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杰: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探析论文

殷杰: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探析论文

〔摘要〕政治学方法的困境在于经验性进路与规范性进路的二元对立,双方坚持自身立场的唯一合法性导致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背离。历史制度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方法彰显语境化趋势,其特征是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以实际案例定位抽象原则,对比不同问题的语境确认政治理论的需求。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实现路径是使用语境分析方法理解政治语言的真实涵义,使用语境重建政治概念的内涵,使用语境还原的方法解读历史文本和重要人物思想,使用语境介入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构建一套政治制度的客观评价标准。语境论实现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二元融合,扩大了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使其能够深入对法律、制度等实质内容的探讨。

〔关键词〕语境论,政治学方法,语境方法进路

近代政治学研究存在着经验性和规范性两条研究进路。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两条进路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解释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双方都坚持自身立场的唯一合法性,使得政治学研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而政治事件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质,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需要从数据分析、经验描述和价值判断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认为,“在政治性评价、批判中,在讨论行为、法律、政策、制度、实践时要考虑语境这一重要因素。”〔1〕具体来说,政治学研究需要将人们的目的、意图等内在语境要素,以及历史、文化、宗教、种族等外在的社会语境纳入到分析的范畴,使其能够对人们政治活动中的思维和实践方式有所评价和指导,对与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相关的一切行动有所矫正和规范。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哲学的角度揭示实证主义和解释学方法及其缺陷,并指出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必然性,由此阐明语境论对当代政治学研究的优势所在。

一、近代政治学研究进路的分野及其缺陷

近代政治学研究形成了经验性进路与规范性进路。经验性进路尝试为政治研究提供一种能够以经验数据为依据的中性可靠的方法,其方法路径体现为对政治事件的定量分析。规范性进路关注规定性和规范性问题,例如收益如何分配、什么样的制度是正义的等,因而其方法论路径体现为对政治概念、政治价值、政治信仰的定性分析。

(一)经验性进路及其缺陷。20世纪初,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兴起促进了政治科学的发展。政治分析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是要通过明确区分事实与价值,揭示客观、可靠的知识。因此,以定量分析和经验性描述为主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政治学研究的经验性进路,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等,每个进路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一,行为主义进路及其缺陷。行为主义研究对象是无意向性的个体行为,它的各种学派林立,没有统一的范式,如结构功能主义、决策理论、政治沟通理论等。但就其方法论本质而言都是对可观察的政治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强调定量化、科学化方法与技术的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收集量化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建构具有预测力的理论。〔2〕125然而,行为主义政治学也遭受了各方面的批判。第一,它限制了政治分析的范围,使得政治分析无法跳出可直接观测行为的范围;第二,它提出的经验性假设无法得到数据的全面验证,使得其客观性、可靠性和精确性受到质疑;第三,人类行为往往受到心理、社会、文化和历史等一系列语境影响,使得其可预测性受到批判。

其二,理性选择进路及其缺陷。理性选择进路旨在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建立政治学的解释模型,从而使政治分析更加准确和严密,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方法论个体主义。与行为主义不同,理性选择关注的是有意向性的个体行为,借助相对少的公理和命题来揭示政治实在。〔3〕86假定政治事件中的行为个体总是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在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利益一致性的决策过程中其采用博弈的方法来实现各种目标。它的主要形式有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然而,理性选择理论的出发点是理性的政治人假设,其把复杂的政治事件还原为政治人之个体行动,突出个体政治人的自利性,因而在个体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该理论往往会受到批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可见,理性选择理论过高估计了人类理性,并通过抽象的个人模型展开,而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历史因素,尤其是没意识到人类自利性可能是社会限定的而不是天生的,且具有保守主义的价值偏见。〔4〕100

