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麻醉药物进展及麻醉方法的效果评价

神经外科麻醉药物进展及麻醉方法的效果评价

(保定第七医院072150)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药物的进展及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6年12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每组40例。其中每组麻醉方式分别采用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各10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等参数值;观察3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期是否有恶心呕吐发生。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对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及肌松药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术中循环相对平稳。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多种药物能更好发挥药理作用,达到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的效果。3种麻醉方法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关键词:神经外科麻醉;麻醉药物;麻醉方案

前言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手术显微镜及各种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2],使很多颅脑疾患有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对麻醉要求更高。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精细的特点使其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既要维持术中稳定、适宜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又需要患者术后能够迅速清醒,离开手术室前即可进行神经功能检查。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维持麻醉目前被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新型麻醉药品的不断问世,也使神经外科麻醉得到发展。对神经外科麻醉药物,原则上应符合以下标准[3]:①诱导快,半衰期短;②镇静镇痛强,术中无知晓;③不增加颅内压和脑代谢;④不影响脑血流及其对CO2的反应(CBF-CO2应答反应);⑤不影响血脑屏障功能,无神经毒;⑥临床剂量对呼吸抑制轻;⑦停药后苏醒迅速,无兴奋及术后精神症状;⑧无残余药物作用。本文就神经外科麻醉的药物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2016在笔者医院神经外科择期行手术切除的患者120例,其中脑膜瘤43例,胶质瘤37例,垂体瘤12例,神经纤维瘤28例,ASA分级Ⅰ~Ⅱ,患者年龄21~67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维持麻醉,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维持麻醉。其中每组麻醉方式分别采用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各10例。

1.2麻醉方案

1.2.1静脉麻醉药除氯胺酮以外,所有静脉麻醉药均对中枢神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脑血流(CBF)、脑代谢率(CMRO2)和颅内压(ICP)。1.2.2吸入麻醉药几乎所有吸入麻醉药均产生进行性EEG抑制,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代谢,使ATP和ADP能量储存及磷酸肌酸增加。

1.2.3麻醉性镇痛药其对脑代谢和血流影响小,同时支持心血管系统和脑灌注压,不损害脑血流的自身调节和对CO2的反应性。

1.2.4局部麻醉药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阻断Na+通道,阻滞Na+内流,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

1.3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和SAS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变量相关分析,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结果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将3组麻醉药分别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做多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组均具有相关性(P<0.05)。但是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术中循环相对平稳。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中,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都长于B组和C组,C组患者苏醒最快。3组患者中,仅B组患者有2例恶心发生,考虑到瑞芬太尼的超短效作用停止滴注后可能会发生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4],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循环的变化,调整好各自的使用剂量和注射速度。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较快,但术后可能会发生恶心、呕吐。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及异丙酚麻醉,维持麻醉中各自使用较小剂量,减少了各自药物的不良反应,循环相对较平稳,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苏醒更迅速。

参考文献

[1]KuAS,HuY,IrwinMG,etal.Effectofsevoflurane/nitrousoxide-versuspropofolanaesthesiaon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monito-ringofthespinalcordduringsurgerytocorrectscoliosis[J].BrJAn-aesth,2016,88(4):502-507

[2]魏灵欣,邓小明,刘建华,等.小儿丙泊酚雷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22(2):111-112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铣.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5

[4]NishiyamaT,MatsukawaT,YokoyamaT,etal.Cerebrovascularcar-bondioxidereactivityduringgeneralanesthesia:acomparisonbetweensevofluraneandisoflurane[J].AnesthAnalg,2014,89(6):1437-1441

标签:;  ;  ;  

神经外科麻醉药物进展及麻醉方法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