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氨酸酶论文_高亮,冯莹莹,张宏娟,刘茜,焦庆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色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氨酸,大肠杆菌,噬菌体,吲哚,基因工程,基因,丙酮酸。

色氨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高亮,冯莹莹,张宏娟,刘茜,焦庆才[1](2016)在《色氨酸酶重组基因表达及其酶法合成L-色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色氨酸酶高效、低成本催化合成L-色氨酸,利用p ET30a为载体在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来源的色氨酸酶,以丙酮酸、吲哚和氨为底物,探究其酶学性质,考察了反应温度、起始p H、底物摩尔比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并利用丙酮酸发酵液为底物酶法合成L-色氨酸。结果表明,色氨酸酶重组表达成功,色氨酸酶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5℃,起始p H=9.0,底物摩尔比n(吲哚)∶n(丙酮酸)=0.6∶1,底物丙酮酸浓度为0.17 mol/L。利用重组色氨酸酶全细胞催化100 m L浓度为0.57 mol/L丙酮酸发酵液,流加浓度为4.27 mol/L吲哚酒精溶液6.5 m L,反应28 h后,L-色氨酸浓度达0.25 mol/L,吲哚摩尔转化率达91.8%。(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陈浩杰[2](2013)在《抗噬菌体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进行抗噬菌体筛选的时候,选择紫外诱变、自发突变、协同进化及紫外耦合合同进化四种方法进行试验。根据筛选的结果来看,效果较好的是紫外耦合协同进化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3年01期)

丁国钰,彭佳敏,郭婷婷,高智慧[3](2012)在《利用色氨酸酶酶法拆分D,L-丝氨酸制备D-丝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L-丝氨酸为底物,采用色氨酸酶将L-丝氨酸转化为L-色氨酸,并进一步分离纯化拆分得到D-丝氨酸。该文对色氨酸酶酶法拆分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酶促反应最佳条件为:温度45℃,pH=8.0,反应时间18 h,底物D,L-丝氨酸质量浓度30 g/L,色氨酸酶用量为6 g/L,经过两次转化,L-丝氨酸的总转化率可达95.4%。酶促反应液经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与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重结晶后得到D-丝氨酸,化学纯度99.4%,α2D0=-15.3°(ρ=0.1 kg/L,2 mol/L HCl),总回收率为66.6%。(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2年10期)

