小、吃水浅、灵活性大,有效地减少了突击营的伤亡。团机关和第二梯队以及直属分队乘坐大船,每船配备一个炮兵排或炮兵班,每班有一门迫击炮,再配若干挺轻重机枪及轻型火炮,如被敌发现,可直接以密集火力掩护登岸。五是解决如何在敌火力下快速登岸的问题。受到锚能抓地的作用启发,我们做了很多小铁锚,每船配五六个,在尾部拴上绳子,当船快靠岸时,把多个小铁锚向岸边一掷,将绳拉紧,铁锚钩住了土,人可顺势连拉带爬,对快速登岸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六是解决如何有效隐蔽船只、防敌空袭和敌炮火袭击破坏的难题。我们想的主要办法是用带叶的树枝加以伪装。为此,派了两个连队专门负责看管和伪装。4月的南方正是春末,柳树枝的树叶还很嫩,被太阳晒几个小时就会干枯,几乎每天上午都要重新换,如果不换树枝,一旦被敌人飞机发现了,船就有被炸坏的危险。为了伪装好船只,负责收集树枝的两个连队,每天起早到五六里远的地方砍树枝、割芦苇。即使这样,隐蔽在内河的船还是被敌人发现了一次,敌机扔下几颗燃烧弹,幸亏抢救及时,船只才没有被烧毁。在此基础上,我团还展开了以划船、水上射击、滩头爆破、抢滩登岸、岸边冲击等为主要内容的抢渡长江的战前训练。

渡江前夕,我团举行了誓师大会,指战员们纷纷表示要争当“渡江英雄”。随军参战的船工表示,一定要把大军送过长江。接着,还以连为单位,请参战船工水手参加,举行了提前欢庆胜利渡过长江的会餐活动。

4月20日黄昏,江面风平浪静,我团将隐蔽的船只翻坝推入长江北岸边。21时,在军属炮兵团强大炮火的掩护下,第二十五军第一梯队6个营开始起渡。我团一、二营起船南渡后,南岸的敌炮火配合敌舰封锁江面,对我实施拦截。我团指战员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猛划木船,紧握手中步枪、机枪、手榴弹、炸药包,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当我第一梯队船只快要接近南岸时,敌集中炮火封锁南岸滩头,指战员在“登岸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一面向敌人还击,一面勇猛抢渡。船桨被打断了,就用小铁锹划水;船舱被子弹打穿了,就用被子、衣服堵住漏洞;木船被炮弹打翻了,战士们就泅水前进。一连五班在急速前进中,船只突然被卷进敌汽艇驶过所形成的激浪谷中,顺水而下,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为实现战前决心,在排长刘建庭指挥下,同翻滚的江浪进行了顽强的搏斗,朝着江南岸的冲击目标继续前进,终于登上了南岸。当晚23时左右,我团突击连三连首先登岸,全歼双窑守敌1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其他连队也陆续登岸。登岸后,我团用一个加强排的兵力,从汪家套正面牵制敌人,二营主力从汪家套东侧突袭敌人,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歼俘逃敌1个营,缴获迫击炮6门和其他大批武器。

遵照陈毅司令员关于渡江突击各团“登陆后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和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指示,我指挥抢渡成功的一营和二营官兵,猛打、猛冲、猛追,急速地向敌纵深发展。21日上午,我团不畏敌机轰炸与扫射,冲过内河浮桥(原国民党八十八师架设),直插横山镇,全歼守敌,还缴获了国民党军队从南京沿京屯公路向杭州方向逃窜的两辆汽车,车内有国民党的军官、官太太和弹药。其中一名军官主动告诉我:汤恩伯派了1个师,要消灭渡江过来的解放军。他指着横山镇东北山上说:“你们看,那个师已经到山头上了。前面(距横山镇二三里)有座木桥,你们赶快去把桥破坏。”我立即命令一营营长陈洛平带领全营至河西堤埂封锁敌人,将桥破坏。由于山上国民党军看到我军已大规模地渡过长江到达南岸,感到大势已去,便从山上撤退了。中午,我团归建七十五师,随即转入追歼国民党第二十军的作战中,奋勇向江南挺进。(题图为渡江作战登陆场景)

(责任编辑:徐嘉)

标签:;  ;  ;  ;  ;  ;  ;  ;  ;  ;  ;  ;  

朱镇中:从四坝至汪家套地段打过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