其三,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沃尔泽试图将其特殊主义方法用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从而其理论视域扩展到了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讨论的核心就是主流文化社群应如何处理弱势文化群体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社群,其中由该国家的原住居民组成的是主流文化社群,而诸如移民社群、难民社群或世界公民等组成的是弱势文化社群,那么各个社群如何实现和谐共处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国家应该支持这些弱势文化社群,把更多的资源转移给他们。但问题在于,这种支持与自由主义国家公平和平等的价值相冲突,体现出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间的张力。为此,支持多元文化主义的学者,尝试用语境论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13〕语境论的方法认为,应该以具体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特定政治制度展开,在评价一个政治制度、分析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政治事件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社群中语境要素的作用。这不仅仅维护了主流群体的共同利益,还能针对性地保障弱势、少数群体的基本诉求,其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论本质,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规范性进路及其缺陷。20世纪70年代,以罗尔斯《正义论》为标志,政治哲学得以复兴,并逐渐形成了规范性进路。规范性进路秉持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旨在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等价值准则。这次复兴产生于两大推力:〔6〕其一,人们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政治学研究不仅需要政治的合法性,更需要政治的合理性。如希特勒是通过民选上台的,具有政治的合法性,但其法西斯行为却不具有政治的合理性。其二,对西方世界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各式各样民主运动的反思。这迫使学界反思价值中立的缺陷。在随后的20年中,围绕着“正义”这一主题,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大学派展开了激烈争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其争论的实质是普遍主义方法和特殊主义方法的二元对立。

具体地说,政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进行的社会活动。实际上,政治语言不仅反映了我们周围的社会现实,是我们表明立场、塑造对言说者的看法和态度的工具,还是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政治语言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如在书中、小册子、标语牌和墙壁上的宣言;它还可以激发情感,如在会议上发言、在示威游行中高呼等,目的是塑造我们对言说者的看法和态度。可见,政治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手段,还是实现政治意图的工具。问题在于,试图为政治设计一组中立和科学的词汇是无望的,这就需要清楚我们所使用的词语以及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22〕6基于此,政治语言的内涵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意义,还包含着使用者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等语境要素,这些要素本身是高度复杂的或是相互冲突的。如,对一国的侵略可表述为推行自由民主或对其人民的解放;平民的伤亡可视为战争不可避免的代价,也可成为入侵别国的借口;有核国家为自己的核威慑辩护,却谴责他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何解读诸如此类的政治语言取决于使用者的政治意图和立场。换言之,语言的价值总是有限的。无论使用多么仔细的词语,无论它们的含义有多么严格,语言都趋向于简化和歪曲真实世界的无限复杂性。

(四)特殊主义方法及其缺陷。特殊主义建构正义理论的方法是通过对诸如医疗福利、选举权、受教育权等不同的善的社会意义进行解释。“不同的社会的善应该有不同的主体、依照不同的程序、出于不同的理由来加以分配……而社会意义本身则是历史特殊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必然产物。”〔8〕6可见,正义原则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所处语境密切相关,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们对善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正义原则是相对于社会意义的特殊语境而言的。基于此,特殊主义的方法论首先确定某些不同时间、地域中善的内涵及其意义,这意味着它是与某种社会文化或某种社会关系有关。其次,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寻找共同的善。当我们理解了共同的善之涵义,就可以构建一套具有历史性和文化特殊性的正义理论。然而,特殊主义这种分布式的理论特征往往被指责为相对主义,因而对其自身普遍性的辩护就成为主要任务。

(一)使用语境分析方法理解政治语言的真实涵义。“仅仅分析政治语言的意义是不准确的或严重不完整的,除非把语境考虑进去。”〔21〕语境化的步骤就是试图把政治语言建构于实践的基础之上,突破语义分析的静态层面,更关注对言说者的文化宗教背景、政治立场、目的意图等要素的语用分析,从而理解其政治语言的真实涵义。正如贝维尔所说,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作者所能获得的意义取决于他们所能理解的思考、写作和说话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对于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程度越来越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开始实施很多农民工健身的工程建设,从许多街道我们都可以见到各种体育健身的设备。仅从湖南省说,已经将体育健身器材普及到了村镇,如今很多农村和社区都有健身设备和器材。但是对于城市来说,很多公共体育健身的场所农民工进不去,这是由于农民工工作时间比较长,进行体育锻炼很不方便,因此政府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适时增加公众体育健身场所的开放力度。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的语境演进及其语境化特征