梅运军,牟艳华,石德太,胡纯,王文清[4](2012)在《抗噬菌体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发突变、紫外诱变、协同进化、紫外耦合协同进化4种方法对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WD0801进行了抗噬菌体筛选。结果表明紫外耦合协同进化法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筛选的42株稳定遗传的抗性菌株中有23株的长势高于出发株,11株的酶活优于出发株。(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韦平和,彭加平[5](2011)在《色氨酸酶的催化功能及其在L-色氨酸酶法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色氨酸酶是一种依赖磷酸吡哆醛的多功能酶,由相同的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含有一个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催化活性需要NH4+或K+存在。它不仅能催化L-色氨酸的分解,而且能催化一系列α,β-消去反应和β-取代反应。其催化机制主要包括外部醛亚胺的形成和醌型中间物的生成。在高浓度底物条件下,色氨酸酶能催化丙酮酸、吲哚和氨合成L-色氨酸。通过β-取代反应,色氨酸酶催化L-丝氨酸、L-半胱氨酸合成L-色氨酸,这为酶法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提供了重要途径。此外,色氨酸酶在制备硫醇类香料化合物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庞敏,李朝生,冯瑞彩,姜绍通[6](2011)在《大肠杆菌色氨酸酶的制备及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铵沉淀法分离提取大肠杆菌色氨酸酶,进行色氨酸酶学性质检测及动力学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使用50℃水浴法进行细胞壁的破碎,提取粗TPase酶液效果较好;(NH4)2SO4粗提色氨酸酶有较好效果;色氨酸酶的最佳反应pH值为8.0,在pH5.5~7.5较稳定;最高耐受温度65℃,最佳反应温度45℃;K+、NH4+能够明显地提高色氨酸酶活性,而Na+则明显地抑制酶活性。对色氨酸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针对底物L-丝氨酸的米式常数Km值远远大于吲哚的Km值。(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庞敏,姚建铭[7](2009)在《低能N~+注入产色氨酸酶大肠杆菌的育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了低能N+注入产色氨酸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诱变选育。首先进行了离子注入条件及参数的探索,确立了以15%甘油作为保护剂,N+注入能量10keV,剂量13×1014cm-2的离子注入参数。反复筛选和连续突变后,获得高产色氨酸酶大肠杆菌,和出发菌株相比,其生物量和色氨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经过发酵规模逐步扩大和酶促反应体系放大,菌体生物量可达8.2gww·L-1,其酶法催化合成L-色氨酸的产量高达110g·L-1。该菌继代培养遗传性能稳定,可操作性强,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于真真,林陈水[8](2008)在《色氨酸酶在大肠杆菌周质中的分泌融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合成编码"BspTI位点-连接肽(Gly-Ser-Gly-Ser-Gly-6His-Tag-Ek-site(Asp-Asp-Asp-Asp-Lys)"序列的DNA序列,利用重迭延伸拼接技术,将其与色氨酸酶基因TnaA拼接,利用BspTI和HindⅢ重组至pET-39二硫键形成蛋白DsbA基因的下游,转化表达宿主Escherichia coliBL21(DE3),成功构建分泌融合表达型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通过摇瓶培养实验研究了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及诱导时间对色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工程菌以含2%甘油的LB为培养基,A600=0.5时,加入终浓度为0.05 mmol/L的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30℃诱导培养8 h,可在周质空间中表达高活性的色氨酸酶融合蛋白.在培养基中添加0.5%的甘氨酸,酶活可提高6.3倍.本实验首次实现了色氨酸酶基因的周质分泌融合表达.(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林陈水[9](2002)在《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K-12中得到色氨酸酶操纵子DNA片段,该片段除带有完整的色氨酸酶基因外,还带有负责表达的启动子和调节基因,将这个DNA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经过测序发现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完全一致。 将含有色氨酸酶操纵子DNA的T载体的菌株在含有色氨酸的M9培养基中37℃培养能表达大量的目标蛋白,与空宿主相比其酶活只有略微的提高。 为了证明质粒上的基因能表达出有活性的色氨酸酶,将这个DNA片段克隆到PET28c质粒的BamHI和HindⅢ位点上,使该片段受T7 RNA聚合酶的启动子控制,然后转化噬菌体DE3的溶源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T7RNA聚合酶,以表达质粒上的目的基因。在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用常规方法发酵和诱导(37℃/1mM IPTG),发现表达的蛋白质条带的分子量与理论上计算的分子量一致。但是发酵液中检测不到吲哚,表明虽然表达了目标蛋白,但表达的蛋白质没有酶活性。在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由于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基因组上的色氨酸酶基因不表达,加入IPTG只表达质粒上的基因,如果在合适条件下测得色氨酸酶活性,则可以证明质粒上的基因能表达出有活性的色氨酸酶。检测发酵液中有无吲哚的形成,是定性检测酶活的最简单的办法。摸索发酵条件,如改变培养温度和IPTG浓度等,发现在30℃培养条件下,0.2mM IPTG诱导时,发酵液中的吲哚含量最高,表明低浓度的诱导剂或低温诱导有利于表达出有活性的色氨酸酶。在该条件培养得到的菌体能将吲哚、丙酮酸和氯化铵在pH9的条件下转变为色氨酸。总之,根据测序、表达的分子量和酶活性可以证明克隆到的DNA片段确实含有色氨酸酶基因。 上述构建的质粒,含有两个启动子。可以分别用IPTG和色氨酸诱导表达色氨酸酶基因,本论文分别对两种诱导方法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用IPTG诱导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T7启动子在胞内能表达出有活性的酶;IPTG与温度的合适组合可以得到较高活性的色氨酸酶,在0.2mM以下浓度的IPTG诱导时,37℃是最适温度,而用较高浓度的IPTG诱导,低温是表达有活性的色氨酸酶的必要条件,而且诱导时间要短。0.2mM IPTG对菌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前期诱导抑制最强烈,0.1mM IPTG基本不抑制生长;临界浓度0.15mM的IPTG和 37aC是比较好的组合。钙离子能提高酶活10%以上。在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用 IPTG诱导的酶活是不用IPTG诱导的91倍。用色氨酸诱导时添加易利用的碳源, 菌体密度显着提高,总酶活反而降低:诱导剂色氨酸是最佳碳源,酵母膏和硝酸 铰分别是最适有机和无机氮源。镁离子能显着提高酶活,0.01%的泡敌不影响酶活。 另外,还考察了利用不同宿主表达色氨酸酶的情况,发现BL21(DE3)是最佳宿主。 也比较了T载体和pET28C两种载体对生产色氨酸酶的影响。工程菌 BL21①E3)/pET28c1naA的活性是宿主菌 BL21rpE3)的 2.1倍。用色氨酸诱导得 到的菌体比活较用IPTG诱导的高。 然后在10LB.Braun发酵罐上观察了工程菌的发酵过程曲线,底物梢耗以及 酶活曲线。并利用所得的菌体做色氨酸合成实验,分别以吼跺和L-半脐氨酸、叼 跺和丙酮酸以及铰盐作为底物分别合成色氨酸,产物浓度分别达到Zgh4.Zgh。(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2-06-01)

