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功能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非功能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功能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需求,功能,软件,模糊,可信,分析法,模型。

非功能需求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贾一荻,刘璘[1](2019)在《中文非功能需求描述的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功能需求描述系统质量相关的属性,是软件设计决策的重要依据和评估标准.与功能需求的描述相比,非功能需求描述通常比较分散,且往往是隐含的.当采集到的需求原始描述内容较多时,逐一进行人工判别和整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中文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文本,提出了自动化的非功能需求识别和分类方法.其中,识别过程旨在从文本中提取出可能包含非功能需求的语句,尽可能地缩小人工检查的范围.分类过程则进一步将包含非功能需求的语句划分到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可维护性这五大类非功能需求类型之中.分类训练和实验测试基于课题组工作项目整理的实验数据集进行,最终,基于一个工业界的实际应用案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曾锃,杜林,张利[2](2017)在《基于BP模型的电力信息系统非功能需求适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非功能需求比功能需求更关键。系统的一个功能需求不能实现,至多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系统的一个非功能需求没有满足,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使用。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的特点,结合FURPS+模型,构建了电力系统非功能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计算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为电力信息系统非功能需求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7年20期)

李红杰,谢惠扬[3](2017)在《非功能需求满足性的建模及其难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功能性需求(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NFR)是当前软件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衡量一个软件是否达到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而软目标相互依存图是描述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研究了根据相互依存图实现软目标最优化的问题,根据软目标的不同,定义了2种图论模型作为非功能需求的理论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复杂性。该文模型可以对非功能性需求进行评价,所提出的算法可以为用户(开发者)找出最优的非功能需求选择方案,从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非功能需求分析提供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孙金文[4](2017)在《软件非功能需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需求分析在软件的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软件的非功能需求开始渐渐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软件非功能需求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反映了软件质量的好坏。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反过来可以指导非功能需求的分析设计,然后将非功能需求映射到功能需求,进而对功能需求的分析设计结果做出反馈,以此来提高软件的质量。然而,目前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虽说已从定性评价阶段转入定量评价阶段,但科学合理的评价算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文对Chung提出的软目标相互依赖图(Software Interdependency Graph,SIG)做了拓展和改进,考虑非功能需求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影响提出一个拓展的软目标相互依赖图(Extended Software Interdependency Graph,ESIG)描述和表示软件的非功能需求,可以解决非功能需求难以描述和表示的问题。在ESIG图模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思想,提出一个软件非功能需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了两种基于不同模糊数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将叁角模糊数融入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中,设计出基于叁角模糊层次分析法(Triangular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FAHP)的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算法。将犹豫模糊集理论运用到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中,设计出基于犹豫模糊偏好关系(Hesitancy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HFPR)的非功能需求评价算法。在评价算法中考虑了非功能需求间的分解关系、相关关系及相对重要性。所提评价算法有效地考虑了非功能需求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由于专家的主观臆断带来的影响。所给实例说明了所提模型及评价算法的科学合理性,为非功能需求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白川,张璇,王旭,康燕妮[5](2017)在《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可满足性经济学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件可信性的重要性以及非功能需求的策略选取对软件可信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早期需求工程阶段将用于辅助决策的经济学和需求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并提出了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可满足性的策略选取框架,以辅助策略选取。首先,对功能需求及经济学方法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转换,例如,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非功能需求看作经济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软件的利益相关者看作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者等;并定义了非功能需求分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模糊排序从而获取利益相关者的关键非功能需求,并利用经济学中生产过程的相关方法计算使用策略的可信性效益,辅助策略的选取。以移动基础维护管理平台为例,使用提出的方法,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7年22期)

