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_徐斌,陈程,张毅敏,李国瑞,杨文忠

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_徐斌,陈程,张毅敏,李国瑞,杨文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絮凝,絮凝剂,亚铁,硅酸,废水,油田,性能。

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文献综述

徐斌,陈程,张毅敏,李国瑞,杨文忠[1](2018)在《酸洗废液制备聚硅酸复合氯化铁絮凝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盐酸酸洗废液为原料,通过投加Na_2S沉淀废液中的Pb~(2+),加入硅酸钠发生聚合作用,制备聚硅酸复合氯化铁絮凝剂(PSFC)。研究Na_2S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对Pb~(2+)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Na_2S沉淀Pb~(2+)的反应动力学进行探究。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不同制备温度、n(Fe)∶n(Si)、n(NaOH)∶n(Fe)对Fe3+聚合形态和PSFC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Na_2S去除Pb~(2+)最佳条件为n(Na_2S)∶n(Pb~(2+))=3.0,Na_2S沉淀Pb~(2+)反应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絮凝剂最佳制备条件:温度为25℃、n(Fe)∶n(Si)=25、n(NaOH)∶n(Fe)=0.5。(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09期)

彭倩,王娟,丁玉强[2](2015)在《聚硅酸亚铁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酸钠和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机高分子型聚硅酸亚铁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其絮凝条件:适用于处理碱性污水。并将制备的聚硅酸亚铁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含铬污水处理中,与聚硅酸铁及硫酸亚铁絮凝剂进行絮凝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聚硅酸亚铁絮凝剂对含铬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当絮凝剂投加量为15 mg/L时,除浊率达98%,Cr(Ⅵ)去除率达95%,总Cr去除率达88%。(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张琼,李国斌,苏毅,李沪萍[3](2015)在《复合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磷炉渣为硅源制备了无机高分子聚硅酸铝铁絮凝剂,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和p H值及电导率测试分析手段对聚硅酸铝铁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自制的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外观为黄绿色且透明黏稠状液体,该产品不是简单的原料复配,而是发生了螯合反应,生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复合型无机高分子铝铁硅聚合物,中位粒径为300 nm左右,比表面积3.99476 m2/g,结构呈树枝、大片状,整体呈现出立体、交迭及延伸的结构特征。该絮凝剂在滇池污染水的絮凝处理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净水效果。(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5年01期)

刘梅,朱鹏飞,颜愈丹,刘礼庆[4](2014)在《Ti~(4+)复合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表征及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SO4·7H2O为原料,NaClO3氧化法制备出聚合硫酸铁,并用Ti4+与其复合得到复合絮凝剂。运用XRD及FTIR对絮凝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处理油田废水含油量和浊度考察了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Ti4+与聚合硫酸铁复合以后,样品分子量增大,结晶性变差,晶粒变小,无定形结构所占比例增大。Ti4+与聚合硫酸铁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并且生成了Ti—O—Fe键。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的制备条件为:n(Ti4+)/n(Fe3+)=0.05;合成温度为65℃;搅拌时间为1 h。复合后的产物对油田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复合前,且在pH值为7,投加量(以铁计)为20 mg/L时絮凝性能最好,其油去除率与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9.8%和98.3%。(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刘永,杜建伟,陈思莉,江栋,李开明[5](2013)在《复合铝铁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印染工业园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印染废水,选择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FCS)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了投药量、初始pH及温度对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合过程ζ电位变化探讨了絮凝机理,对絮凝剂的污泥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pH=10.0,投药量为620 mg/L时,PAFC、PAFCS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6%、43.6%,污泥产率系数分别为1.33、0.80 g/g。与PAC、PFS等常规絮凝剂相比,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处理效率高、投药量低、污泥产量少,可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3年12期)

