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尺模型论文_饶宇,陈颖,耿丽,林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足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混凝土,腹板,斜拉桥,水化,静力,盾构。

足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饶宇,陈颖,耿丽,林茜[1](2019)在《装配式ECP钢框架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装配式ECP(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钢框架结构的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此类装配式墙板钢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7. 5度大震(0. 31g)及以下钢框架、围护墙板及其连接件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抗震性能良好。本研究为此类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易伟建,颜良,彭真[2](2019)在《无腋角综合管廊结构足尺模型静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管廊结构一般不设置腋角,为研究无腋角综合管廊结构的破坏机制、承载能力以及裂缝状况,完成一个多舱无腋角综合管廊节段足尺模型集中荷载下的静载试验,并与带腋角节段模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集中荷载作用下,管廊长跨顶板裂缝宽度达到短期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限值0.133 mm为控制条件,顶板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加以验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管廊节段模型,结果表明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下节段模型的力学性能基本相同.根据节段模型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知,无腋角和带腋角管廊结构的设计控制条件均为最大裂缝宽度,但最终破坏均为顶板的剪切破坏.适当增加管廊顶板的纵筋配筋率,不带腋角的管廊结构性能与带腋角的管廊结构性能接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翟科杰,方宏远,付兵,王复明,胡本月[3](2019)在《断丝PCCP管道外贴CFRP修复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丝是目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PCCP)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如不及时加固,极易造成爆管等事故。针对长距离PCCP输水管道难以停水维修问题,提出了一种外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的维修方法。为了探究外贴CFRP修复断丝PCCP效果,采用一根内径2.8m的PCCP管道进行了内水压足尺试验。试验对修复前后PCCP结构应变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FRP"箍束"作用,修复后断丝区中间截面材料应变减小,利于PCCP承压。(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彭强[4](2019)在《南京长江五桥钢壳混凝土桥塔足尺模型工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长江五桥主桥为主跨600m的中央双索面叁塔组合梁斜拉桥,桥塔采用内外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工厂内分节段制造拼装、桥位现场整节段吊装并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为验证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与适应性,开展桥塔足尺模型工艺试验,重点进行钢壳吊装定位、钢筋现场连接、钢壳节段间环缝焊接和混凝土浇筑工序,并测试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温度、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壳节段制造及桥位施工所采用的工艺方案总体可行;钢壳节段现场吊装及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基本反映实际情况;混凝土温度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能够指导实际施工;混凝土内部变形基本均匀。(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9年03期)

金斌,胡峰强,薛志辉,纪俊杰[5](2019)在《超宽混凝土箱梁足尺模型水化热温度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箱梁为大体积混凝土且结构复杂,施工水化热较易引起温度裂缝。针对超宽箱梁开展了足尺模型水化热温度场试验研究,获得该类箱型结构施工阶段水化热温度场,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时程曲线变化规律总体上相近,且约180小时温度趋于一致;箱梁风嘴中心水化热温度最大峰值高达75oC左右,且高温持续时间长,应采取降温措施;忽略箱梁浇筑时间差异对水化热温度峰值大小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06-13)

