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_蒋盼,黄奔,周伟,吴仲震,郭辉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蒋盼,黄奔,周伟,吴仲震,郭辉耀[1](2019)在《钢支撑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对于保证钢支撑发挥出实际性能,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如何进行加固体系的施工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难,然后从垂直度控制、模板设计、接缝、安装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分析了如何进行施工之后的养护工作,以期帮助施工人员采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工作。(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19期)

韩建平,杜少卿[2](2018)在《既有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后调查及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异较大,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极易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一在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为原型,通过考虑箍筋直径、间距、布置方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不同因素,分别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静力推覆分析结果的对比得到影响结构延性的敏感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低延性在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型,并以一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新建结构为对比模型,分别进行25条地震动记录输入下的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利用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评估了结构的抗整体倒塌能力。结果对比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低延性结构和新建结构的增量动力分析曲线出现明显差异,与新建结构相比,低延性结构变形增长快,且后期的退化程度大;低延性结构的抗整体倒塌能力明显低于新建结构。(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6期)

蔡志,李清洋,李辉,于磊,高小旺[3](2018)在《既有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并分析了采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验算、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抗侧力构件屈服状况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等来综合评价既有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所在地区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抗侧力构件不屈服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时,可评定既有单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1期)

习友冬[4](2018)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加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是我国对老城区改造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既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发展对建设用地的迫切需求,而且还具备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钢结构加层作为加层改造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较易满足建设单位使用功能的需求,还可以减小施工时对原有居民的影响。钢结构体系多种多样,不同的钢结构加层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同时对原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对采用不同钢结构加层体系进行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加层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从原建筑可靠性鉴定到原建筑结构加固的全过程,所做的工作具体如下。1、根据我国规范和现有建筑加层改造的工程实例,详细的介绍了一套实用的可靠性鉴定及抗震鉴定方法。2、对一个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纯钢框架体系、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钢框架-偏心支撑体系、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体系、钢框架设置粘滞阻尼器体系、钢框架底部布置隔震支座体系六种加层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每种加层方案在反应谱工况下、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并进行对比分析。3、加层后对原建筑中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梁及框架柱提出了加固方案并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提出了柱脚的处理方案。4、使用本文介绍的可靠性鉴定及抗震鉴定方法先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鉴定,然后运用在钢框架底部布置隔震支座的加层方案进行加层设计,最后对原建筑进行加固设计。通过本次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基本程序,为今后工程师选用不同钢结构体系加层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作为借鉴意见。(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常涌[5](2018)在《既有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功能加固改造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现今诸多学者的探讨的热门话题,在目前建筑工程市场中建筑功能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均具有广阔的前景。从既有房屋加固改造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对既有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修复方法进行论述,并简要论述加固改造过程中施工技术要求,以期为既有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提出理论性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8年07期)