韦平和,吴梧桐,余方兵[10](2000)在《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固定化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WW 11进行固定化及培养条件研究 ,为工业化生产L 色氨酸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色氨酸酶活力测定 ,考察叁种固定化材料及温度、pH、单价阳离子降乙醇对固定化WW 11色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以聚乙烯醇作为WW 11的固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色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进行抗噬菌体筛选的时候,选择紫外诱变、自发突变、协同进化及紫外耦合合同进化四种方法进行试验。根据筛选的结果来看,效果较好的是紫外耦合协同进化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氨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高亮,冯莹莹,张宏娟,刘茜,焦庆才.色氨酸酶重组基因表达及其酶法合成L-色氨酸[J].精细化工.2016

[2].陈浩杰.抗噬菌体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筛选[J].生物技术世界.2013

[3].丁国钰,彭佳敏,郭婷婷,高智慧.利用色氨酸酶酶法拆分D,L-丝氨酸制备D-丝氨酸[J].精细化工.2012

[4].梅运军,牟艳华,石德太,胡纯,王文清.抗噬菌体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12

[5].韦平和,彭加平.色氨酸酶的催化功能及其在L-色氨酸酶法合成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2011

[6].庞敏,李朝生,冯瑞彩,姜绍通.大肠杆菌色氨酸酶的制备及酶学性质[J].食品科学.2011

[7].庞敏,姚建铭.低能N~+注入产色氨酸酶大肠杆菌的育种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9

[8].于真真,林陈水.色氨酸酶在大肠杆菌周质中的分泌融合表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

[9].林陈水.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表达[D].浙江大学.2002

[10].韦平和,吴梧桐,余方兵.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固定化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分布原生质体转化丝状真菌载体psiltnt-1图...3 金属离子对色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不同诱导时间色氨酸酶的活力变化2 温度对色氨酸酶活性的影响1 不同 pH 值对以 TPase 合成 L-trp 的...

标签:;  ;  ;  ;  ;  ;  ;  

色氨酸酶论文_高亮,冯莹莹,张宏娟,刘茜,焦庆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