卢院[6](2019)在《盾构隧道管片足尺模型试验与环向接头仿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现代和未来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下工程施工对既有近接地下设施,尤其是对近接地铁盾构隧道影响研究是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课题,多个城市均发生过临近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实例,各有关部门和团体正在制定和完善相关地铁结构保护标准,其中,盾构隧道受力机理分析和变形控制是地铁保护的关键内容。作为拼装地下结构,管片接头是盾构隧道受力分析的关键,对管片结构整体受力变形性能有决定性影响,本文结合深圳前海交易广场基坑工程对地铁盾构隧道保护科研项目和工程实例,对深圳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环向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盾构隧道单环管片足尺模型试验采用盾构隧道管片单环足尺模型试验对深圳一号线鲤鱼门-前海湾区间代表环整体和接头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通缝盾构隧道结构的关键变形性能点、各性能点的结构整体变形、纵缝张开量和隧道结构破坏的全过程,初步研究了管片接头的变形规律。(2)盾构隧道管片环向接头模型结合LS-DYNA、ABAQU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管片局部接头模型,该模型建立螺栓与接头混凝土实体单元,考虑螺栓和混凝土接触压力和摩擦对接头受力的影响,可以对管片接头进行精细化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管片接头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可以作为接头变形机理分析的较好工具。(3)管片环向接头变形性能仿真分析利用本论文提出的管片环向接头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本论文初步研究了环向接头的受力变形机理和接头压力对接头抗弯刚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初步可以得到如下结果:接头压力和接缝转角量对接头抗弯刚度影响较大,随接头压力增加,接头抗弯刚度增加;随接头转角量的增加,当混凝土接触面局部屈服,抗弯刚度迅速减小。到达屈服点(弯矩在140 kN·m左右)时,当轴力为1000kN时,抗弯刚度为5127kN·m/rad;当轴力为1500kN时,抗弯刚度为6734 kN·m/rad;当轴力为1700kN时,抗弯刚度为7381kN·m/rad。(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孙狂飙,罗易,袁超,米敏,程保民[7](2019)在《边坡足尺模型试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参数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边坡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降雨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循环、可移动式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该装置采用3种规格不同的旋转下喷式喷头,通过调节供水管道压力和启闭不同类型的喷头,实现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降雨特性参数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降雨强度为10.4~256.8 mm/h的模拟降雨,此范围内的降雨均匀度能保持在80%以上,雨滴直径范围为0.1~4.8 mm,雨滴终点速度可达2.0~2.9 m/s。该装置能产生与天然降雨相似度较高的人工模拟降雨,可用于边坡模型试验。(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枫[8](2019)在《会善寺大雄宝殿柱间斗栱足尺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会善寺是河南省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代表建筑之一,它于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在2010年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大雄宝殿是会善寺的主体建筑,是我国现存少有的元代实物建筑例证之一,在建筑史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与科学价值。会善寺大雄宝殿檐下斗栱位于屋盖和梁柱之间,总计26朵,具有承接屋顶荷载、出挑屋檐、耗散能量等结构作用,是大雄宝殿的重要部位之一。由于自然气候多变、地震作用、木材老化等原因,大雄宝殿檐下斗栱部分构件出现了腐朽、劈裂、脱榫等破坏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大雄宝殿的安全使用和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对斗栱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特定建筑,对会善寺大雄宝殿檐下斗栱的结构力学性能的科学研究处于空白,甚至对元代时期的斗栱研究也鲜有涉及。为了保证大殿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郑州市世界遗产中心启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现状、病害调查及数据库建设》(20160220A)项目,对会善寺大殿的现状和病害状况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结构安全动态监测。受项目委托,课题组以会善寺大殿檐下柱间斗栱为研究对象,对其足尺模型开展了竖向静力加载和水平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其成果可为后期大殿结构的安全动态监测和数据库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具体完成如下相关工作:1通过对会善寺大雄宝殿现场调研和相关历史资料的整理,统计了檐下斗栱的现状,探讨了大雄宝殿檐下斗栱内部构件分类,剖析了檐下不同斗栱的构造特点及传力机制,为后期试验研究指奠定了基础;实测了大殿檐下斗栱的构件尺寸,拟定试件制作方案,采用传统榫卯工艺,制作足尺模型6朵,为后期的试验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2对会善寺大雄宝殿2朵柱间斗栱的足尺模型进行了单调竖向静力加载试验。探讨了斗栱试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受力机理,归纳得出了竖向刚度理论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栌斗与头昂、泥道栱交互处易发生剪切压裂破坏,属于斗栱试件的薄弱部位;斗栱的恢复变形能力较差,卸载结束存在残余变形(Z01:23.4mm,Z02:19.3mm);试验中斗栱具有较为良好的竖向承载能力(Z01:384kN,47.7mm,Z02:382kN,42.2mm);斗栱的分层变形峰值均为:头昂最大,二昂次之,蚂蚱头最小;试件竖向的延性系数较好,说明斗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试验加载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同构件的应变大小排序为:泥道栱最大,瓜子栱次之,令栱最小,竖向荷载作用下,栌斗、头昂、泥道栱构件分担的内力最大,上部构件所受内力越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斗栱的竖向刚度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叁折线段模型。3对会善寺大雄宝殿2朵柱间斗栱的足尺模型开展X向水平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斗栱X向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抗震性能。重点讨论了斗栱的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系数、强度退化、耗能能力等参数。结果表明: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裂缝、脱榫,垆斗是整朵斗栱中最薄弱的部位,容易发生折耳、压裂破坏;斗栱在X向受力产生侧向变形过程中,构件之间存在一定摩擦滑移及剪切作用,斗栱在控制位移较小时的运动以挤压变形为主,随着控制位移增大,构件间的相对摩擦滑移比例增加;滞回环饱和,反映斗栱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初期加载过程中,斗栱各构件之间咬合挤紧,斗栱产生侧移的时,需要较大的外力,刚度值较大。加载后期,斗栱的各层构件处于较为稳定的滑移摩擦状态,刚度值较小;斗栱的耗能能力以摩擦滑移为主;斗栱的自身强度在加载初期时快速增加,中期强度有所降低,后期基本维持稳定;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X向水平刚度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叁折线段形式。4对会善寺大雄宝殿2朵柱间斗栱的足尺模型开展了Y向水平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斗栱Y向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系数、强度退化、耗能能力等参数。结果表明:破坏形式主要为栌斗的折耳破坏,蚂蚱头与令栱之间的脱榫,泥道栱、头昂、慢栱产生水平裂缝;斗栱加载初期,所需要的力较大,整体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刚度值较大;加载后期,由于斗栱各部件在控制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发生挤压破坏,导致斗栱试件摩擦滑移明显,刚度值降低;控制位移较小时,斗栱的耗能主要是以构件之间的挤压和咬合为主,控制位移较大时,斗栱的耗能主要以摩擦滑移为主;X向的单次耗能值大于Y向的耗能值,同一控制位移下,X加载的所需要的力小于Y向;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斗栱Y向水平刚度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叁折线段形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邓文琴,刘朵,冯杰,张建东[9](2019)在《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异步施工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异步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性能,验证各关键部位的安全性,以奉化江大桥主桥为背景,针对该桥异步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最不利工况——主梁16号节段的底板浇筑工况设计制作足尺模型(长7.2m、宽2.3m),采用两点加载方式进行静载试验,研究施工荷载作用下梁体挠度、波形钢腹板侧向变形、波形钢腹板及钢翼缘板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施工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顶、底板均未出现裂缝,波形钢腹板剪应力远小于其抗剪强度设计值,波形钢腹板自承重异步施工可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波形钢腹板作为自承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挠度及侧向变形较大;波形钢腹板上翼缘板挂篮作用点处为结构受力关键部位,施工时应对其进行局部加强。(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9年01期)