对照组中药材利用现代鉴定法进行鉴定,利用现代显微技术进行分析。紫外光谱法鉴定特征性极强的药材,气相色谱法用于鉴定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药材,X射线衍射用于鉴定矿物药材,Fourier谱法用于鉴定引流熊胆汁与天然熊胆、熊胆及其仿品,DNA分子标记法鉴别基因规律与性状。利用现代鉴定方法可以鉴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观察药材中细胞含有的物质及细胞壁的分布情况等,进而确定中药材含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政治事件多元性和复杂性的趋势,学者们对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具体来说,新制度主义进路开始关注历史传统和处于特定文化中的社会规范;自由主义将其理论限定在政治的范畴内;多元文化主义则关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可以说,学者们对政治事件的看法“不断由简单抽象向复杂具体发展”〔9〕,这促进了政治学方法的发展。然而,这仍然是沿着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演变,每种进路都强调自身的唯一合法性和普适性,而忽视其内在缺陷的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旨在调和这种二元对立,主张以具体问题为驱动的案例研究方法,融合了各方的优势,保证了政治学研究中分析标准的统一。

(一)当代政治学方法的语境演进。其一,历史制度主义的语境化。有别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更关注历史传统、文化的特定规范和世界观等语境要素,这种制度主义转向会使之对语境变化更为敏感。〔10〕42其认为人们的行为不是机械地遵守某些规则,也不是利用制度来最大化个人利益,而是受个体、语境和规则三个要素共同影响。这里的语境是指人们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要素,关注历史语境是因为首先,政治事件发生在历史背景下,对决策或事件有直接影响;其次,不同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中的人类行为本质上不同,通过对历史的探索可为制度提供更精确的解释。正如史坦莫所说,政治科学尝试对政治事件中可量化的要素进行分析,而将不可量化的历史和制度等要素排除在外,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一种伪科学。〔11〕136基于此,历史制度主义试图通过研究历史来揭示政治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并尝试分析语境要素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二,政治自由主义的语境化。在普遍主义方法和特殊主义方法的论战中,罗尔斯逐渐认识到尝试建构普遍性理论的方法已被学者们抛弃,转而尝试使用一种以问题导向的方法来建构政治理论。并且,他发现当代社会存在着三个基本事实〔12〕36:一是当代民主社会存在着多样的、统合性的宗教学说、道德学说和哲学学说,而这种文化多元性是民主社会的长久特性;二是只有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力,才能使民众认同某种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三是民主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必须要获得绝大多数公民的实质性支持。这意味着,在这种文化多元性的背景下,公民不可能获得普遍性的共识,而只能在某些政治问题上取得共识,因而他提出了重叠共识观念。可以看出,罗尔斯意识到普遍主义方法存在的问题,要获得全人类的理想共识是困难的,因而他后期的理论诉求降低为尝试在基本政治问题上达成共识。正义理论的建构就是让具有不同信念的人们都作出让步,在基础的政治问题上取得共识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种以针对具体语境的政治问题、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是一种超越普遍主义方法和特殊主义方法二元对立的新思路。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过程中引进ERP系统恰好能为企业提供最先进的、最系统的、最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对传统且过于复杂的成本核算过程加以简化,使成本核算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使ERP系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具有适用性。ERP系统能提取并处理好企业的所有数据,还能对账务软件中的费用直接进行核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传统人工核算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工作量和核算时间,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此外,ERP系统在数据信息的查询与录入功能上更加多元化,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对准确的成本分析报告,从而保证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三,新制度主义进路及其缺陷。它从理解和改善政治体系的观点出发,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选择、经济和社会结果”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学中,通过对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描述和分析反思政治制度。其主要形式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制度与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理解。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行为主体间保持合作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遵守制度的动机是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利益;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重要制度就是那些支配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的社会规范,人们既不是自私自利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习惯性地遵守一种令其满意的制度。这意味着,人们遵循规则并非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只是遵循最恰当的行为准则。然而,新制度主义也存在着诸多缺陷。〔5〕一是内容过分混乱和复杂,如何在正式的和非正式制度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二是诸如政治制度如何能够被概念化,在何种程度上具有独立和持久的意义,所能影响的政治现象的种类,以及各种制度出现、维持和发生改变的语境等问题并未得到解答。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的语境化特征。近10年来,诸如米勒、卡伦斯、莫多德等学者们关注政治理论构建中语境要素发挥的作用,旨在说明“政治进程是何以运作的,哪些结论是依赖于其所处语境”。〔14〕4并在各自领域中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地说,卡伦斯把实际政治实践表征为案例,认为语境论是一种案例研究导向理论性的方法论〔13〕,旨在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从而便于理解,或把政治事件转化为具体且实质的问题,从而便于分析。米勒指出,社会中存在着P1…Pn等抽象的原则以及分配的语境C1…Cn,而语境与原则的关系是Cn和Pn的对应形式。〔15〕41这样,语境论构建政治理论的方法就需要“充分地阐述C1的特征,明确地解释P1的内涵,并通过C1与其他相关联的语境进行比较确认正义的需求”〔15〕48。当代政治学方法的语境化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语境论的目标是解释具体且实质的实践问题,将理论发展看作对政治问题及其语境进行反思的结果,“我们只需要考虑在语境中提出的观点,并使之具有可理解性”〔14〕231。研究者依据具体的问题,在诸多语境因素中进行选择,从而确定该事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一方面,一套政治理论不可能用以解释所有的社会实践,以问题驱动能够明确政治理论应用的领域;另一方面,研究者通过详细阐述相关联的语境特征并剥离不相关的因素,标明了分析的层次和分析的实质焦点,〔16〕政治理论由此获得清晰的理论边界。概言之,以问题导向并充分阐述语境特征对政治理论起到了锚定的作用。

