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论文_王宇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糊精,高效,色谱,硅胶,液相,手性,联苯。

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婷[1](2015)在《新型环糊精键合的氢化硅胶固定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通过疏水亲脂作用、静电引力作用、氢键作用等实现了对映体的分离。结合-C=N-键的分离优势并提高其稳定性,我们课题组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设计并合成出了一系列含有恶唑啉手性片段的环糊精衍生物,并将其键合于硅胶上应用于手性分离,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基于离子液体具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力,以及它在流动相中特殊的作用特点,我们涉及合成了一种恶唑啉离子盐型环糊精衍生物:6-脱氧-6-R-(+)-(4-吡啶对甲苯磺酸盐甲基)-6-对甲苯磺酸酯基-4,5二氢恶唑啉-β-环糊精,经过研究表明,这类离子液体型固定相,对含有高极性基团的取代基(如氨基、羧基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增强了手性固定相与被分析物之间的作用力,因而在分离这类化合物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该种固定相在分离许多手性化合物时,具有多种优点,但是在分离一些电荷较分散的芳香类手性物质时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由于我们在手性选择器中已经加入了各种作用位点,为了进一步改进手性固定相,我们开始考虑从固定相载体硅胶入手,通过改变硅胶的极性,从而改善其与有机化合物的亲和能力。基于这一问题,我们将氢化硅胶引入该种固定相中,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氢化硅胶环糊精固定相:氢化硅胶键合的天然环糊精固定相(氢化NCD)和氢化硅胶键合的6-脱氧-6-R-(+)-(4-吡啶对甲苯磺酸盐甲基)-6-对甲苯磺酸酯基-4,5二氢恶唑啉-β-环糊精固定相(氢化R-POTPHDOCD)。利用22种β-硝基乙醇、5种二茂铁衍生物、11种扁桃酸和氨基酸衍生物、10种手性药物以及6种恶唑啉衍生物作为被分析物,分别在极性有机模式和反相模式下对叁种固定相进行分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氢化R-POTPHDOCD具有较小的极性,兼具其余两种固定相的优势,对被分析物有更强的亲和性,适用于较宽的pH范围,同时在反相模式下,流动相中极性小的溶剂体积分数更高时可达到最佳分离度,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都振华,王莉晶[2](2009)在《N-叔丁氧羰基-L-丙氨酸衍生化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N-叔丁氧羰基-L-丙氨酸(BOC-L-Ala)衍生化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BCDS),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甲苯、萘为柱效测试物评价了该固定性的性能。考察了该固定相对硝基苯胺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情况,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说明叔丁氧羰基丙氨酸对环糊精的衍生化改变了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保留性能和分离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9年22期)

庞宇,李琰,罗爱芹[3](2007)在《新型氨基酸衍生化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及其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映体的色谱分离出现于60年代中期,现已有多种手性固定相得到应用[2]。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新型手性固定相,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合成了未衍生化环糊精以及 CBZ-丝氨酸-β-CD 键合硅胶两种固定相,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进行检测。用 ALL-TECH 装柱机采用匀浆法装柱后对部分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对映体的分离评价柱的性能,并试图对分离机理进行一定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和展览会文集》期刊2007-06-01)

罗爱芹,侯爱军,戴荣继,郝建薇,刘立文[4](2005)在《七(2,6-二-O-丁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七(2,6-二-O-丁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颜色试验对其进行了表征.以4种标准品尿嘧啶、苯酚、N,N-二甲基苯胺、甲苯为柱效测试物评价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并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一些位置异构体及对映体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一些位置异构体和两种对映体在该固定相获得较好分离.(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8期)

罗爱芹,刘立文,戴荣继,郝建薇,张金专[5](2005)在《2,6-二-O-苄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立体选择性,以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为连接臂,合成了2,6-二-O-苄基-β-CD键合硅胶固定相(BCD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试验颜色反应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了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效果,硝基苯胺、苯二酚等的位置异构体在新合成的键合固定相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实验结果说明:通过把β-CD的2-,6-羟基用苄基取代,这种亲水性的变化改变了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保留性能和立体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刘立文,罗爱芹,戴荣继,葛晓霞,杨少宁[6](2004)在《2,6-二-O-戊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6 二 O 戊基 β 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PCD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试验颜色反应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并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一些位置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效果,讨论了可能的分离机理。(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04年06期)

罗爱芹,刘立文,戴荣继,张金专,方敏[7](2004)在《对联苯二酚桥联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对联苯二酚桥联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颜色实验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并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一些位置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效果;讨论了可能的分离机理.(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7期)

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N-叔丁氧羰基-L-丙氨酸(BOC-L-Ala)衍生化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BCDS),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甲苯、萘为柱效测试物评价了该固定性的性能。考察了该固定相对硝基苯胺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情况,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说明叔丁氧羰基丙氨酸对环糊精的衍生化改变了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保留性能和分离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婷.新型环糊精键合的氢化硅胶固定相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都振华,王莉晶.N-叔丁氧羰基-L-丙氨酸衍生化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科技资讯.2009

[3].庞宇,李琰,罗爱芹.新型氨基酸衍生化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及其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C].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和展览会文集.2007

[4].罗爱芹,侯爱军,戴荣继,郝建薇,刘立文.七(2,6-二-O-丁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

[5].罗爱芹,刘立文,戴荣继,郝建薇,张金专.2,6-二-O-苄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

[6].刘立文,罗爱芹,戴荣继,葛晓霞,杨少宁.2,6-二-O-戊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考察[J].色谱.2004

[7].罗爱芹,刘立文,戴荣继,张金专,方敏.对联苯二酚桥联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测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全苯异氰酸酯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键合硅胶中碳元素能谱图硅胶中碳元素能谱图被分离衍生物的结构磺酰化环糊精(A)和氨基化环糊精(B)的...

标签:;  ;  ;  ;  ;  ;  ;  

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论文_王宇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