张璇,王旭,李彤,白川,康燕妮[6](2017)在《软件非功能需求权衡代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非功能需求的实现涉及软件质量这一重要问题,非功能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软件质量的满足程度.针对一直以来对软件质量的一贯重视以及软件非功能需求权衡的重要性,借鉴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生产理论、替代弹性原理和线性规划方法,提出了软件非功能需求权衡代价分析方法并开发了辅助工具.首先,对项目组前期完成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可满足性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获取非功能需求评估数据的方法,建立了非功能需求本体概念并构建本体知识库;针对实现非功能需求的策略,使用前期已完成的策略推理方法,对推理产生矛盾的策略提出权衡代价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策略实施代价,为软件开发及演化提供具有实际可操作的权衡决策依据,从更加符合产业化需要的角度解决软件非功能需求权衡问题;最后,基于可信第叁方认证中心软件案例的维护及演化需要,对推理出矛盾的策略进行权衡代价分析,并给予决策建议,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庆,来宾[7](2016)在《从非功能需求的视角谈银行信息系统应用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产品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银行业应用系统由于自身特点,不仅要实现功能性需求,更要注重如何满足非功能性需求,使得系统上线时真正可用、好用、易用。如何识别和实现软件产品的非功能性需求对于系统设计人员至关重要。本文从非功能性需求目标(高可用、可伸缩、高安全、高性能、易维护和经济性等)的视角,将多年来在运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若干如何优化应用设计来满足非功能性需求的建(本文来源于《金融电子化》期刊2016年08期)

文杏梓,罗新星,欧阳军林[8](2016)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不确定环境下非功能需求的定量评价是可信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非功能需求证据模型、非功能需求质量评价体系生成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前景理论,考虑评价者的有限理性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模型,在可信层次上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并结合应用实例演示了模型的具体实现步骤及有效性.研究发现,评价者的有限理性及其变化对评价结果和决策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璇,李彤,王旭,代飞,谢仲文[9](2016)在《面向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非功能需求决定了软件的质量,而软件质量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开发或演化时所使用的过程.从软件过程的角度出发,总结凝练满足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使用面向方面方法,提出面向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从软件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角度保证软件的质量需求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得以实现.首先,基于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分析,总结满足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构建过程策略知识库,在此基础上,使用面向方面方法将过程策略定义的活动封装为方面,并通过方面合成机制织入基本软件过程模型,既实现了基本模型与面向非功能需求活动间的分离,又实现了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注入有助于软件质量提升的活动,其中,重点解决了方面织入基本模型的冲突控制及检测问题;另外,通过开发面向非功能需求的软件过程建模辅助工具NPAT(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oriented processes aided tool),为过程建模及冲突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通过在案例中使用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说明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开发的辅助工具是有效的,可以通过非功能需求定制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达到提升软件质量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6年07期)

孙金文,康雁,杨小东[10](2017)在《基于FAHP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信软件的非功能需求表示与评估问题,对用于非功能需求描述的软目标相互依赖图(Software Interdependency Graph,SIG)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扩展的软目标相互依赖图(Extended Software Interdependency Graph,ESIG)模型来描述和表示非功能需求。在ESIG图模型上,从面向方面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估方法。在评估过程中建立了评价准则集、评价等级标准集、权重向量、评价得分矩阵和综合评判矩阵,综合考虑了非功能需求间存在的相对重要性和促进与抑制影响。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此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7年11期)

非功能需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非功能需求比功能需求更关键。系统的一个功能需求不能实现,至多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系统的一个非功能需求没有满足,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使用。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的特点,结合FURPS+模型,构建了电力系统非功能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计算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为电力信息系统非功能需求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功能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1].贾一荻,刘璘.中文非功能需求描述的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J].软件学报.2019

[2].曾锃,杜林,张利.基于BP模型的电力信息系统非功能需求适用性评价[J].电子世界.2017

[3].李红杰,谢惠扬.非功能需求满足性的建模及其难解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孙金文.软件非功能需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算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7

[5].白川,张璇,王旭,康燕妮.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可满足性经济学方法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

[6].张璇,王旭,李彤,白川,康燕妮.软件非功能需求权衡代价[J].软件学报.2017

[7].张庆,来宾.从非功能需求的视角谈银行信息系统应用设计优化[J].金融电子化.2016

[8].文杏梓,罗新星,欧阳军林.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6

[9].张璇,李彤,王旭,代飞,谢仲文.面向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

[10].孙金文,康雁,杨小东.基于FAHP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

标签:;  ;  ;  ;  ;  ;  ;  

非功能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