“请进来”就是将具体的业务部门和课堂授课形成互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课堂。聘请行业内外贸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与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而言,可以更了解业内结算操作,加深对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师而言可以更了解行业动态。

三是对比不同问题的语境确认政治理论的需求。如上所述,语境和原则的对应关系,不能用一套政治理论解释所有的社会问题,当出现新的社会问题时需要对理论进行细化和修正。政治事件具有动态性和偶然性的特质,即使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内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人们对理论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比如中国古代社会的税制存在向土地征税和向人头征税两种形式,在王朝建立初期,由于人口凋零,向土地征税是保证税赋切实有效的方法,在王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和人口增长,向人头征税是提升赋税收入的可行方式。“语境论注重动态活动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即在特定时空框架中不断变化着的历史事实”〔18〕,语境与理论的构成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比和评价不同问题中的语境要素,可以获得“细化和修改原则的依据”〔19〕。

三、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实现路径

语境论政治学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在政治生活领域面临的具体且实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着历史和当下两个向度。一方面,历史向度包含对政治语言、政治概念、历史文本、著名人物思想等的解释和解读,涉及政治行为主体的意图、目的、期望、预设等语言环境及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社会基本环境等语境要素;另一方面,当下向度包含对政治活动、政治制度的批判性评价,涉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行为环境和文化语境。那么,研究者会选择哪些语境要素作为分析的条件呢?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者不能把所有的语境要素都列入分析的范畴中,而是需要选择相关的要素并剥离不相关的要素,从而构建针对具体社会问题的案例语境。具体地说,对语境要素的选择与剥离基于五个语境维度〔20〕:一是基本环境,政治活动所处的特定社会和时空的范围和框架;二是行为环境,包括政治活动者在行动与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身体和行为的方式;三是文化语境,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阶级等的背景知识;四是社会语境,包括与行动相关的地方性的决定因素,直接的、即时的社会条件;五是语言语境,包括语形和语义因素、交谈或文本的上下文。这些语境的共同作用构成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实现路径。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优势及其缺陷,可以看出,二者是获取政治知识的两种不同路径,区别在于它们的理论旨趣和研究方法。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事件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趋势,并与其固有的偶然性和即时性的特质结合,使得经验性的方法和规范性的方法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一方面,我们的生活世界不断扩展,政治学的理论视域也随之扩展,探讨将跨越传统国界,开始关注全球化视域中的政治问题;另一方面,当代政治学面对的问题是伦理、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有关人类生活的多元的、复杂的问题集合。这就要求政治学研究既要有对经验数据的定量分析,也要有对价值规范的定性分析。由此,能否找到一个融合各方优点的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研究方法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以实际案例定位抽象原则。建立在人们道德直觉之上的抽象原则创造了一个封闭的、脱离现实的语言世界,当被用来揭示政治事件的因果机制时,这些看似中立的道德标准所内在的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这是由政治语言的特质及研究者的语用要素共同造成的。其一,政治语言常被忽视的一个作用是它的煽动性,其目的不仅仅是准确地描述社会现实,更在于塑造我们对言说者的看法和态度,比如发表演说、竞选的口号等;其二,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研究者基于自身目的和意图对抽象原则的解释各异,比如自由民主可以用来标榜正义,也可以是入侵别国的借口。“真实案例更丰富、更复杂、更具启发性”〔17〕,为抽象原则附以案例可以更有效地呈现出研究者之间的分歧之所在,有助于我们理解原则的真实含义。换言之,通过案例将抽象原则定位于实践问题,“可以使我们改变想法或修改理论”。〔17〕

