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小议“书面请示”与“集体会商”论文

许伟:小议“书面请示”与“集体会商”论文

“书面请示”用于下级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事项,古代的“奏”“章”“表”“疏”“呈”便是不同历史时期与之类似的文体。据史料记载,清朝东轩主人在《述异记·周土地》中就有到任日期的“请示”,体现了古代官方采用“请示”来办事的规矩和程序。随着时代变迁,“请示”逐渐成为一种规范的现代公文文体,在办事办文办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下,我国进入改革再出发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期。各地发展任务之重、工作协调之繁、议事决策之多前所未有,“书面请示”自然不可或缺,上请下批,上承下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着各项工作。“书面请示”有着规范的格式、固定的流程,一文一事一请示不能多,部门流转提意见不能少,领导批示意见不可缺,文来文往、转来转去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书面请示”文来文往容易错失发展良机。高质量发展是有窗口期的,需要大家敏锐察觉、及时研判、准确把握、迅速介入,有效地将机遇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如若不然,轻则发展步调紊乱,重则贻误改革进程。比如,在重大项目落户论证时,如果一味地书面请示上级,等待决策批示,那将十分被动。因为重大项目涉及的部门很多,“书面请示”在这个部门拖一拖、那个部门压一压,这一“拖”一“压”下来,到领导手中时可能就是十天半月之后了,那时“黄花菜早就凉了”,好项目早被别人抢走了,白白错失发展良机,令人痛心。

与考尔德同时期的动态雕塑家还有乔治·里基(Georgerickey)。他对运动的变化更加痴迷,其代表作品是《旋转的二个三角在上升》(见图4),这件作品同样是运用风力进行运动的雕塑作品。只是乔治·里基增添了更多的理性,他专研出基于钟摆原理的一种复摆原理。在重量和距离的配置上,雕塑中的两个三角接近不稳定的边缘,以实现缓慢优美的旋转运动。他还让几百公斤重的不锈钢随着微风缓慢的无序运动,这种对重量、平衡以及时间的控制和运用,让他的动态雕塑好像有了魔法一般。

二是“书面请示”表述不准容易导致“误入歧途”。“书面请示”必须按一事一请原则,将请示事项言简意赅表述出来。限于文字篇幅,只能陈述主要内容,一些事件的背景、事情的细节、事中的故事,不能也不宜体现在“书面请示”中。加之,撰写者受认知能力、表达水平所限,对一些事项的研判不一定全面、准确,有些甚至带有个人好恶、会掺杂一己私利,给人先入为主的误导,让批示者“误入歧途”,产生决策偏差。

结果提示,新型关注型心理护理应用于骨折手术患者能够通过对心理干预的实施帮助患者获得更加积极的正面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好的正视疾病,并树立并配合掌握良好的态度,提高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也提高睡眠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亲和是医者叙事和患者叙事的融通,即把医者认知疾病的客观世界和患者感受病痛的主观世界相互打通而呈现的境界。语言是达致这一境界的手段之一,我们的观察发现曼巴扎仓的医者不仅能够借助语言叙事与患者发生共情,而且超越语言付诸公益行动以缓解患者的疾痛。

三是“书面请示”矛盾上交容易滋生“甩手掌柜”。当前,各地发展已到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好办的事都已经办好了,剩下的全是“硬骨头”。一些部门、个别干部遇到大事不愿担责、遇到急事不敢决断、遇到难事不去破解,脑子里只想着“书面请示”这道“护身符”,一味地“等、靠、要”。有时,哪怕“火上房梁”了,依然“镇定自若”地将“火信”送给上级,然后置身事外,坐等批示下达。这种“书面请示”,貌似尊重上级,实则是上交矛盾,逃避责任,当“甩手掌柜”。

一是“集体会商”能在广纳群言中集聚智慧,便于科学决策。重大事项决策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大家“术业有专攻”,“集体会商”时可以立足各自领域,发挥专业优势,从不同层面提出看法、从不同立场提出建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既谈美好前景,将积极因素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讲发展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将后果剖析得透彻明白。这样既有助于快速形成行之有效的推进方案,又可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加以注意和规避。因为专业,所以卓越,最科学的决策只有在“集体会商”的智慧碰撞中才能形成。

卡耐基说,在某种意义上,时机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对一些“急、难、险、重”事项的处置,等不得、慢不得,更拖不得,必须马上办、快速办、一次办。在这些形势倒逼之下,“集体会商”便替代了“书面请示”,带来了决策的加速度。据记载,清代魏源所著《圣武记》中便有关于“会商”的描述。而今,“集体会商”在集聚智慧谋求决策合理性、统一思想力求决策快速性、明确责任追求决策有效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是“集体会商”能在众说纷纭中统一思想,便于果断决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遇事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重大事项“集体会商”,不管大家意见分歧有多大,都必须努力找到共识,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个客观正确的基准点上、一个普遍认同的交汇点上,在不同观点中找到最大“同心圆”,在不同看法中求得“最大公约数”,以便于最终果断决策。

三是“集体会商”能在头脑风暴中明确责任,便于落实决策。一位老科学家曾经讲:真理越辩越明,不怕吵,只怕绕。碰到难题不可怕,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对比着就能看出不足。可怕的是遇到难题绕着走,不看不说逃避困难,以致最终累积成大问题。开展“集体会商”,就是要把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讲就讲个彻底、讲个清楚;大家据理力争摆观点,唇枪舌战求真相,吵就吵个痛快、吵个明白。思“政”亦无邪,道理越说越清,真理越辩越明,最终必然得出大家心悦诚服的决策意见。这些意见大家思考了、想通了、认同了、掌握了,执行起来必然不偏不倚,落实推进的过程自然较为顺利。

“书面请示”与“集体会商”是现今常见的决策方式,本无优劣之分。如果能在不同场景下,选用更为合适的方式,那将对推进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标签:;  ;  ;  ;  ;  ;  ;  ;  ;  ;  

许伟:小议“书面请示”与“集体会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