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依附论文-满其旺

意义依附论文-满其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义依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依附理论,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义

意义依附论文文献综述

满其旺[1](2015)在《“依附理论”再认识及其启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依附理论"产生于"第叁世界国家"探索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之下,该理论的兴起表面上是为了应对以普拉维什为代表的"发展主义"在拉美的实践危机,实质上则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另一种抗争。它在理论渊源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几乎同时代相对式微的"发展主义";运用"中心-外围"分析框架剖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依附地位"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依附";抨击了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在"第叁世界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仍被国际上公认为一种独树一帜的学说。这一立足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国情来探讨现代化的理论,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龙安邦[2](2012)在《课程的文化依附:意义、局限与超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与文化的天然联系产生了课程的文化依附。课程的文化依附包括本体论依附和实践论依附,其中本体论依附包括价值依附和资源依附,实践论依附包括功能依附和行为依附。课程的文化依附反映了课程定位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学生的社会化,但同时容易导致课程主体性的丧失,课程的文化创造功能的弱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虚化。提高文化自觉、注重文化超越、加强文化创造是课程超越文化依附,走向文化共生与文化创生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2年03期)

刘泓[3](2009)在《电视广告传播的“意义依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广告传播与社会各种权力系统的相互交缠,构成了电视广告多元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公共领域功能,使得广告作为电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使命和价值就不仅仅只是商业信息的传输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可能成为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冲突或博弈的载体。作为广告意义结构的一个重要层次,电视广告在社会意义层面常常表现为对社会资源或公共性议题的"依附"过程。而在这种"意义依附"当中,一方面使得电视广告成为受众自我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建构出某种社会公共性的价值观以维护公众的利益。本文力图具体阐述电视广告传播表现出的"意义依附"的特征,进而分析"意义依附"特征所具有的合理性与风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刘泓[4](2006)在《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广告意义的结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我国广告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广告意义系统生产与传播的结构转型——从符号象征层面的“意义转移”向社会功能层面的“意义依附”的转向,分析了“意义依附”所蕴含的风险性,进而提出进行广告社会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思考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06年06期)

刘泓[5](2006)在《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电视广告意义系统生产与传播的结构转型——从符号象征层面的“意义转移”向社会功能层面的“意义依附”的转向,分析了“意义依附”所蕴含的各种社会关系与力量对抗及其风险性,考察了电视媒体、广告商、广告主在传播商品化的冲击下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剖析了造成种种“利益共谋”的体制性弊端和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电视广告进入公共领域产生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反思,提出应该恰当运用电视广告的社会意义去正面建构受众的公众身份。只有建构起公众身份,才能使得受众参与到大众传媒公共领域的权力博弈和争夺之中,并且去维护和捍卫大众传媒的最高原则——公众利益,以克服“意义依附”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而使电视广告研究在社会学批评层面获得了理论探讨的新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丁念金[6](2006)在《从依附到独立:中国实现人格观念转变的必然性及教育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中国,转向独立型人格观念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首先,人格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叁个基本阶段,即依附型人格、独立型人格和自由型人格阶段,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是独立型人格阶段。其次,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格是一种典型的依附型人格,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人独立性逐渐增长,并产生着关于个人独立性的各种观念。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独立型人格提供了客观基础。转向独立型人格观念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明星[7](2004)在《古典依附理论与依附发展理论比较研究——兼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附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依附理论作为西方发展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 ,经历了由古典依附理论到依附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古典依附理论相比 ,依附发展理论主要在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关注点 ,核心的理论观点叁个方面作了根本性的修正和发展 ,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依附发展理论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可作为研究中国发展的一种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李光霁[8](1987)在《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依附关系有突出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但对于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依附关系发展的社会意义,各家见解则有极大的差异。笔者也想略陈己见。(本文来源于《天津师大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刘涤源[9](1957)在《论农奴、封建依附农民“自己经济”的实质及其具体特征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苏联学者们对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问题曾经展开将近两年的讨论;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编辑部发表了讨论总结,结某些争论点提出了总结执笔人的看法,但同时指出这个总结只是苏维埃科学思想新的创造性探讨的起点,鼓励大家对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的许多问题继续进行研究。吴于廑同志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年第一期发表了"略论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几个问题"一文,讨论下列叁个问题,即封建主义的生产目的问题、封建地租率的增殖问题、以及中世纪城市手工业在封建生产中的地位问题。这叁方面讨论所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只打算和吴于廑同志商榷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在这第一个方面中,所应涉及的问题也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期刊1957年01期)

意义依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程与文化的天然联系产生了课程的文化依附。课程的文化依附包括本体论依附和实践论依附,其中本体论依附包括价值依附和资源依附,实践论依附包括功能依附和行为依附。课程的文化依附反映了课程定位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学生的社会化,但同时容易导致课程主体性的丧失,课程的文化创造功能的弱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虚化。提高文化自觉、注重文化超越、加强文化创造是课程超越文化依附,走向文化共生与文化创生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义依附论文参考文献

[1].满其旺.“依附理论”再认识及其启示意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龙安邦.课程的文化依附:意义、局限与超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2

[3].刘泓.电视广告传播的“意义依附”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刘泓.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广告意义的结构转型[J].东南学术.2006

[5].刘泓.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D].福建师范大学.2006

[6].丁念金.从依附到独立:中国实现人格观念转变的必然性及教育学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2006

[7].明星.古典依附理论与依附发展理论比较研究——兼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附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8].李光霁.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J].天津师大学报.1987

[9].刘涤源.论农奴、封建依附农民“自己经济”的实质及其具体特征的意义[J].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7

标签:;  ;  ;  ;  

意义依附论文-满其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