(三)普遍主义方法及其缺陷。普遍主义方法是一种理想主义方法,它认为政治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一套完善的正义原则,以此原则为基础来构建一套完美的社会制度,并通过该原则评估、批判非理想的社会制度。〔7〕换言之,普遍主义首先在基本的政治理念和原则上达成明确的政治共识,从而确立基本的正义原则,然后通过显性的政治元素达成共识,将一切“非政治的”元素排除在外,从而构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体系。因此,必须在不同的正义原则与不同形态原初状态之间进行反思平衡,从而建构具有普遍性的政治理论。反思平衡的基点是“无知之幕”的假设,其理想化的前提假设受到了特殊主义方法的强烈批判。其一,无知之幕的假设是一种理想条件,正义原则的哲学辩护性大为削弱,其结论的确定性受到质疑;其二,多元化的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政治语境,而普遍主义方法忽视了隐性的政治语境的作用;其三,从方法论上说,其建构的抽象概念方法往往会造成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偏离。

含柔直系统的电网潮流优化控制目标是以满足交流系统各节点功率平衡及各种安全性不等式约束条件、柔直系统满足工程运行约束条件下,求以系统最小网损为目标函数的最优潮流分布。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群体的历史经验,突出显示了图书馆及图书馆职员参与学术活动的有效模式:一方面,馆藏文献整理工作所具有的学术特性,使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在开端之时就与学术研究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图书馆职员在文献学及图书馆学方面的学识素养和业务训练,成为他们参与其他学科研究活动的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诸如小说文献学、敦煌文献学、金石文献学等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立和发展。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群体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推进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图书馆界和学术界均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使用语境重建政治概念的内涵。政治概念是我们思考、批评、论证、解释和分析的工具,是我们辨识和区分政治事件特征的价值标准。政治概念是由一个词语及其包含的特殊属性构成,它表征的是一种普遍的观念,例如,总统的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位政客,而是指一套行政制度的理论。因此,政治概念的建构不仅仅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描述,而且是对其蕴含的价值观的抽象和概括。这就造成在运用政治概念解释政治事件时,需要面对两个基本问题:其一,政治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即时性的特征,而在不同时空语境中政治价值的含义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赋予具有普遍性的政治概念以实质的内容,即对政治概念的语境化;其二,政治概念本身是学术和意识形态的核心论题,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围绕术语和概念定义权的论战,因而形成政治概念的道德和政治立场的多样性,政治概念只有在其产生和被使用的语境中才能有效。

理解政治概念的真实含义不仅需要对概念产生的背景进行考察,还需要对政治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对概念解释有两个向度。一是面向过去,需要对政治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特定的政治语言以及人们在制定某一概念时的政治立场和目的意图等语境要素进行语境重建,有助于我们理解概念形成的原因和动机。二是面向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对于政治概念的实践应用,需要引用不同的案例。由于不同的时间、地域中发生的政治事件具有偶发性和不可重复性,政治概念的使用首先需要明确其适用的社会语境,通过这一语境化的过程,为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政治概念建立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三)使用语境还原的方法解读历史文本和重要人物思想。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需要对文本产生的特定语境进行还原,“将研究对象置于特定思想语境及言语框架中,这样便于我们考察作者写作时的行为及其意图”〔23〕8。特定语境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社会语境,也包括作者言说中所使用的语言修辞、当时固有的政治词语等语言语境。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首先要求调查的事项置于他们自己特定的时间设定范围内,其次对文本产生的语境进行还原,最后在不考虑概念连续性的情况下分析文本与特定语境的关系,这是我们理解作者真实意图的基础,也是我们解读历史的基点。

