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论文和设计-于大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包括吸附箱,所述吸附箱内部一侧开设有分气室,所述吸附箱内部与分气室相邻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分气室,通过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管道阀门的作用,便于将第一活性炭吸附室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室与进气主管进行单独连接,从而根据需求开放使用单个或者两个吸附室进行工作,使用更加便捷,提高气体处理效率,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通过第二活性炭吸附室、进气口、曲线通道、第二活性炭吸附板和出气口的作用,便于增加气体在第二活性炭吸附室内部停留的时间,从而增加气体与之接触的时间,提高气体吸附过滤效果。

主设计要求

1.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包括吸附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1)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活性炭吸附板(8),所述吸附箱(1)一侧与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箱门(9);所述吸附箱(1)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包括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进气口(1002)、曲线通道(1003)、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和出气口(1005);所述吸附箱(1)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002),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开设有曲线通道(1003),所述曲线通道(1003)转角处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005)。

设计方案

1.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包括吸附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1)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活性炭吸附板(8),所述吸附箱(1)一侧与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箱门(9);

所述吸附箱(1)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包括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进气口(1002)、曲线通道(1003)、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和出气口(1005);

所述吸附箱(1)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002),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开设有曲线通道(1003),所述曲线通道(1003)转角处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1)一端连接有进气主管(2),所述吸附箱(1)内部与进气主管(2)相邻位置处开设有分气室(3),所述分气室(3)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支管(4),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通过第一支管(4)与进气主管(2)相连,所述分气室(3)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支管(5),所述进气口(1002)通过第二支管(5)与进气主管(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一侧均安装有管道阀门(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室(3)一侧安装有过滤组件(12),所述过滤组件(12)包括存储槽(1201)、活动框(1202)、固定板(1203)、活动板(1204)、滑槽(1205)、过滤板(1206)、连接管(1207)和连接孔(1208);

所述分气室(3)一侧开设有存储槽(1201),所述存储槽(1201)内部安装有活动框(1202),所述活动框(1202)一侧安装有固定板(1203),所述活动框(1202)另一侧通过滑槽(1205)连接有活动板(1204),所述固定板(1203)和活动板(1204)之间安装有过滤板(1206),所述过滤板(1206)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管(1207),所述固定板(1203)和活动板(1204)与连接管(1207)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1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槽(1201)内部一端开设有活动框滑槽,所述活动框(1202)底端通过滑块与活动框滑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1)另一端连接有出气主管(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1)另一侧与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箱门(1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用木材、煤、果壳等含碳物质在高温缺氧条件下活化制成,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常用于工业生产上的有害气体的吸附,所谓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就是以活性炭为主要吸附物质用于废气吸附处理的装置,普通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结构简单,通过单一的活性炭吸附室进行气体吸附工作,吸附效果不佳,而且不能根据待处理的气体的量来针对性的进行吸附工作,浪费资源,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普通的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结构简单,通过单一的活性炭吸附室进行气体吸附工作,吸附效果不佳,而且不能根据待处理的气体的量来针对性的进行吸附工作,浪费资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包括吸附箱,所述吸附箱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室,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室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活性炭吸附板,所述吸附箱一侧与第一活性炭吸附室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箱门;

所述吸附箱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包括第二活性炭吸附室、进气口、曲线通道、第二活性炭吸附板和出气口。

所述吸附箱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内部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内部开设有曲线通道,所述曲线通道转角处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室内部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吸附箱一端连接有进气主管,所述吸附箱内部与进气主管相邻位置处开设有分气室,所述分气室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室通过第一支管与进气主管相连,所述分气室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支管,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支管与进气主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一侧均安装有管道阀门。

优选的,所述分气室一侧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存储槽、活动框、固定板、活动板、滑槽、过滤板、连接管和连接孔;

所述分气室一侧开设有存储槽,所述存储槽内部安装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活动框另一侧通过滑槽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与连接管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存储槽内部一端开设有活动框滑槽,所述活动框底端通过滑块与活动框滑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附箱另一端连接有出气主管。

优选的,所述吸附箱1另一侧与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箱门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分气室,通过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管道阀门的作用,便于将第一活性炭吸附室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室与进气主管进行单独连接,从而根据需求开放使用单个或者两个吸附室进行工作,同时通过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的作用,便于在单个吸附室工作的情况下对另一个吸附室进行拆卸更换工作,使用更加便捷,提高气体处理效率。

2、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通过第二活性炭吸附室、进气口、曲线通道、第二活性炭吸附板和出气口的作用,便于增加气体在第二活性炭吸附室内部停留的时间,再由于第二活性炭吸附板处在曲线通道内拐角处,从而增加气体与之接触的时间,提高气体吸附过滤效果。

