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均田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田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田制,北魏,均田,土地,敦煌,王朝,北朝。

均田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耀明[1](2019)在《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均田制均田制系北魏首创,继北魏之后,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亲王300人,嗣王200人,第二品150人,叁品100人,四品到七品80人,八品以下至庶人60人。受田年龄改定为从18岁起受田,授露田男子80(本文来源于《中国税务》期刊2019年06期)

肖双[2](2018)在《唐朝均田制与日本班田制的差异——以授田对象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化改新之后,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实施班田收授法。班田制是以唐朝的均田制为蓝本而制定的,班田制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律令体制中土地制度的核心。政府在充分考虑了日本当时的国情后,班田制在具体内容上与均田制有了不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授田对象来叙述班田制与均田制的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0期)

郭鹏程[3](2018)在《土地兼并的解决——从均田制到土地规模化经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至今,土地的集中处理必定会对农民及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历代对土地兼并问题都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求提高农民积极性,缓和社会矛盾,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北魏的均田制到我国农地流转的叁权分置,介绍其制度内容,分析其影响及区别,明确传统的土地兼并转向现代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本质。(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3期)

陈永国[4](2017)在《浅析均田制在唐朝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均田制是唐朝前期实施的重要经济制度,唐代均田制有着不同于前代的独自特点,它在促进经济、政治、军事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35期)

宋文杰[5](2017)在《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均田制的渊源是均田制研究课题中的重要环节,很多研究者将曹魏屯田制与北魏均田制联系在一起。曹魏屯田从一开始就带有军事色彩,后来,屯田客还要承担部分徭役甚至兵役。而北魏实行计口授田,均田制从创立时,其重心即在户口和财政,是一项酝酿已久的制度。因此,将曹魏屯田与北魏均田攀附在一起是不适宜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张金龙[6](2017)在《北魏均田制实施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所周知,《魏书·食货志》中记载了北魏均田令十五条令文,乃是中国经济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土地法规。然而,史书中有关北魏均田制实施的记载却极其零星,宣武帝时期源怀上表请求在六镇贯彻《地令》(即均田令)的记载可以看做是北魏后期均田制实施的唯一明确记载。不过钩稽分析史料,仍可看到多条能够反映均田制实施的文献记载。与史书中比较模糊的记载(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7年09期)

曹君一[7](2017)在《均田制学习中常见的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均田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是我们深入了解其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及制度的切入点,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均田制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有的同学在学习均田制度时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认为均田制就是评分土地或为了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的措施,这种误区不利于我们对于均田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的认知,难以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对于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脉络认识不清。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均田制在北魏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均田制学习存在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12期)

张金龙[8](2017)在《北魏均田制实施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史书中关于北魏均田制实施的记载颇为零星,难以窥其大略。北朝后期的叁通碑铭和文书资料为认识北魏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西魏大统四年(538)《白实等造中兴寺石像记》记载宗氏家族成员施地兴建佛教功德之事,除白田(即露田或倍田)外,宅田、园田、麻田等田地名称均见于北魏均田令,是均田制在当地实施的铁证。作为北朝均田制和赋税制实施的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西魏大统十叁年(547)敦煌籍帐文书亦有助于认识北魏均田制的实施情况,文书所见"麻"、"正"、"园"田即北魏均田令中的"麻田"、"露田"、"居住园宅",本文选取刘文成和叩延天富两户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北齐武成帝大宁二年(562)所立《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记载严氏家族成员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及其后两次"各舍课田"建立义坊之事,"世业课田"显示在河清叁年(564)令颁布前东魏境内麻田已具世业性质,均田制老免还田、以丁男(女)作为受田对象的规定均有所体现。均田制的实施是为了抑制豪强,限制地权过度集中,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土地买卖和兼并仍时有发生,在公权力侵蚀和政局动荡的影响下,北魏晚期均田制的相关规定被突破的情形日趋严重。(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应宗华[9](2016)在《简析北魏均田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兼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所特有的一个影响社会各阶层的重要经济问题,田制问题也是国内外史学界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创于北魏的均田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田制思想的叁种基本模式之一,对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隋代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东方藏品》期刊2016年11期)

廉震[10](2016)在《农业借贷对北朝隋唐均田制的影响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均田制是我国土地制度沿革中的重要一环,其执行方式与我国现行土地政策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金融业也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柜房——专职金融机构的雏形也随之出现。在均田制实行的叁百余年里,农业放贷有几种模式?农业借贷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农业放贷对均田制实行的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6年25期)

均田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化改新之后,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实施班田收授法。班田制是以唐朝的均田制为蓝本而制定的,班田制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律令体制中土地制度的核心。政府在充分考虑了日本当时的国情后,班田制在具体内容上与均田制有了不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授田对象来叙述班田制与均田制的不同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田制论文参考文献

[1].马耀明.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J].中国税务.2019

[2].肖双.唐朝均田制与日本班田制的差异——以授田对象为中心[J].北方文学.2018

[3].郭鹏程.土地兼并的解决——从均田制到土地规模化经营[J].文存阅刊.2018

[4].陈永国.浅析均田制在唐朝的发展[J].长江丛刊.2017

[5].宋文杰.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

[6].张金龙.北魏均田制实施考论[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

[7].曹君一.均田制学习中常见的误区[J].祖国.2017

[8].张金龙.北魏均田制实施考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应宗华.简析北魏均田制[J].东方藏品.2016

[10].廉震.农业借贷对北朝隋唐均田制的影响探索[J].中国商论.2016

标签:;  ;  ;  ;  ;  ;  ;  

均田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