近年来,政治正确运动的目的在于建立无歧视的政治术语,使政治争论能够在非歧视的语言中进行。但是,追求语言使用的绝对中立,使语言失去了描述能力。政治语言包含着言说者的意图、立场等,建立一套中立的政治语言是空谈,仅仅是将负面的术语和形象替换为看似积极的术语。追求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绝对中立,往往会造成矫枉过正。历史人物与研究者所处的社会语境是不可通约的,因而马基雅维利试图团结意大利各城邦等不能被解读为“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是一个现代的观念。可见,通过对历史文本的语境还原,我们可以获得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换言之,使用这种方法对当代社会发展中已发生的、有重要意义的政治事件进行语境还原,有助于在我们研究当代的问题时,从历史的研究中获得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的意见。

(四)使用语境介入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构建一套政治制度的客观评价标准。政治制度基于既有的规则、程序来约束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准则。它既包括宪法、选举制度等正式形式,也包括道德基础、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形式。传统的政治分析方法如制度主义,通过研究正式形式的政治制度的原因和结果来解读政治现实,而如何考察非正式形式的政治制度就成为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说,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关于“正义”的命题,一个正义的政治制度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即它的形成过程和价值标准要符合基本的法律规范,同时它还需要获得人们广泛的认可。换言之,它需要获得各个社会群体的普遍认同和遵守。如何确定正义的评价标准,语境论给出了两种路径。

一方面,研究者深入到具体语境,通过参与政治制度的形成、制定和实践过程,来对其结果和影响进行评价。〔24〕研究者融入到该政治制度的现实世界、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根据该政治制度面对的社会现实,通过访谈、问卷调查、长期的参与式观察等,就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作出批判性评价。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与对比增强TCD检查在检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右向左分流的效果比较 ………………………………………… 谢坚,王玉凯,彭伟英,等 341

另一方面,要以具体问题为导向,针对处于不同时间、地域的政治事件,确定适用于具体语境的正义原则。例如,能够使社会的善得到合理分配的政治制度是正义的;在法律的框架内,人们通过对话、协商、交流的过程所达成的共识性的政治制度是正义的;能够保障一定社会范围内,各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政治制度是正义的。

可见,语境分析已经深入到政治学的各领域,在整个政治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语境要素的作用,通过引入语境要素明确政治理论的适用范围,同时语境要素本身也是政治分析的对象,因而需要参照哪些语境要素就成为政治分析的前提条件,其方法路径的优势和重要作用得以凸显。

由于会计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财务风险概率。为此,企业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全面地掌握住会计信息化特点,综合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并且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企业需知,信息系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企业的信息数据会出现被不法分子所盗取或者更改,对此,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维护部门,安排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承担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从而保障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由集中紧性原理[4]可知,弱*收敛于,弱*收敛于(其中:为的Dirac测度;为至多可数集),且若,则,若,则.

四、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意义

通过上文对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语境论政治学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可以说,它将研究聚焦于以问题驱动的案例研究方法上,把可感知的历史、社会因素与参与者的主体意向结合起来,既允许政治学家揭示特定语境中的普遍规律,也允许学者们探究人们政治行为深层次的、不可观察的动机因素。从而,对政治学研究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语境论实现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二元融合。目前的政治学研究中大体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进路,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25〕经验进路以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为基础,关注对政治事件自身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描述和分析。规范性进路则关注于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概念,并尝试为它们提供一种普遍化的和终极性的哲学证成。事实上,它们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正如格林所说,“如果没有对经验性的考量,规范性的研究将没有意义;如果规范性的理论模糊不清,经验性的研究也会被误导。”〔26〕发现最佳的政府形式是一种规范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经验性进路的比较分析。可见,经验性的研究可以接受规范性理论的指导,而规范性理论也可由经验性研究验证。我们通过对历史制度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中语境论思想的梳理,可以看出,政治学的各分支均出现了对文化和历史知识等语境要素考察的趋势,并通过对这些语境要素的分析拉近了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距离。语境要素对构建政治理论的重要性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学者们尝试通过语境分析来构建起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桥梁〔10〕47,为政治学研究向着多元性、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现状,提供了一种对话平台。

