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彬彬: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在长汀诞生论文

钟彬彬: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在长汀诞生论文

长汀旧影

我军无线电通信部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屡立奇功。追根溯源,我军的无线电事业起步于中央苏区时期,福建长汀则是我军无线电正规化教育的摇篮和祖地老家。

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始于1931年。在此之前,红军的通信、联络靠步兵或骑兵传递。1930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在长汀正式整编为红一军团,红军的作战形式自此发生了改变,由游击战过渡到以运动战为主,原来的通信手段已无法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便于组织各地区部队配合行动,急需发展无线电通信。1930年9月,彭德怀部队打长沙时,与黄公略部队只隔一条铁路,却互相不能通信。从那时起,红军高层认识到建立无线电通信的必要性。为此,毛泽东、朱德多次下令“无线电机不准破坏,必须收集整部机器及无线电机务员、报务员”。在此后的一、二、三次中央苏区反“围剿”革命战争中,红军从缴获的半部电台和俘虏的报务人员起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无线电通信队伍。这些电信人员充分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在与敌斗争中屡建奇功。自从有了无线电通信,红军如虎添翼,战斗力显著增强,在保障军事作战和政治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高度评价说,有了无线电通信,红军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就更加灵活了,部队就更能撒得开、收得拢了。1931年上半年,红一方面军举办了两期无线电训练班,开始培养自己的无线电通信人才。

第三,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的新型文化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武文彬[5]等设计出了具有单双级两种循环模式的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并通过搭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的双级压缩循环压缩比低于普通单级压缩循环压缩比,但其系统制热量始终大于单级压缩循环制热量,系统能效比在-20℃的环境温度下也能够保持在1.5左右。

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无线电通信在沟通临时中央政府与上海党中央、与各省苏维埃政府的联系,沟通中革军委与各方面军、各军团的联系及沟通各军团之间的联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但是,红军无线电人才又极为稀缺。那种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安定环境的随军办班训练无线电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红军各部队的需要。因此,中革军委决定创办红军无线电学校,大力培养人才。对于校址的选择,毛泽东、朱德两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他们相中了中央苏区最为繁华的城市——长汀。

当月,红一方面军在长汀城水东街屙尿巷黄宅开办第3期红军无线电训练班。月底,中革军委将其升格为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校长刘光甫,政委杨兰史(后为曾三),教务主任沈毅力,教员有陈士吾、魏明道、黄乐天、杨笑是、李柱南等。学员有钟夫翔、钱江、黄良诚等36名,是中央苏区时期招生最多的一届。学校严格按照军事化管理,将学员编成一个排,钟夫翔任排长。学校成立之日,在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秘书长、参谋长郭化若的陪同下,毛泽东、朱德双双来到学校看望全校师生,两人还鼓励全体学员刻苦学习,当好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为革命立功。在战火硝烟中,人民军队早期的无线电学校——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就这样在长汀诞生了。

产业创新速度同样可能存在创新效益的非线性效应(门槛效应),即由于创新效益大小不同,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也有显著的差异。构建如下模型:

培养无线电通信人才是当时红军的最高机密,中革军委从保密的角度考虑,学校在1932年2月中旬,红军组织攻打赣州期间,秘密迁至瑞金的洋溪村。不久,学校改名为红军无线电通信学校。

学校的第1期学员都是从红一方面军各部队选调上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根据这种情况,学校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没有文化的学员先学识字,学习3个月以后,再学习无线电报务或机务课程。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员,可以立刻开始学习技术课程。学员基本上掌握了技术以后,再增加外文、勤务用语、通报手续等课程,学期为6个月。因革命战争的迫切需要,学校制定了学员学习指标,经过考核,符合要求的按期毕业,提早达到要求的提前毕业,不符合要求的继续留校学习,直到学好为止。同年12月,时任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来到长汀,亲自为学员讲授如何编制密码一课。这一期学员中,不乏日后在通信和技术侦察领域中的重要领军人物和骨干,如钟夫翔、钱江、肖森、赵宾玉、唐陶德、黄荣、雷永通。

自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红军通信学校先后培养报务、机务、电话、司号、旗语等各类通信人员2000多人,这些学员大部分被分配到红一方面军各级通信分队,还有小部分学员被输送到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等苏区。这些红色“听风者”,人数虽然不多,其作用却堪比千军万马,他们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功勋无数,创造了许多传奇。

由于敌人的封锁包围,当时学校没有教材,蜂鸣器、手键也很少。如何解决没有教材的问题呢?1986年5月,当年的无线电学校教务主任沈毅力回忆道:“为了保证教学,解决教材问题,我就把通报手续、勤务用语汇集起来,想一部分,写一部分,教一部分,并编写成讲义油印出来,发给学员。”不久,中革军委从宁都起义部队中抽调一批搞无线电工作的同志到学校充实师资力量,经大家反复修改补充,终于有了像样的教材。

随着无线电通信的普遍建立与迅速发展,无线电通信便成为党中央、中革军委的重要通信手段。刘伯承指出:“没有通讯联络,就谈不上戎行指挥。”周恩来则形象地打比方:“中心委员加电台,等于党中心。”毛泽东更是强调指出,他首要靠文武两条线指挥革命奋斗,武的一条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是通过新华社辅导言论。

1935年的11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红军通信学校与陕北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合并,组成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1949年后,学校几经更名,几经迁址,1960年迁至西安,1988年定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一所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为民族电子工业的创建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在电子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忘却人民军队无线电正规化教育的摇篮和祖地老家——长汀,这片英雄的土地!

(作者单位系长汀县广播电视台)

标签:;  ;  ;  ;  ;  ;  ;  ;  ;  ;  ;  ;  

钟彬彬: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在长汀诞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