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式桌凳论文和设计-覃铁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体式桌凳,其包括:底座,两个底座左右相对地分布;桌子,其桌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桌脚与同侧的底座连接;以及凳子,两个底座上在桌子的前后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个凳子;每个凳子的凳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凳脚与同侧的底座进行连接。另外,凳面的左右两侧各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设置于同侧的凳脚的上端,且凳面与两个凳脚之间设置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使凳面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当凳面受到外力时,凳面能翻转至水平分布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凳面与桌面之间没有连杆的阻碍,且凳面不受力时能够翻转至纵向以增加空间,从而方便承坐者从凳子的左右两侧进出,以便于在紧急状况下人员的疏散。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两个该底座左右相对地分布;桌子,其桌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桌脚与同侧的所述底座连接;以及凳子,两个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桌子的前后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个该凳子;每个该凳子的凳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凳脚与同侧的所述底座进行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两个该底座左右相对地分布;

桌子,其桌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桌脚与同侧的所述底座连接;以及

凳子,两个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桌子的前后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个该凳子;每个该凳子的凳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凳脚与同侧的所述底座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桌子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凳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子的所述桌面在靠近所述凳子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疏散方向标识,位于左侧的所述疏散方向标识指示向左边疏散,位于右侧的所述疏散方向标识指示向右边疏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凳子中,所述凳面的左右两侧各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设置于同侧的所述凳脚的上端,且所述凳面与两个所述凳脚之间设置有弹性机构;当所述凳面没有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机构使所述凳面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当所述凳面受到外界的作用力大于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力时,所述凳面能够克服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力而翻转至水平分布的位置且通过两个所述凳脚进行承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体式桌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凳子中,每个所述凳脚的上部与一个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桌子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一设置于所述凳面底部的第二连接件通过一转轴进行铰接;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两个各设置于一个所述转轴上的扭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体式桌凳。

背景技术

桌凳是人们日常使用非常普遍的设施,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商场、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均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桌凳。特别是应用于会议和餐饮等场所上的桌凳,随着工商业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于桌凳的需求量非常大。桌凳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各种款式、类型的桌凳层出不穷。目前,市场上的桌凳大多是从美观、实用、成本等方面来考虑进行设计,极少有考虑到桌凳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几乎没有人将其纳入桌凳的设计考虑范围。然而,现实情况却给了当前的设计理念当头一棒。

(一)桌凳的使用场合大多是消防火灾的高危区域。

首先,例如使用桌凳的地方大多是和厨房接近,而厨房是大量使用明火的地方,并且存储有大量的易燃物(比如燃气、食用油等)。食堂、伙房已经成为消防火灾防范的重点区域。

其次,桌凳的使用地点大多是人流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其人员疏散将会成为火灾处置面临的最大问题。近年来国内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食堂发生火灾的报道屡见不鲜,而这类火灾的疏散工作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二)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快餐桌大多设计不合理,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1、如果快餐桌的桌凳采用连杆连接以进行连体设置的结构,桌凳间的连杆成为进出座位和逃生的障碍,极易发生摔倒、踩踏事件。其中,四人座中间连杆式的快餐桌可以分别从桌子的两边疏散,但前提是两边都要设计有疏散通道,这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些场所使用的大多是八人座的连体快餐桌,而八人座的连体快餐桌如果设计成两边疏散的话,其强度和牢固性将会出现不足,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2、如果桌凳采用分体式的结构,正常使用时桌凳之间的间距一般较小,以方便承坐者使用桌子进行吃饭、学习或工作等,不使用时分体式的桌凳平时就难以保持整齐,发生火灾时慌乱的人们把会凳椅乱丢、推翻,更会是一团乱麻,成为影响疏散的障碍。

3、如果采用后跨式疏散设计的桌凳,往往存在前后两排人员争抢椅子或凳子后面共用的疏散通道的问题。

4、为节约空间,几乎所有桌凳的桌面和椅面或凳面的水平距离较近,人在桌子和椅子或凳子之间难以站直,往往需要屈膝,影响疏散速度。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体式桌凳,从而克服现有的桌凳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体式桌凳,其中,包括:底座,两个该底座左右相对地分布;桌子,其桌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桌脚与同侧的所述底座连接;以及凳子,两个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桌子的前后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个该凳子;每个该凳子的凳面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凳脚与同侧的所述底座进行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桌子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凳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桌子的所述桌面在靠近所述凳子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疏散方向标识,位于左侧的所述疏散方向标识指示向左边疏散,位于右侧的所述疏散方向标识指示向右边疏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凳子中,所述凳面的左右两侧各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设置于同侧的所述凳脚的上端,且所述凳面与两个所述凳脚之间设置有弹性机构;当所述凳面没有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机构使所述凳面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当所述凳面受到外界的作用力大于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力时,所述凳面能够克服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力而翻转至水平分布的位置且通过两个所述凳脚进行承托。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凳子中,每个所述凳脚的上部与一个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桌子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一设置于所述凳面底部的第二连接件通过一转轴进行铰接;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两个各设置于一个所述转轴上的扭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桌脚和凳子的凳脚均是设置于两个底座上,以由两个底座对桌子和凳子进行连接和支撑,在保证足够强度的情况下,凳面与桌面之间没有连杆的阻碍,且两个底座分布于两侧,从而方便承坐者从凳子的左右两侧进出,以便于在紧急状况下人员的疏散,故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的桌凳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特别适用于作为快餐业的快餐桌凳。