另一方面,语境论扩大了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使其能够深入对法律、制度等实质内容的探讨。抽象的理论语言创造了一个脱离现实的世界,其看似合理的结论背后隐藏着不确定性。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出于不同的意图对抽象的政治理论进行解读,其结论往往千差万别。语境论诉诸于具体案例明确理论所对应的社会实践,例如最高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从而使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具有实践意义。同时,政治学研究方法多元并存的现实提醒我们,“不要固执于一个科学眼光,而要持开放的态度,对于不同的方法论立场、理论目标、角色定位、以及研究方法等,要持开放的态度”。〔27〕7语境论主张,各方应当放弃坚持自身唯一合法性的立场,回到交流与对话的轨道上,相互融合和借鉴各种立场的优势。也就是,以求解具体问题为驱动、以特定案例为中心、综合运用实证的与解释的方法,直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语境中来分析政治实践,对社会问题予以实质性回答。语境论把诸如文化、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等人们的内在语境要素与诸如公民身份、阶级、意识形态等社会实践中的外在语境要素相互关联,依据语境的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不断地修改和细化政治理论,使得政治理论展现出实质且丰富的内容。

综上所述,语境论进路已经在规范的政治哲学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绝非偶然。首先,政治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社会活动,政治语言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描述或说明某些社会现象,而是为了传达政治家的目的和意图。语境分析的优势在于其充分考虑了言说者的语用要素。其次,对于已经发生的政治事件需要还原其当时的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对于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进行分析需要参与其中,而不是置身其外。最后,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时间、地域、社会中人们对其的理解也不同,语境分析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导向,为政治制度之于特定的政治事件提供了一种细化、修正的参考标准。因此,政治学中的说明与解释、经验与概念、数据与理论等之间相互对立的现状,能够在回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消解,从而能够形成合力推进政治学方法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Lgaard,S.Norm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diversity〔J〕.Ethnicities,2009(9):314-333.

〔2〕Font J P P I.Chaos and Political Science: How Floods and Butterflies Have Proved to Be Relevant to Move Tables Closer〔M〕.Netherlands:Springer,2014.

〔3〕Almond G A.Political Science: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C〕//In Goodin R E,Klingemann H D(.eds).A New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海伍德.政治的密码〔M〕.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马奇·奥尔森.新制度主义详述〔J〕.允和,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7):41-49.

〔6〕周穗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定义、概况与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2015(2):37-44.

〔7〕Daskal S.A contextu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philosophy〔J〕.Spectra:the Social,Political,Ethical,and Cultural Theory Archives,2012,2(1):1-9.

〔8〕Walzer M.Spheres of justice〔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83.

〔9〕殷 杰,樊小军.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8.

〔10〕Baubo¨ck R.Normative political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C〕//In Porta D D,Keating M(.eds).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A pluralist perspectiv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11〕Steinmo 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s〔C〕//In Porta D D,Keating M(.eds).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A pluralist perspectiv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12〕RawlsJ.PoliticalLiberalism 〔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13〕Lgaard S.Multiculturalism and contextualism:How is context relevant for political theory?〔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Theory,2015(14):259-276.

〔14〕Herzog D.Without foundations:justification in political theory〔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5.

〔15〕Miller D.Justice for earthlings:Essay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M〕.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16〕Dilley R M.The problem of context in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J〕.Language&Communication,2002(22):437-456.

〔17〕Carens J.A contextu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theory〔J〕.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2004(7):117–132.

〔18〕殷 杰.语境主义世界观的特征〔J〕.哲学研究,2006(5):94-99.

〔19〕Modood,T and Thompson,S.Revisiting contextualism in political theory:Putting principles into context 〔J〕.Res Publica,2018,3(24):339-357.

〔20〕Kasavin I.To what extent could social epistemology accept the naturalistic motto?〔J〕.Social epistemology,2012(3-4):351-364.

〔21〕Lawson S.Political studies and the contextual turn:A methodological/normative critique 〔J〕.Political Studies,2008(56):584-603.

〔22〕海伍德.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3〕Skinner Q.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1:Regarding Metho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4〕殷 杰,樊小军.语境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4):8-13.

〔25〕杨伟清.政治哲学的进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5):37-44.

〔26〕John Gerring and Joshua Yesnowitz.A Normative Turn in Political Science〔J〕.Polity,2006,38(1):101-133.

〔27〕Harbermas J.Between facts and norms 〔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6.

〔中图分类号〕C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9)01-0034-07

〔收稿日期〕2018-11-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8JJD720004),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201604002),负责人殷杰。

〔作者简介〕殷 杰(1974-),男,山西汾阳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胡 松(1987-),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

责任编辑 苏玉娟

标签:;  ;  ;  ;  ;  ;  ;  ;  ;  ;  ;  

殷杰: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