3、设置有过滤组件,通过过滤板的作用,便于过滤进入的气体中的大颗粒杂质,避免大颗粒杂质堵塞第一活性炭吸附板和第二活性炭吸附板,影响其正常工作,延长第一活性炭吸附板和第二活性炭吸附板的使用时间,通过存储槽、活动框、固定板、活动板、滑槽、连接管和连接孔的作用,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拆卸安装,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吸附箱;2、进气主管;3、分气室;4、第一支管;5、第二支管;6、管道阀门;7、第一活性炭吸附室;8、第一活性炭吸附板;9、第一箱门;

10、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01、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2、进气口;1003、曲线通道;1004、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5、出气口;

11、第二箱门;

12、过滤组件;1201、存储槽;1202、活动框;1203、固定板;1204、活动板;1205、滑槽;1206、过滤板;1207、连接管;1208、连接孔;

13、出气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包括吸附箱1,吸附箱1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为了便于将气体分流引入装置内部,吸附箱1一端连接有进气主管2,吸附箱1内部与进气主管2相邻位置处开设有分气室3,分气室3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支管4,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通过第一支管4与进气主管2相连,分气室3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支管5,为了单独控制气体的流向,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一侧均安装有管道阀门6,进气口1002通过第二支管5与进气主管2相连,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活性炭吸附板8,吸附箱1一侧与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箱门9,吸附箱1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第二活性炭吸附室组件10包括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进气口1002、曲线通道1003、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和出气口1005,吸附箱1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为了便于对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进行检查,吸附箱1另一侧与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箱门11,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002,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开设有曲线通道1003,曲线通道1003转角处安装有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005,为了将过滤吸附后的气体导出,吸附箱1另一端连接有出气主管13。

为了便于对进入的气体进行初次过滤,分气室3一侧安装有过滤组件12,过滤组件12包括存储槽1201、活动框1202、固定板1203、活动板1204、滑槽1205、过滤板1206、连接管1207和连接孔1208,分气室3一侧开设有存储槽1201,存储槽1201内部安装有活动框1202,为了便于滑动活动框1202,存储槽1201内部一端开设有活动框滑槽,活动框1202底端通过滑块与活动框滑槽连接,活动框1202一侧安装有固定板1203,活动框1202另一侧通过滑槽1205连接有活动板1204,固定板1203和活动板1204之间安装有过滤板1206,过滤板1206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管1207,固定板1203和活动板1204与连接管1207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120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装置进行工作时,首先将待过滤的气体通入进气主管2中,当待过滤的气体较少时,接着打开第一支管4一端的管道阀门6,使得气体通过第一支管4进入,然后气体进入存储槽1201内部,然后通过过滤板1206对气体进行初步过滤,将气体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初步过滤后的气体在进入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内部,由于第一活性炭吸附板8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健力,因此当此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污染物质及气味从而被吸附,废气经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后,通过出气主管13排出;

当待过滤的气体杂质过多时,关闭第一支管4一端的管道阀门6,打开第二支管5一端的管道阀门6,使得气体通过第二支管5进入,然后气体进入存储槽1201内部,然后通过过滤板1206对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然后气体通过进气口1002进入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沿着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内部的曲线通道1003进行传输,然后在拐角处通过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进行吸附工作,从而增加气体与第二活性炭吸附板1004接触的时间,使得吸附更加彻底,提高气体净化效果,然后吸附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1005进入出气主管13后排出;

当待过滤的气体过多时,同时打开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一端的管道阀门6,使气体同时进入第一活性炭吸附室7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室1001中进行吸附工作,当吸附室内部的活性炭吸附板需要更换使,通过打开第一箱门9或者第二箱门11对相应区域进行更换,当工作完成后,拉动活动框1202,使其从存储槽1201内部拉出,然后取下连接孔1208内部的固定螺丝,通过滑槽1205向外滑动活动板1204,然后将过滤板1206取出进行更换或者清洗,然后将新的过滤板1206放入固定板1203一侧,将过滤板1206两端的连接管1207与固定板1203两端的连接孔1208连接,然后将活动板1204通过滑槽1205向过滤板1206一侧滑动,使得活动板1204两端的连接孔1208与连接管1207连接,然后通过固定螺丝穿过连接孔1208进行固定,从而将过滤板1206固定在固定板1203和活动板1204之间,然后推动活动框1202,使其进入存储槽1201中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使用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2615.8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475927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01D 53/04

专利分类号:B01D53/04;B01D46/1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青岛鼎信阳光空调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岛鼎信阳光空调工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700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通达路与高平路交叉路口东400米路南

发明人:于大杰

第一发明人:于大杰

当前权利人:青岛鼎信阳光空调工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活性炭吸附排放系统论文和设计-于大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