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随机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折迭,对数,信道,序列,判决,混沌,分解。

随机交织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1](2018)在《低信噪比下随机交织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urbo码随机交织器参数识别问题,充分利用信道截获数据的软判决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符合度的交织映射关系识别算法。该算法从计算总的编码方程成立概率出发,定义了能很好衡量概率大小的对数符合度概念,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复杂度,使得计算量仅与截获码块数目和交织长度的平方有关,计算方式仅为大小比较与符号提取;再利用正确交织位置能够使总的编码方程成立的概率达到最大这一特性,依次实现各个位置的交织关系的识别。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识别性能稍差,但计算复杂度更低。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0 dB、交织长度为200时,仅需要截获码块数目为500,其正确识别率就能达到100%。(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彭贻云,张玉,杨晓静[2](2017)在《一种Turbo码中伪随机交织器的盲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Turbo码的构造中广泛应用的是伪随机交织器,要完成对Turbo码的识别,必不可少地需要得到伪随机交织器的参数。针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问题,通过引入扩频通信中PN序列盲估计的方法,利用功率谱二次处理法求出交织长度即m序列周期,再用特征分解方法对序列进行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求出m序列的相关参数,完成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需求。(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7年02期)

彭贻云,张玉,杨晓静[3](2016)在《基于最大相似度的伪随机交织器盲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误码时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问题,提出基于最大相似度的伪随机交织器盲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得到交织器长度的前提下,对交织器的置换关系进行识别。通过对交织前后的码字序列进行相应的对比,统计出对应码序列的相似度值,找出最大相似度值的位置,从而得出交织置换关系,完成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识别算法在误码率为0.05,接收得到的码组个数大于交织器的长度时,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骏,李静,于沛东[4](2015)在《一种Turbo码随机交织器的迭代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信道编码参数分析是对编码参数的逆向分析和估计,是智能通信、信号截获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Turbo码在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其交织参数估计问题十分重要。针对Turbo码的随机交织器,提出一种基于Turbo译码器软输出之间相关性判决的迭代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接收解调的软判决序列,克服了现有方法仅针对特定交织结构以及因使用硬判决而导致容错能力低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相对低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茹国宝,徐可,张薇[5](2015)在《基于Logistic映射的低延时S-随机交织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随机交织器传统算法不能保证其搜索一定成功且存在延时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改进算法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提高了交织器的可控随机性,从而使算法的随机性和确定性得到较好的平衡,克服了传统算法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帧长为1 000~5 000时,改进算法的交织延时比传统算法降低了2 294~97 380倍左右.在帧长为2 048时,改进算法比传统算法提高了0.05dB的编码增益,比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算法(3GPP)提高了0.1dB的编码增益.(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何贤国[6](2013)在《Turbo码中伪随机交织器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信道编码是保证信息在信道干扰下进行可靠传输的一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在以突发错误为主的多径衰落信道中,纠正独立差错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法对于纠正突发错误的效果不佳,但是Turbo码作为一种性能极其优异的信道编码方案,其编码结构中所采用的交织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织器不仅降低了编码输出码字中校验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将不可译的突发错误转化为可译的随机错误,对抗信道中成串的突发错误,还能改善输出码字的重量分布,大大提高了Turbo码的性能。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工程项目中关于3GPP标准下Turbo码发送与接收端的编译码模块的完成情况。此外,通过对Turbo码中交织器设计要求和其它几种现有的交织器设计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ICMIC映射的混沌交织器,最后,通过实验仿真与3GPP标准下Turbo码的交织器和S-伪随机交织器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沌交织器误比特性能优于其他两种交织器。(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12-01)

钱宏,李广侠[7](2011)在《Turbo码S随机交织器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Turbo码中交织器的设计直接影响着Turbo码的性能。在讨论Turbo码交织器的设计准则和类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S随机交织器的原理,并给出了其一种基于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中短长度的S随机交织器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贾盼恩,石春和,古志强[8](2011)在《基于FPGA的伪随机交织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斯白噪声因其最为常见,且其频谱较宽,干扰的频带范围较大,是一种用于通信系统性能测试的比较理想的干扰源。设计采用交织技术实现了以反馈输出数据为读地址的伪随机交织器,对利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伪随机序列,然后通过BOX-MULLER变换法进行变换产生出高斯随机数的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万敏,张强,张培志[9](2010)在《一种改进的随机交织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介绍了随机交织器的原理及其局限性,根据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交织器,该交织器结合了随机交织器和分组交织器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普通随机交织器在短帧传输时误比特率较大的缺点。(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36期)

李小文,陈振东,陈发堂[10](2010)在《一种新型的长度可变的S-随机交织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Turbo码编码系统中的存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长度可变的S-随机交织器的设计方法,此方法在每次增加交织器长度的迭代中,选择出有助于增加交织器扩展特性的元素及其插入位置,此来获得高扩展特性的交织器。本算法的优点是只需存储一张长度小的交织表,即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S-随机交织器,而且时间复杂度低。通过仿真得出,该方法设计的交织器的性能并不比普通的S-随机交织器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0年11期)

随机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Turbo码的构造中广泛应用的是伪随机交织器,要完成对Turbo码的识别,必不可少地需要得到伪随机交织器的参数。针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问题,通过引入扩频通信中PN序列盲估计的方法,利用功率谱二次处理法求出交织长度即m序列周期,再用特征分解方法对序列进行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求出m序列的相关参数,完成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交织器论文参考文献

[1].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低信噪比下随机交织器识别[J].电讯技术.2018

[2].彭贻云,张玉,杨晓静.一种Turbo码中伪随机交织器的盲识别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7

[3].彭贻云,张玉,杨晓静.基于最大相似度的伪随机交织器盲识别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6

[4].刘骏,李静,于沛东.一种Turbo码随机交织器的迭代估计方法[J].通信学报.2015

[5].茹国宝,徐可,张薇.基于Logistic映射的低延时S-随机交织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5

[6].何贤国.Turbo码中伪随机交织器的设计与优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7].钱宏,李广侠.Turbo码S随机交织器的实现[J].舰船电子工程.2011

[8].贾盼恩,石春和,古志强.基于FPGA的伪随机交织器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1

[9].万敏,张强,张培志.一种改进的随机交织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

[10].李小文,陈振东,陈发堂.一种新型的长度可变的S-随机交织器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标签:;  ;  ;  ;  ;  ;  ;  

随机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