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

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

论文摘要

为研究滨海湿地消亡与退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变化情况,选取天津北大港盐渍化芦苇沼泽湿地和对应长期开垦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的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大团聚体(>2.000 mm)、中团聚体(0.250~2.000 mm)、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共4个土壤团聚体粒级组分,并利用元素分析仪对其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湿地开垦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下降了82%,微团聚体和矿质颗粒组分比例分别显著增加了181%和57%,亚表层土壤中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比例分别显著增加了40%和113%,矿质颗粒组分比例显著下降了61%.②开垦后,除了亚表层土壤的矿质颗粒组分外,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均显著降低(-35%~206%),其中,中团聚体SOC含量对开垦响应最敏感.③开垦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碳(soilinorganiccarbon,SIC)的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增幅分别为25%和137%,可见无机碳多富集在下层土壤中;但大团聚体组分的无机碳含量下降,占比下降了41%.④湿地开垦后,表层全土及各组分总碳(total carbon,TC)含量均显著降低了26%~50%,亚表层全土TC含量增加了16%,其中矿质颗粒组分TC含量的增加(65%)弥补了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TC的减少.综上,长期开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土壤结构,显著降低了有机碳和表层土壤的总碳含量,从而削弱了滨海湿地的碳汇和肥力等重要功能;但开垦增加了无机碳含量(68%),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碳库的流失,因此今后在滨海盐渍化湿地地区应进一步关注无机碳的动态变化.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1.2 样品采集
  •   1.3 样品分析与测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   2.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SOC)含量及分布特征
  •   2.3 土壤团聚体无机碳(SIC)含量及分布特征
  •   2.4 土壤团聚体总碳(TC)含量及分布特征
  • 3 讨论
  •   3.1 湿地开垦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   3.2 湿地开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   3.3 湿地开垦对土壤团聚体无机碳的影响
  •   3.4 湿地开垦对土壤团聚体总碳的影响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史妍,朱源山,郭长城,尚云涛,陈清,薛冬梅,李军,王义东,王中良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无机碳含量,总碳含量,土壤团聚体,沼泽湿地,盐碱化,长期开垦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930862),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5JCYBJC49200)

    分类号: S153.6

    DOI: 10.19638/j.issn1671-1114.20190608

    页码: 41-50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442K

    下载量: 12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