2、本实用新型的凳子的凳面能够翻转,且凳面在没有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乘坐者坐下时能够克服弹性机构的作用力使凳面水平分布,而承坐者站起来离开凳面时,凳面便自动恢复至纵向分布,从而增加桌面与凳面之间的空间,以进一步方便承坐者出入,大大方便紧急状况下人员的疏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连体式桌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凳子的凳面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桌面,3-桌脚,4-凳面,5-凳脚,6-疏散方向标识,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连体式桌凳的结构示意图,该连体式桌凳包括底座1、桌子以及凳子。参考图1,两个底座1左右相对地分布,底座1呈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的长条状。两个底座1支撑在地面上,底座1可以是活动地与地面接触的,以方便搬运和转移。优选地,底座1的顶面为弧形面,从而既保证了底座1的强度和稳定地支撑于地面,又能保证不易绊倒承坐者,具体可以使底座1的纵向截面呈半椭圆的扁平状。

继续参考图1,桌子包括桌面2和两个桌脚3,桌面2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桌脚3与同侧的底座1连接,每个桌脚3可以是呈H形状,桌面2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固定于一个桌脚3的上端,两个桌脚3的下端各固定于同侧的底座1上,即左侧的桌脚3的下端固定于左侧的底座1上,右侧的桌脚3的下端固定于右侧的底座1上。

继续参考图1,两个底座1上在桌子的前后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个凳子,优选地,两个底座1上在桌子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凳子,从而在桌子的前后两侧均可进行承坐。具体则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布置,当桌子前后两侧的空间足够时,可以在桌子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一个凳子,而当桌子的其中一侧靠墙或空间不合适设置凳子时,便只在桌子的另一侧设置一个凳子。每个凳子包括凳面4和两个凳脚5,每个凳子的凳面4的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凳脚5与同侧的底座1进行连接。凳脚5可以为直立的柱体,凳面4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凳脚5的上端连接,而每个凳脚5的下端固定于同侧的底座1上。即左侧的凳脚5的下端固定于左侧的底座1上,右侧的凳脚5的下端固定于右侧的底座1上

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桌脚3和凳子的凳脚5均是设置于两个底座1上,以由两个底座1对桌子和凳子进行连接和支撑,桌子和凳子通过两个底座1进行连体设置,不易发生移动和丢失,桌面2和凳面4之间也不需要额外设置连杆等连接在一起,从而在保证足够强度的情况下,使凳面4与桌面2之间没有连杆的阻碍,且两个底座1分布于左右两侧,从而方便承坐者从凳子的左右两侧进出,而不是向背后翻转才能出去,以便于在紧急状况下人员的疏散,故本实用新型其既能满足多人同时使用同一个桌面2,又能避免对承坐者的进出产生障碍,以克服现有的桌凳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其美观、实用、节约空间,并能方便人们在火灾发生等紧急情况下进行快速逃生,特别适用于作为快餐业的快餐桌凳,以应用于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食堂以及餐饮业。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优选地,桌子的桌面2在靠近凳子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疏散方向6,位于左侧的疏散方向标识6指示向左边疏散,位于右侧的疏散方向标识6指示向右边疏散,疏散方向标识6具体可以为箭头。桌面2设置有疏散方向标识,方便人们正确选择疏散方向,以快速且有序地逃生。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在每个凳子中,凳面4的左右两侧各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设置于同侧的凳脚5的上端,且凳面4与两个凳脚5之间设置有弹性机构;当凳面4没有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弹性机构使凳面4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当凳面4受到外界的作用力大于弹性机构的作用力时,凳面4能够克服弹性机构的作用力而翻转至水平分布的位置且通过两个凳脚5进行承托。即凳面4的底部在自然状态下离开两个凳脚5的上端而向上翻转至凳面4竖直分布,承坐者压着凳面4坐下时,凳面4的底部向下翻转至顶住两个凳脚5的上端。优选地,每个凳子中,每个凳脚5的上部与一个第一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7的另一端向靠近或远离桌子的一侧延伸,即第一连接件7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连接件7的另一端与一设置于凳面4底部的第二连接件8通过一转轴9进行铰接,转轴9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分布。这样凳面4便能通过两个转轴9绕着两个第一连接件7进行转动。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以及转轴9形成类似于合页的结构。弹性机构包括两个各设置于一个转轴9上的扭簧(图未视)。

本实用新型的凳子的凳面4能够翻转,且凳面4在没有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翻转至纵向分布的位置,以增加桌面2与凳面4之间的空间,这样在承坐者从左右两侧进入承坐时,不需要弯曲着双膝,承坐者坐下时则能够克服弹性机构的作用力使凳面4水平分布,并由凳脚5进行支撑。正常使用时桌面2与凳面4的间距小,以方便承坐者使用桌面2进行吃饭、学习或工作等,不使用时,承坐者站起来离开凳面4时,凳面4便自动恢复至纵向分布,从而重新自动地让出空间,以方便承坐者从左右两侧出去,这样便能够大大方便紧急状况下人员的疏散。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设计图

一种连体式桌凳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182.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694552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47B83/02

专利分类号:A47B83/02;A47C7/14;A47C3/18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覃铁钢

第一申请人:覃铁钢

申请人地址: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高新南二路16号相思湖中富华苑3号2单元603号房

发明人:覃铁钢

第一发明人:覃铁钢

当前权利人:覃铁钢

代理人:卢岳锋

代理机构:1127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连体式桌凳论文和设计-覃铁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