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论文和设计-何国良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包括盖板、释压阀、吸风管部件、出风管部件、筒体、风机、第一负压表、球阀、液位计、旁通管路、第二负压表、蝶阀、补气阀、放油阀、进油雾管、隔板、油雾分离区、油箱区、滤芯、接口法兰。本实用新型的益处: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旁通管路,旁通管路内部设置调压阀,本装置启动后,滤芯表面不断吸附油液,从而导致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增大,超过设定值时调节阀打开,过滤后排出的干净气体通过出风管部件和旁通管路进入油雾分离区,从而使得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调节阀关闭,从而实现气体内循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包括盖板(1)、释压阀(2)、吸风管部件(3)、出风管部件(4)、筒体(5)、风机(6)、第一压力表(7)、球阀(801)、液位计(9)、旁通管路(10)、第二压力表(11)、蝶阀(12)、补气阀(13)、放油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的内部中空,筒体(5)通过隔板(16)分成上下两个区块,上区块为油雾分离区(17),下区块为油箱(18),隔板(16)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滤芯(19),滤芯(19)的底部连接进油雾管(15),所述进油雾管(15)的一端穿过隔板(16)和筒体(5)固定连接接口法兰(20),接口法兰(20)处安装蝶阀(12),进油雾管(15)和接口法兰之间设置第一压力表(7),油雾分离区(17)的外侧设置第二压力表(11),油雾分离区(17)的上侧连接吸风管部件(3),所述吸风管部件(3)的顶部安装释压阀(2),吸风管部件(3)的下端连接风机(6),所述风机(6)连接出风管部件(4),所述出风管部件(4)通过旁通管路(10)连接进油雾管(15),所述旁通管路(10)上设置调压阀(101)。

设计方案

1.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包括盖板(1)、释压阀(2)、吸风管部件(3)、出风管部件(4)、筒体(5)、风机(6)、第一压力表(7)、球阀(801)、液位计(9)、旁通管路(10)、第二压力表(11)、蝶阀(12)、补气阀(13)、放油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的内部中空,筒体(5)通过隔板(16)分成上下两个区块,上区块为油雾分离区(17),下区块为油箱(18),隔板(16)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滤芯(19),滤芯(19)的底部连接进油雾管(15),所述进油雾管(15)的一端穿过隔板(16)和筒体(5)固定连接接口法兰(20),接口法兰(20)处安装蝶阀(12),进油雾管(15)和接口法兰之间设置第一压力表(7),油雾分离区(17)的外侧设置第二压力表(11),油雾分离区(17)的上侧连接吸风管部件(3),所述吸风管部件(3)的顶部安装释压阀(2),吸风管部件(3)的下端连接风机(6),所述风机(6)连接出风管部件(4),所述出风管部件(4)通过旁通管路(10)连接进油雾管(15),所述旁通管路(10)上设置调压阀(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19)和油箱(18)之间连接有回油管(8),所述回油管(8)上安装有球阀(8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阀(801)的下方设置液位计(9),油箱(18)还连接补气阀(13)和放油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压阀(2)包括阀体(201)、阀杆(202)、阀芯(203)、阀板(204)、弹簧(205)、进气滤芯(206),阀体(201)通过对丝连接吸风管部件(3),阀体(201)内部设置阀芯(203),阀芯(203)的正下方设置阀板(204),所述阀板(204)与阀杆(202)连接,阀体(201)顶部连接进气滤芯(206),阀杆(202)穿过阀体(201)和进气滤芯(206),弹簧(205)套于阀杆(202)的外侧,弹簧(20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套和进气滤芯(206)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压阀(2)和调压阀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5)顶部连接盖板(1),所述盖板(1)的上方设置抓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电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重型的高速旋转机械的油润滑系统中,流过主机润滑、密封部位的润滑冷却油返回润滑系统油箱时,油雾高温及冲击会夹带大量气泡,进入油箱后,气泡爆裂,产生大量油雾,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事故发生和相关设备故障等问题。

参考对比文件1(申请号:201720476157.0,专利名称:一种水电行业带聚结滤芯的抽吸式油雾分离器)所记载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抽风机进行抽风,使得过滤桶内部形成负压,从而提高装置进行油雾分离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油液存在吸附性,该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装置的滤芯表面附着大量的油液,从而影响油雾分离效率,并且使得过滤桶内的负压越来越大,最终损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包括盖板、释压阀、吸风管部件、出风管部件、筒体、风机、第一压力表、球阀、液位计、旁通管路、第二压力表、蝶阀、补气阀、放油阀,所述筒体的内部中空,筒体通过隔板分成上下两个区块,上区块为油雾分离区,下区块为油箱,隔板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滤芯,滤芯的底部连接进油雾管,所述进油雾管的一端穿过隔板和筒体固定连接接口法兰,接口法兰处安装蝶形阀,进油雾管和接口法兰之间设置第一压力表,油雾分离区的外侧设置第二压力表,油雾分离区的上侧连接吸风管部件,所述吸风管部件的顶部安装释压阀,吸风管部件的下端连接风机,所述风机连接出风管部件,所述出风管部件通过旁通管路连接进油雾管,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

