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超材料对电磁波的调控及应用

编码超材料对电磁波的调控及应用

论文摘要

电磁超材料是由亚波长结构单元通过周期或非周期排布组成的人工复合结构,由于其奇特的电磁特性,可实现一系列电磁波调控功能,例如异常反射、异常折射、电磁隐身、极化转换等,在航空、航天和信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磁超表面是超材料的二维形式,具有低剖面、低损耗、低成本及便于设计制造等优势。近年来,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团队提出了数字编码超表面,相较传统的等效媒质超表面,可通过数字编码序列调控电磁波,极大地拓展了超材料的应用。本文着重研究电磁编码超材料的设计及应用,包括结合群智能算法辅助设计、新型幅度调制电磁超表面、以及幅相调制混合编码超表面。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远场方向图综合。给定预设的远场方向图目标函数,通过MATLAB软件利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编码序列,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高效地得到对应的远场方向图。通过在理论分析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MATLAB上充分优化粒子群的迭代参数,使粒子加快收敛且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在有限的迭代次数能够输出最优的结果最后实现快速有效地综合远场方向图。2)光学透明幅度调制电磁编码超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光学透明电磁编码超表面以可见光波段透明的介质材料为基础,由在一定的频带范围内,电磁波反射幅度覆盖从全反射到全吸收的四种电磁编码超表面单元组成,按照预先设计的编码序列在二维表面排列而成,根据数字编码序列的不同,其可对入射波呈现出不同的幅度反应,实现波束调控、目标隐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在微波段和可见光波段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透射型幅相调制混合编码超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透射型幅相调制混合编码超表面采用3-比特八个混合编码超表面单元,构成幅相独立调控单元,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其能够产生OAM波束并进行有效地幅度调制,同时幅相混合编码能够完美地与数字卷积运算相结合,为实现连续的波束扫描添加了新的维度。4)透射型非对称传输幅度调制编码超表面的理论研究。透射型电磁编码超表面是基于高透射率的数字单元结构,每个单元结构可覆盖全反射到全透射状态,通过将透射幅度离散化,可以设计1-比特、2-比特甚至更高阶的透射型幅度调制电磁编码超表面。根据不同的透射编码序列,使得其能够自由地调控透射波束大小,间接地调控非对称传输系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磁超材料的概念
  •     1.1.2 电磁超表面的发展历史
  •     1.1.3 数字编码与可编程超表面
  •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二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综合优化设计电磁编码超表面
  •   2.1 粒子群算法简介
  •     2.1.1 标准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     2.1.2 离散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   2.2 基于FFT的编码超表面远场方向图计算
  •   2.3 基于粒子群算法编码超表面的优化设计
  •     2.3.1 编程工具的选择
  •     2.3.2 编码超表面优化系统流程图
  •     2.3.3 系统参数优化分析
  •   2.4 仿真与分析
  •     2.4.1 一维单波束
  •     2.4.2 一维双波束
  •     2.4.3 一维三波束
  •   2.5 小结
  • 第三章 幅度调制电磁编码超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
  •   3.1 引言
  •   3.2 透明反射型幅度调制编码超材料
  •     3.2.1 工作原理和单元结构设计
  •     3.2.2 透明反射型幅度调制编码超表面数值仿真结果
  •     3.2.3 透明反射型幅度调制编码超表面实验结果
  •   3.3 超薄单电阻加载反射型幅度调制编码超材料
  •     3.3.1 单元结构设计
  •     3.3.2 数值仿真结果
  •   3.4 反射型电可调幅度调制编码超材料
  •     3.4.1 单元结构设计
  •     3.4.2 数值仿真结果
  •   3.5 小结
  • 第四章 透射型幅相调制编码超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
  •   4.1 引言
  •   4.2 透射型幅相调制混合编码超表面的工作原理与单元设计
  •     4.2.1 幅相调制混合编码的原理工作原理
  •     4.2.2 幅相调制混合编码单元设计
  •   4.3 透射型幅相调制混合编码超表面数值仿真与实验
  •   4.4 结合数字卷积运算的幅相调制混合编码超表面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透射型非对称传输幅度编码超表面
  •   5.1 引言
  •   5.2 透射型非对称传输幅度编码超表面的工作原理
  •     5.2.1 非对称传输幅度编码超表面传输矩阵
  •     5.2.2 非对称传输幅度编码超表面传输约束条件
  •   5.3 透射型非对称传输幅度编码超表面
  •     5.3.1 单元结构设计
  •     5.3.2 数值仿真结果
  •     5.3.3 对远场方向图的极化调控作用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罗钧

    导师: 崔铁军

    关键词: 电磁超材料,电磁超表面,粒子群算法,幅度调制,幅相混合编码

    来源: 东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材料科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东南大学

    分类号: TB34;O441.4

    DOI: 10.27014/d.cnki.gdnau.2019.001984

    总页数: 81

    文件大小: 6048K

    下载量: 225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材料:重新塑造与重新思考[J]. Engineering 2015(02)
    • [2].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J]. 国际学术动态 2012(01)
    • [3].一种熔融沉积3D打印的高性能超材料吸波结构[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23)
    • [4].超材料天线在舰船高功率微波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3)
    • [5].双局域共振效应声学超材料消声性能[J].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1)
    • [6].超材料混凝土抗冲击效应数值研究[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20(02)
    • [7].基于双磁负超材料板的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研究[J]. 现代计算机 2020(01)
    • [8].兆赫兹频段多频磁负超材料的设计和特性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20(02)
    • [9].超材料中高阶效应影响下飞秒准亮孤子解及其特性[J]. 光学学报 2020(02)
    • [10].电磁超材料:从新物理现象到新信息系统(英文)[J].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0(01)
    • [11].手性平面超材料的圆二色性理论模拟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2].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薄板带隙特性的能量解法[J]. 声学学报 2020(03)
    • [13].基于多重嵌套方形开口环超材料的可调谐左手特性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0(04)
    • [14].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抗干扰天线[J]. 电波科学学报 2020(02)
    • [15].水声超材料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20(15)
    • [16].三维声学超材料的高阶拓扑态[J]. 科学通报 2020(15)
    • [17].超材料混凝土的带隙特征及对冲击波的衰减效应[J]. 爆炸与冲击 2020(06)
    • [18].材料科学50年中的10项重要突破之一一文了解超材料[J]. 功能材料信息 2019(01)
    • [19].地震超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信息 2019(05)
    • [20].新型声学超材料梁带隙特性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0(06)
    • [21].论超材料吸收器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J]. 电子世界 2020(08)
    • [22].双曲超材料及其传感器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 2020(06)
    • [23].各向异性三维非对称双锥五模超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品质因数[J]. 物理学报 2020(13)
    • [24].超材料吸波结构及其在真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J]. 真空电子技术 2020(03)
    • [25].多频带超材料吸波器设计[J]. 现代计算机 2020(15)
    • [26].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及其噪声控制[J].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7)
    • [27].一种基于双频超材料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J]. 电力电子技术 2020(07)
    • [28].基于超材料的堆叠式宽谱热辐射吸收器的设计[J]. 光学技术 2020(04)
    • [29].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提出超材料吸收器结构与微流通道一体化[J]. 江苏建材 2020(04)
    • [30].声隐身超材料发展综述[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04)

    标签:;  ;  ;  ;  ;  

    编码超材料对电磁波的调控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