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增长失衡论文_唐保庆,邱斌,孙少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增长失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融,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苏南,苏北,花卉。

区域增长失衡论文文献综述

唐保庆,邱斌,孙少勤[1](2018)在《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服务业占比、服务业增加值以及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叁个维度进行度量的中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状态正愈演愈烈。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IPR)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的理论机制,并借助于不同的计量模型开展间接论证和直接论证,基于多样化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和基于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多次回归均得到了较为稳健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着地促进了中国的服务业增长,而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尚未达到理论上的"最适强度";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各自理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自身"最适强度"的偏离度较大,导致中西部地区原先落后于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劣势进一步加剧,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越发严峻。(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王涛,石丹[2](2016)在《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结果并不一致。为探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引入产业结构失衡指标,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失衡情况进行重新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的结构负担显着,各地产业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失衡;(2)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通过缓解产业结构以及第一产业发展失衡造成的结构负担而得以体现;(3)金融发展对于结构负担的缓解程度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分层降低,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利弊权衡表明金融发展存在最优水平。(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后建,何山[3](2011)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影响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各区域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支出相等时,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达到最大化。在构建衡量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指数计算,可以发现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程度最严重,其次是东部,最后是西部。再运用该指数并结合运用1994年—200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两步法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反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因此,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才能促进区域之间经济的均衡增长。(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李竟成,毛胜利[4](2008)在《投资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江苏省区域经济失衡的投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在扩大,而且这种趋势至今还没有改变。从投资的角度,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资因素是江苏区域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扩大落后地区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等,以尽快实现江苏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期刊2008年17期)

程子旭[5](2008)在《发达省份区域增长失衡的回应:苏南与苏北》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但区域增长失衡问题一直非常明显,与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此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资本投入不足、资本收益较低是苏北发展缓慢从而导致苏南苏北差距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是导致苏南苏北地区增长失衡的重要因素,而苏中崛起战略可以带动苏北经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08年03期)

[6](2007)在《区域失衡拖累绿化、花卉产业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把“叁农”发展列为重中之重,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叁农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涉农行业如花卉园艺业迅速发展,并崛起了一批优秀的现代设施农业的明星企业。现在,这些走在产业前端的领航企业又开始有意识地去推动产业进一步成长、升级,走向成熟,形成了政府(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07-04-23)

谭加劲[7](2006)在《区域投资与经济均衡增长——广东省区域经济失衡的投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广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在扩大,而且这种趋势至今还没有改变。从投资的角度,运用相关经济增长模型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投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是广东区域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投资项目的区域倾斜,积极引导产业转移,促进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等。(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8](2004)在《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性探析——四川与东部部分省市金融增长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大开发最缺的是资金,最难解决的也是资金。通过对四川与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省市在金融发展总量、速度、结构、效益及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见四川金融发展和改革及资本市场发育与全国和东部沿海省市相比仍有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还在明显扩大。而四川是西部金融发展最强的省份,其他西部省份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差距是东西部差距的一个方面。事实上,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已成为制约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强调,宏观经济调控包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西部大开发因素,考虑区域经济因素,并对西部省区金融发展、改革与创新提出对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04年09期)

罗望,胡国文,何乐,秦丽[9](2004)在《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性探析——四川与东部部分省市金融增长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大开发最缺的是资金 ,最难解决的也是资金。通过对四川与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省市在金融发展总量、速度、结构、效益及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可见四川金融发展和改革及资本市场发育与全国和东部沿海省市相比仍有极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在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还在明显扩大。这种差距是东西部差距的一个方面。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已成为制约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强调 ,宏观经济调控包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收到良好的效果 ,必须考虑西部大开发因素 ,考虑区域经济因素 ,并对西部省区金融发展、改革与创新提出对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04年06期)

汤琼峰[10](2003)在《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增长失衡——以中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为什么会增长?经济增长的势头能持续下去吗?世界各地区的经济都能够共同增长吗?几个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在这个领域内辛勤耕耘,纷纷提出各自的见解,可谓硕果累累。 对增长动力的解释,从劳动分工,到自然资源开发,到物质资本的投入,到人力资本的积累,再到技术进步的应用,认识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扩展。以现代增长理论的出发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的源头,不外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而这其中又以人的因素为首,人的素质的增加才能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产出的高速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体现在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增长动力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早期的新古典模型强调资本、劳动和外生的技术进步,到近期的内生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干中学,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外溢等等,无不反映出对人的因素的强调,人力资本的概念也已成为新增长模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新古典模型对增长的解释中,有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结论,那就是增长的收敛。由于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落后地区的资本存量远低于发达地区,因此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发达地区,最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都收敛到一个均衡的增长路径上,这就是增长的收敛。而经验事实却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预测不相吻合。更多的情况还是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增长两极分化,但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各自的内部却出现了增长的收敛,学界称之为俱乐部收敛。 本文就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探究地区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些影响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各地区初始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均物质资本存量比例的不一致,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不一致,形成地区性的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又加剧了人力资本的流动,由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更促进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如此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增长。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运作,必然会出现富裕的地区越来越富,落后的地区越来越穷,形成一个两极分化的增长循环。内容摘要 后文则以中国的实际为例,从东西部地区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和人力资本的跨区域流动,来分析中国的增长事实是否与前文的理论相符,并得出经验性结论,从而说明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地区间的增长不平衡,引导资源、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力资本从东部向中西部流动,扭转这种两极分化的增长循环。(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03-12-01)

区域增长失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结果并不一致。为探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引入产业结构失衡指标,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失衡情况进行重新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的结构负担显着,各地产业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失衡;(2)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通过缓解产业结构以及第一产业发展失衡造成的结构负担而得以体现;(3)金融发展对于结构负担的缓解程度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分层降低,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利弊权衡表明金融发展存在最优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增长失衡论文参考文献

[1].唐保庆,邱斌,孙少勤.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

[2].王涛,石丹.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3].李后建,何山.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李竟成,毛胜利.投资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江苏省区域经济失衡的投资因素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

[5].程子旭.发达省份区域增长失衡的回应:苏南与苏北[J].改革.2008

[6]..区域失衡拖累绿化、花卉产业增长[N].济南日报.2007

[7].谭加劲.区域投资与经济均衡增长——广东省区域经济失衡的投资因素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6

[8].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性探析——四川与东部部分省市金融增长的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4

[9].罗望,胡国文,何乐,秦丽.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性探析——四川与东部部分省市金融增长的比较分析[J].西南金融.2004

[10].汤琼峰.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增长失衡——以中国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专题报告税收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研究(...专题报告税收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研究(...专题报告税收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研究(...专题报告税收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研究(...专题报告税收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研究(...专题报告税收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研究(...

标签:;  ;  ;  ;  ;  ;  ;  

区域增长失衡论文_唐保庆,邱斌,孙少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