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

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

朱万权

常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局部以及全身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4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患者在心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牙周基础治疗干预,B组患者仅予以心内科治疗;并选择同期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作为C组,仅予以牙周基础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水平、TNF-α、IL-6以及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A、C组治疗后的牙周指数、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脂水平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A、B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牙周指数、IL-6、TNF-α、hs-CRP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局部炎症,并降低相关炎症介质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

慢性牙周炎的病发影响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素。牙周组织炎症持续的时间越长,细菌以及细菌产物存在于牙周组织中的时间便会越久,从而影响患者身体免疫状况。细胞因子以及炎性因子在慢性牙周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两者相互联系的重要生物基础。本文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常规心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患者40例以及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在54-72岁之间,平均为(62.1±12.3)岁。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医疗知情同意书。3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A组患者在心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牙周基础治疗,B组仅予以心内科治疗,C组仅予以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理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在4周内分级治疗,保证根面以及龈上洁治与龈下刮治的平整性。心内科治疗:主治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予以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脂以及β受体阻滞等治疗。

1.3检测指标

分别检测患者的炎症介质水平、血脂水平以及牙周指数。炎症介质水平主要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牙周指数主要包括:出血指数、PD、菌斑指数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束治疗后,A、C组的TC、TG以及LDL均有所降低,而HDL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牙周指数及炎症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B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仅LDL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A、B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C组治疗前菌斑指数、牙石指数、TG及HDL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束治疗后,A、B组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两组的牙周指数及炎症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A、C组TC、LDL、IL-6、hs-CRP、TNF-α、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袋探针深度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冠心病的病发率也越来越高,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应,其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引发了医学上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因子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及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参与性作用。而慢性牙周炎则是由牙龈炎引发,由于其长期对深部牙周组织进行侵蚀从而导致细菌以及细菌产物积存于牙周组织之内,也是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素。血脂水平受到急性炎症以及慢性炎症的影响,从而参与到急性反应中,导致冠心病的病发,因此必须控制牙周炎的感染因素,才能够降低冠心病的病发率。

牙周基础治疗的主要作用为将病源因素去除,将牙周袋深度降至最小,辅助牙龈恢复,提高骨外形以及生理结构的建立,提高功能性咬合作用,控制代表炎症出现的菌斑,提高牙周的生理健康。我院在对患者应用基础性治疗方案后发现,采用心内科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TC、TG以及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对控制冠心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研究还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对全身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具有降低作用,缓解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牙周基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对于超敏C蛋白水平具有降低作用,因此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我院在应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牙周指数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单纯心内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牙周基础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治愈成功率,降低冠心病病发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原韶钟,郝梅,杨计亮等.牙周干预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牙周炎心血管疾病病人血清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10):1176-1178.

[2]段向青,欧阳翔英,胡荣等.伴冠心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6):351-354.

[3]刘青.牙周炎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病人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2):157-159.

[4]郑瑶,李英炜,程凤霞等.牙周炎症非手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367-2368.

标签:;  ;  ;  

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