陈卓,曾志平[10](2019)在《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减振特性足尺模型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铁五院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优化改进设计成果("改进型"LVT)以及蒙华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传统型"LVT)设计图纸,在实验室分别制作"改进型"和"传统型"LVT的1:1足尺试验模型,开展落轴冲击作用下,"改进型"和"传统型"LVT减振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和"传统型"LVT的钢轨加速度基本一致,而"改进型"LVT钢轨至支承块、底座板至地面的衰减率优于"传统型"LVT,"改进型"LVT减振效果可达4~5 dB;"改进型"LVT钢轨加速度第1和第2振动周期最大分别减少32.2%和30.0%,且第3周期加速度幅值不明显;"改进型"LVT整体弹性系数最大减小27.4%,而阻尼系数最大增大58.2%;"改进型"LVT支承块主要频率降低约6%,道床板、底座板以及地面主振频率降低约40%。试验结果可为"改进型"LVT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足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管廊结构一般不设置腋角,为研究无腋角综合管廊结构的破坏机制、承载能力以及裂缝状况,完成一个多舱无腋角综合管廊节段足尺模型集中荷载下的静载试验,并与带腋角节段模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集中荷载作用下,管廊长跨顶板裂缝宽度达到短期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限值0.133 mm为控制条件,顶板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加以验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管廊节段模型,结果表明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下节段模型的力学性能基本相同.根据节段模型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知,无腋角和带腋角管廊结构的设计控制条件均为最大裂缝宽度,但最终破坏均为顶板的剪切破坏.适当增加管廊顶板的纵筋配筋率,不带腋角的管廊结构性能与带腋角的管廊结构性能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足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饶宇,陈颖,耿丽,林茜.装配式ECP钢框架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易伟建,颜良,彭真.无腋角综合管廊结构足尺模型静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翟科杰,方宏远,付兵,王复明,胡本月.断丝PCCP管道外贴CFRP修复足尺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彭强.南京长江五桥钢壳混凝土桥塔足尺模型工艺试验[J].桥梁建设.2019

[5].金斌,胡峰强,薛志辉,纪俊杰.超宽混凝土箱梁足尺模型水化热温度场试验研究[C].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2019

[6].卢院.盾构隧道管片足尺模型试验与环向接头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7].孙狂飙,罗易,袁超,米敏,程保民.边坡足尺模型试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参数率定[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8].张枫.会善寺大雄宝殿柱间斗栱足尺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邓文琴,刘朵,冯杰,张建东.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异步施工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9

[10].陈卓,曾志平.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减振特性足尺模型对比试验[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爆炸压力与爆炸速度的关系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示意图足尺模型平面足尺模型裂缝随温降发展图足尺模型浇注现场图试验过程中足尺模型的裂缝分布

标签:;  ;  ;  ;  ;  ;  ;  

足尺模型论文_饶宇,陈颖,耿丽,林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