刘越[6](2018)在《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多地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以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改变,致使许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能满足当前抗震要求。在高烈度地区建筑物此类问题尤其突出,所以,对大量此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损失,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本文选取了嘉峪关市某框架结构综合楼加固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因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其抗震设防烈度由原来的7度提高到8度,地震加速度设计值由0.15g提高到0.20g。并且因为该建筑使用功能由住宅改为办公楼,结构进行了局部加层改造。为了保证结构后续的使用安全,需对该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处理。通过对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鉴定及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分析,为相似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文中首先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方法和理论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其次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加固计算的基本假定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构件加固常用方法、技术特点以及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原设计资料对地基基础、结构布置、混凝土构件强度、构件截面配筋以及混凝土的缺陷等进行了检测。应用PKPM软件建立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结构抗震措施、抗震承载力及安全性进行了鉴定;最后,根据具体的鉴定结果,选取该结构中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构件,分别采用了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及粘贴炭纤维加固法对其进行加固改造设计,并对加固改造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结构经加固改造后,结构的动力特性明显改善,结构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该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分析可以看出:本次鉴定结论可以为结构加固改造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根据鉴定结论选择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对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构件进行加固,不仅可以有效减小楼层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优化结构自振周期,而且能够提高结构整体安全性以及抗震能力,进而达到加固改造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林君[7](2018)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加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性能设计程序,同时基于本文所举的工程实例的抗震性能及业主提出的性能目标要求,制定结构加固改造方案,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结构构件在大震作用下的屈服类型及弹塑性变形程度,有效地预测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可能形成的耗能机构,解决了业主更加关心的使用功能、设施设备等财产不被破坏的性能需求。(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张文旺[8](2017)在《防屈曲约束支撑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结构抗震设防要求不断提高,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及改造工程已然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防屈曲约束支撑具有改善结构传递路径、提高结构可靠度、增加结构的耗能能力等力学优势,同时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节约成本等特点,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悄然兴起。因此,本文依托京滨工业园教育研发基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开展了防屈曲约束支撑在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为了深入分析防屈曲约束支撑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本文首先对防屈曲约束支撑的基本力学特性及设计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选定京滨工业园教育研发基地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从而制定抗震加固设计方案。结合上述研究内容,将防屈曲约束支撑应用于该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加固工程,并对其进行反应谱弹性分析。最后为了深入分析防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该结构开展了Pushover弹塑性分析。本项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经对该既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得出该建筑振型、层间刚度分布等已不满足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且部分框架梁柱抗震承载力也不满足抗震要求,需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经分析宜采用防屈曲约束支撑。2)对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的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表明:结构振型规则,前两阶平动振动中不存在扭转成分,且楼层刚度分布均匀。弹性状态下,防屈曲约束支撑增加结构抗侧刚度,能够有效分担水平地震力。因此,未出现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框架梁柱构件。3)采用Pushover方法对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的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表明:防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有效改善结构的工作状态,保证结构在多遇地震及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均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并未进入全面塑性状态,符合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4)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的结构在性能点处均未出现屈服,仅部分角柱及底层柱出现IO塑性铰,性能点处荷载远未达到结构承载力,防屈曲约束支撑能够起到有效的地震耗能作用,延缓结构塑性铰出现的时间。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防屈曲约束支撑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承载力和耗能优势。(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李艳蓉[9](2017)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日趋完善,工程抗震能力和城乡防灾水平逐年提升,地震响应处置能力不断加强,为城乡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城乡抗震防灾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2016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叁五”规划》,各省市也相继开展了对试点城市重点公共建筑物的抗震风险排查工作,旨在摸索这些重点设防建筑物存在的抗震隐患。为推进公共建筑抗震鉴定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并基于既有公共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占比重较大的事实,本文在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价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对以往地震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主要震害特征及形成原因,结合现有的相关抗震规范,提出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构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并制定配套排查表。(2)采用主客观综合集成赋权法对评价体系中的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首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其次提取《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构件的权重系数并加以分析,对一级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同时通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模拟结果,对二级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最后,得出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排序。(3)在抗震性能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确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综合评价模型,主要流程为:确定白化权函数和指标灰类→计算灰色评价权矩阵→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4)对抗震性能排查表进行数据等权重赋值,将抗震性能评价模型程序化以实现评价过程的快速高效,并对评价结果进行A~D级的抗震性能等级划分。最后通过90年代和80年代两个房屋的实例应用,验证所建评价模型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杜少卿[10](2017)在《既有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震及特大震频频发生,对各类建筑结构造成了重大毁坏,而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极易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并且不同时期所建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异较大。所以正确合理评估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RC框架结构的延性影响因素,并对低延性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及可修复性能做了深入的探究,具体内容如下:(1)综述国内外关于RC框架结构延性及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倒塌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影响延性的因素和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方法。介绍了RC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抗倒塌研究理论和判定RC框架结构倒塌准则。(2)运用Open 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一现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为原型,并通过考虑箍筋布置方式、间距、直径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不同因素,分别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静力推覆分析对比这4种因素对结构延性的影响程度,发现:箍筋布置方式、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对结构延性的影响基本相同,混凝土强度对结构延性影响最小。(3)基于静力推覆分析结果建立两种具有相同构件尺寸和配筋率但延性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即低延性结构和新建结构),对两种结构输入相同的25条地震动记录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两种延性不同的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在以50%倒塌概率相应的Sa (T1,5%)作为结构抗倒塌能力指标时,低延性结构抗倒塌能力明显比新建结构弱,新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储备系数(CMR)比低延性结构高。(4)基于规范定义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0.02)与本文定义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0.05)两种情况,分别研究两种结构的残余位移分布情况,可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最大层间位移角大于0.02之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很大的增长,且低延性结构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长速率比新建结构的快。综上所述,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对RC框架结构构件延性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对影响RC框架结构延性的一些敏感因素。通过对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行IDA对比分析,可知低延性结构抗倒塌能力明显比新建结构弱,低延性结构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长速率比新建结构的快。(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震后调查及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异较大,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极易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一在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为原型,通过考虑箍筋直径、间距、布置方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不同因素,分别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静力推覆分析结果的对比得到影响结构延性的敏感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低延性在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型,并以一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新建结构为对比模型,分别进行25条地震动记录输入下的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利用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评估了结构的抗整体倒塌能力。结果对比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低延性结构和新建结构的增量动力分析曲线出现明显差异,与新建结构相比,低延性结构变形增长快,且后期的退化程度大;低延性结构的抗整体倒塌能力明显低于新建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蒋盼,黄奔,周伟,吴仲震,郭辉耀.钢支撑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概述[J].住宅与房地产.2019

[2].韩建平,杜少卿.既有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评估[J].结构工程师.2018

[3].蔡志,李清洋,李辉,于磊,高小旺.既有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J].建筑结构.2018

[4].习友冬.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加层研究[D].兰州大学.2018

[5].常涌.既有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

[6].刘越.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性能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8

[7].林君.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加固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18

[8].张文旺.防屈曲约束支撑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李艳蓉.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7

[10].杜少卿.既有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评估[D].兰州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塑性铰本构模型混凝土截面损失分级隶属函数方案丁结构可靠指标变化曲线隔震支座大样图既有结构塑性铰模型的建立极限状态塑性铰分布

标签:;  ;  ;  ;  ;  ;  ;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_蒋盼,黄奔,周伟,吴仲震,郭辉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