优选的,所述滤芯和油箱之间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上安装有球阀。

优选的,所述的球阀的下方设置液位计,油箱还连接补气阀和放油阀。

优选的,所述的释压阀包括阀体、阀杆、阀芯、阀板、弹簧、进气滤芯,阀体通过对丝连接吸风管部件,阀体内部设置阀芯,阀芯的正下方设置阀板,所述阀板与阀杆连接,阀体顶部连接进气滤芯,阀杆穿过阀体和进气滤芯,弹簧套于阀杆的外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套和进气滤芯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的释压阀和调压阀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筒体顶部连接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抓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调压阀,本装置启动后,滤芯表面不断吸附油液,风机不断吸真空,从而导致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增大,当第二压力表显示超过设定值时,调压阀打开,过滤后排出的干净气体一部分通过出风管部件和旁通管路进入油雾分离区,从而使得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调压阀关闭,从而实现气体内循环。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释压阀,当装置调节阀不能解决负压超过设定值时,或者调节阀出现故障时,释压阀打开,大气通过释压阀进入,被风机吸走,从而防止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过高,进一步的保护装置,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释压阀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释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中:1、盖板,2、释压阀,201、阀体,202、阀杆,203、阀芯,204、阀板,205、弹簧,206、进气滤芯,3、吸风管部件,4、出风管部件,5、筒体,6、风机,7、第一压力表,8回油管,801、球阀,9、液位计,10、旁通管路,调压阀101,11、第二压力表, 12、蝶阀,13、补气阀,14、放油阀,15、进油雾管,16、隔板,17、油雾分离区,18、油箱,19、滤芯,20、接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包括盖板1、释压阀2、吸风管部件3、出风管部件4、筒体5、风机6、第一压力表7、球阀801、液位计9、旁通管路10、第二压力表11、蝶阀12、补气阀13、放油阀14,所述筒体5的内部中空,筒体5通过隔板16 分成上下两个区块,上区块为油雾分离区17,下区块为油箱18,隔板16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滤芯19,滤芯19的底部连接进油雾管15,所述进油雾管15的一端穿过隔板16和筒体5固定连接接口法兰20,接口法兰20处安装蝶阀12,进油雾管15和接口法兰之间设置第一压力表7,油雾分离区17的外侧设置第二压力表11,油雾分离区17 的上侧连接吸风管部件3,所述吸风管部件3的顶部安装释压阀2,吸风管部件3的下端连接风机6,所述风机6连接出风管部件4,所述出风管部件4通过旁通管路10连接进油雾管15,所述旁通管路10 上设置有调压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滤芯19和油箱18 之间连接有回油管8,所述回油管上安装有球阀80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球阀801的下方设置液位计9,所述液位计9能够清楚的观察油箱18内的油液量,油箱18还连接补气阀13和放油阀14,通过放油阀14能够将油箱18 内的油液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释压阀2包括阀体201、阀杆202、阀芯203、阀板204、弹簧205、进气滤芯206,阀体201通过对丝连接吸风管部件3,阀体201内部设置阀芯203,阀芯203的正下方设置阀板204,所述阀板204与阀杆202连接,阀体 201顶部连接进气滤芯206,阀杆202穿过阀体201和进气滤芯206,弹簧205套于阀杆202的外侧,弹簧20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套和进气滤芯206的顶端,当油雾分离区17内的负压超过设定值时,弹簧205收缩,使得阀板204和阀芯203分离,能够快速通入气体,迅速平衡油雾分离区17的气压,保证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降到设定值。当调节阀不能解决负压超过设定值时,或者调节阀出现故障时,释压阀2打开,大气通过释压阀2进入,被风机6吸走,从而防止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过高,进一步的保护装置,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释压阀2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释压阀2和调压阀结构相同,旁通管路10内部设置调压阀,本装置启动后,滤芯19表面不断吸附油液,从而导致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增大,超过设定值时调节阀打开,过滤后排出的干净气体通过出风管部件4和旁通管路10进入油雾分离区17,从而使得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调节阀关闭,从而实现气体内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筒体5顶部连接盖板1,所述盖板1的上方设置抓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接口法兰20上连接管路与油槽连接,打开风机6,通过风机进行吸风,使得筒体5 内部的油雾分离区17为负压,油槽内的混合油雾通入油雾分离区17,混合油雾通过滤芯19进行分离,油液附着在滤芯19上,滤芯与油箱之间连接有回油管,油从回油管内流入油箱18,其中球阀801控制回油的流量,油箱18内的油液通过放油阀14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附着在滤芯19表面的油液增加,导致滤芯19的过滤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增大,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调节阀打开,过滤后排出的干净气体一部分通过出风管排出,一部分通过旁通管路进入筒体,从而使得油雾分离区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调节阀关闭,从而实现气体内循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负压超过设定值时,调节阀不能对油污分离区进行调压时,释压阀被风机的吸力打开,大气通过释压阀 2进入,被风机6吸走,从而防止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过高,进一步的保护了风机,油雾分离区17内部的负压回到设定值时,释压阀2关闭。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5557.4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490613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B01D 46/24

专利分类号:B01D46/24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浙江易普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易普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407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鹿山街道谢家溪村

发明人:何国良;陈梁;华俊男;尹俊;孟剑

第一发明人:何国良

当前权利人:浙江易普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许传秀

代理机构:33317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永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水电行业用油雾分离器论文和设计-何国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