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三江分局

摘要:种苗管理是林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顺利进行对整个林业事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林业种苗管理问题与对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林业;种苗;管理;对策

1林业种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专业性人才

多数人认为林业种苗是一种农业活动,因为我国从事农业活动的人群工作都非常辛苦,且工资待遇比较低,很多人并不能正确认识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林业种苗技术成为一种冷门专业,多数人不会喜欢从事这项专业,真正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其专业知识水平并不高,在林业管理工作中这些人只知道些最基本的培育和操作,例如锄草、施肥等,他们并不了解怎样进行合理间苗,什么叫适地适树等。这样不仅不会使苗木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同时林业管理的效率也大大下降。目前林业种苗管理领域中非常缺乏专门的人才,同时也缺乏对苗木各培育时期的专业指导。在目前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商业经济快速发展,这都是建立在破坏环境基础上的。为了国家能够繁荣富强,人们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多数人会选择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林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性,也没有将过多的力量放在林业种苗管理上。

1.2机器设备不先进

目前我国在林业种苗生产上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普遍采用一些落后的、陈旧的机器设备,并没有引入很多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同时林业种苗从业者始终在进行最原始的操作,在经营管理上也比较简单、粗放,这种情况的存在是不能对林业种苗产量与质量进行保证的。

1.3市场信息不对称

因为目前始终采用着粗放型的林木种苗管理模式,因此直接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市场中信息透明度不够还会导致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种苗供不应求,一些种苗供大于求的现象。林木种苗并不是一般的商品,在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很大程度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多数从业人员并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加上对种苗的鉴别性不高,因此经常会遇到一些生产商基于出手挤压手上的产品而降价销售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合理利润可言的,生产商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1.4缺少资金的投入

林业种苗的生产周期性比较长,在这一周期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突发因素,所以林业种苗投资的风险性非常高。企业都是以利益为中心,多数企业并不愿意冒险去投资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项目。林业种苗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其风险多数是因为没有专业团队以及专业的技术展开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同时企业也不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因此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专业人才非常少。

2提高林业种苗管理的策略

2.1采集并科学管理优良品种

优良的品种有利于培育出更结实的林苗,能够抵御不同的天气变幻,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达到林木的快速生长、健康生长、产量丰厚。反之,劣质的品种则会降低产量,阻碍林业发展,影响以后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在林木采集过程中,严格对质量把关,选出最优质的品种,为培育出优质林木做好铺垫,以优质品种带动优质林木、优质林木带动林业整体发展。

2.2做好指导服务,放活种苗经营

对各品种苗木在市场的需求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到所需苗木的品种和数量,更准确的了解市场动向和林业行业的发展。对引进的苗木品种进行抽样检测,对种苗的质量严行把关,从根源上保证苗木的优质质量,为以后的优质种苗成长提供保障。最后,我们还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第一时间知晓林木行业中各种种苗的需求情况,针对后期可能发生的种苗余缺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做好各种种苗的调剂工作,更好地促进林业行业中种苗管理能力。

2.3加快保障性苗圃建设

根据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对苗木的需求,以培育林木良种、珍贵树种苗木为主要任务,在现有生产条件好、技术力量强、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民营育苗企业中,择优一家公司作为保障性苗圃。通过资金扶持、使用林木良种、应用先进育苗技术和实行规模化生产,提高林木良种和珍贵树种苗木生产供应能力,对主要造林工程所需苗木实行政策性调控和保障性供应;建设优化林木良种基地,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试验推广,大力推进林木良种生产优化升级和更新换代,强化林木种苗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促进林木种苗生产供应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4增强林木种苗质量的控制意识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目前而言我国的林木种苗者在实际的栽种过程当中缺乏林木种苗质量的控制意识。由于对林木种苗质量的控制意识的缺乏,很多林木种苗在栽种过程当中死亡率大大增加。这不仅仅对人力物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对经济以及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国家不仅仅需要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也需要增强林木种植者对林木种苗质量的控制意识,设立相应的机构对其进行科学专业的培训,提高林木种苗种植者对林木种苗质量的控制意识。同时也可以适当设定相应的鼓励机制,加强对林木种苗质量控制的宣传力度,促进种植者的积极性。为我国林木产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5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种苗管理

林业管理部门首先要规范林业种苗的生产经营。育苗户要从事林木种苗管理生产经营,就必须要取得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则不许经营苗木。在林业行业的第一环节种苗管理中进行监管,确保之后的林木能够健康生长。同时育苗户必须采用无检疫对象的优质种源,其次,制定造林种苗的使用原则。林业部门所需的各类苗木,原则上要采用符合种苗设计质量标准的两种苗木,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使用率应达到百分之百,不准使用外苗、劣质苗等。最后,完善并执行造林调拨程序。林业部门应制定一套完整的造林调拨标准,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种苗分配。

2.6建立完善的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林业育苗过程中成熟、完善的树苗培训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十分必要,针对育苗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苗木质量管理及评价标准主要针对苗木种植后的成长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测,直观的了解苗木的成长情况、指导苗木管理的技术管理。将育苗管理的质量管理细化到每个环节,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及时解决,保证整个育苗管理的质量,从而保证苗木的质量。可以在苗木质量管理中引进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快捷、实时的网络技术获取苗木培育的详细信息,实现全天候的监控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

2.7加强信息平台的建立,畅通信息流通

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中,信息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畅通的信息流通是保障管理效率的一个有力前提。加强信息平台的构建,对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促进行业内信息的对接流通,建立全面的综合服务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造林管理部门同种苗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彻底改变以往以经验和市场预测来组织生产的方式,从而可以提前制定按树种分类的种苗数量和规格。此外,在信息平台建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优势,利用相关的管理软件,帮助林业种苗管理者实现专业化的生产管理和良好的市场供求管理。

3结束语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需求,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应该赋予林木种苗质量重要的地位。从源头做起,只有提高了林木种苗质量,才能在同等种植条件下提升林木种苗的存活率,让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庆斌.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2015(04).

[2]陈剑英,曾德贤.“森林云南”建设种苗发展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4(6)

标签:;  ;  ;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