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数据论文_李冲,李昊霖,佘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数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理,地理信息,地表,国情,数据,信息,空间。

地理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李冲,李昊霖,佘毅[1](2019)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地理信息质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精度、要素属性正确性、逻辑一致性是当前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其中精度和属性的检查多采用人工外业实地巡检方式,检测数据的获取具有离散性,属性正确性检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该方法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对于特殊区域的检查实施困难。通过研究面向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检测的低空机载激光点云、影像、视频及位置与姿态数据(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的融合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源低空遥感数据的地理信息产品要素数学精度分类检测与属性评估方法。研究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用于地理信息产品的质量检测。(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4期)

龚婧媛,孙海燕,钱志坚[2](2019)在《基于众源地理数据的居住环境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网络爬虫获取的房屋众源地理数据为基础,以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结合绿化率、容积率和物业费3项指标对各居住小区内部环境进行评价,利用GIS技术结合多组群分异指数D(m)和空间修正多组群分异指数SD(m)模型,研究武汉市的居住环境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武汉市居住环境评分在小区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自相关性,且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非城市中心的湖泊周围。城市居住环境的空间分异现象受区域特征、地价、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辖区及3条环线之间的居住环境分异现象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汪曼莉[3](2019)在《《陕西省测绘条例》本月起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汪曼莉)记者从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12月1日起,修订后的《陕西省测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条例》,填补了我省地方法规中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急测绘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监督(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9-12-05)

孔中华,何巍,傅峥嵘[4](2019)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遗产监测中的应用——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浙江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国情监测是指综合运用测绘、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从地理空间角度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监控、观测和统计分析,反映和评价地理要素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的活动,其遥感影像和地表覆盖数据可用于遗产地保护区划范围内用地变化情况的监测。大运河(浙江段)的实践表明,地表覆盖数据精度高、覆盖广,可以对遗产保护区划内的建设活动和水域变化情况实现全面、准确的掌握,提高遗产监测效率,结合人工巡查核实,能够形成高效的定期监测工作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期刊2019年06期)

荀学兵[5](2019)在《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检查的重要项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地理国情监测作业的工作内容,通过研究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提升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水平,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22期)

刘佳[6](2019)在《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刘佳报道11月25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2019年度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日前一次性通过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验收,标志着本年度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任务圆满完成。全省(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11-26)

王玮[7](2019)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化信息识别是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其识别效率,降低人工误判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迭置分析和几何约束的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本底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根据设定的检测容差进行迭置分析;最后根据空间数据的类型,结合变化信息填写规则,分别进行点、线、面要素变化信息的自动识别。本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实际生产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正确率达99%以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正确率达85%以上。(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姜代炜[8](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网络爬虫、数据挖掘、行业信息空间定位以及服务聚合技术,智能解析了多个行业的数据资源,并将空间化后的行业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注册与发布,实现了行业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服务聚合。最后,开发原型信息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刘学会,袁晓宏,阚振宇[9](2019)在《南极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方法研究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过程中,针对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共享交换服务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刘阳成,钱清瑜,田俊玲,齐志博[10](2019)在《多尺度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与显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理信息多层次、多尺度快速显示需求,依托地理信息多尺度处理数据成果,设计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模型及高效的多尺度地理信息访问引擎,提出双向两级预加载缓存技术,并研究要素按等级、重要性、地理分布特征等分类显示技术,实现在多尺度变换过程中按照合理的载负量自动进行必要要素显示,保证地图要素在显示过程中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流畅性。(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11期)

地理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网络爬虫获取的房屋众源地理数据为基础,以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结合绿化率、容积率和物业费3项指标对各居住小区内部环境进行评价,利用GIS技术结合多组群分异指数D(m)和空间修正多组群分异指数SD(m)模型,研究武汉市的居住环境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武汉市居住环境评分在小区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自相关性,且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非城市中心的湖泊周围。城市居住环境的空间分异现象受区域特征、地价、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辖区及3条环线之间的居住环境分异现象均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冲,李昊霖,佘毅.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地理信息质量检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9

[2].龚婧媛,孙海燕,钱志坚.基于众源地理数据的居住环境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测绘地理信息.2019

[3].汪曼莉.《陕西省测绘条例》本月起实施[N].陕西日报.2019

[4].孔中华,何巍,傅峥嵘.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遗产监测中的应用——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浙江段)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9

[5].荀学兵.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J].智能城市.2019

[6].刘佳.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通过验收[N].辽宁日报.2019

[7].王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8].姜代炜.基于数据挖掘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9].刘学会,袁晓宏,阚振宇.南极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方法研究与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10].刘阳成,钱清瑜,田俊玲,齐志博.多尺度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与显示[J].北京测绘.2019

论文知识图

桥子西沟流域雨量站分布图一地理信息元数据本体系统界面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结构设计图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结构设计图层 图 4-9Shapefile 格式显示的图层

标签:;  ;  ;  ;  ;  ;  ;  

地理数据论文_李冲,李昊霖,佘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