索宁[6](2013)在《赤泥基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工业印染废水和炼铝废渣赤泥对环境的危害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本文采用“以废治废”的思路,从赤泥废渣中提取铝、铁后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使赤泥的回收再利用成为可能,将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创造极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本课题以工业炼铝废渣赤泥为制备原料,分为酸浸和聚合两步制备絮凝剂。酸浸实验中,对赤泥进行改性,使其中的铝、铁元素充分浸出得其浸取液。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赤泥中铝铁的存在形态,选取了影响赤泥改性的实验因素,分析了各个因素对酸浸反应的影响,正交实验选出了最优工艺组合参数。向赤泥浸取液中加碱调聚得到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剂,并以模拟高浊水的浊度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絮凝剂合成的最优组合参数。以淄博某印染厂的实际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自制PAFC絮凝剂和PAC絮凝剂,在最佳投加量和最优pH值的作用范围下的处理效果。结果如下:在180mg/l的投加量下,PAFC对废水的SS、浊度、色度分别能达到94.51%、85.26%、70.56%;而相同投加量下PAC的处理效果均低于PAFC絮凝剂;pH值在6~10之间自制PAFC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比PAC有着更广泛的pH适用范围。通过电镜观察了PAFC絮凝剂的物貌特征,发现PAFC絮凝剂是由链状分子形成网化度高且形态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了解到PAFC并非铝铁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无定形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研究PAFC的特征峰得知,PAFC既含有多羟基桥联的铝的高分子聚合物又含有多羟基桥联的铁的高分子聚合物。运用混凝机理和混凝形态学的知识初步探讨了PAFC絮凝剂的混凝作用机理和在水处理中的混凝形态。(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刘梅,朱鹏飞[7](2012)在《Ce~(3+)复合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光谱分析及处理油田废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SO.47H2O为原料,NaClO3氧化法制备出聚合硫酸铁,并用Ce3+与其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絮凝剂.运用紫外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CODC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考察了絮凝剂处理油田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Ce3+与聚合硫酸铁复合以后,Ce3+与聚合硫酸铁中的羟基作用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e—OH—Fe,实现了Ce3+与聚合硫酸铁的成功复合.该复合絮凝剂对油田废水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聚合硫酸铁,当复合比为1.5%时处理效果最好,CODC 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接近或高于90%,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2年08期)

郑怀礼,马江雅,卢伟,范伟,孙永军[8](2011)在《新型复合聚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水处理剂之一,可用于各种工业废水、工业用水、城市污水污泥及饮用水的净化,与传统的絮凝剂相比较,它具有絮体形成快、颗粒密度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且有安全无毒、对水温适应范围广的优点。近年来人们对复合型絮凝剂研究较多。如聚硫酸铝铁、聚合硅酸铁等,它们的絮凝效果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单一的铁盐或铝盐絮凝剂,究其原因可能是阴离子或阳离子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分布,或者是阴阳离子间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论文以聚合硫酸铁、添加剂X为原料,(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期刊2011-09-21)

陈玲,贺延龄[9](2009)在《聚硅基复合氯化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9年11期)

佟志芳,邹燕飞,李英杰[10](2009)在《新型复合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聚硅酸硫氯化铝铁(PSiAFCS)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其优化制备条件,并对该絮凝剂的X-射线衍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该絮凝剂和聚氯化铝(PAC)、聚硅酸氯化铝铁(PSiAFC)絮凝剂对赣江水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n(Al)∶n(SO42-)=11∶1、n(Al+Fe)∶n(Si)=10∶1、聚合温度60℃、熟化时间24 h的优化制备条件下制得的PSiAFCS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其除浊效果优于其他絮凝剂。(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9年06期)

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硅酸钠和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机高分子型聚硅酸亚铁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其絮凝条件:适用于处理碱性污水。并将制备的聚硅酸亚铁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含铬污水处理中,与聚硅酸铁及硫酸亚铁絮凝剂进行絮凝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聚硅酸亚铁絮凝剂对含铬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当絮凝剂投加量为15 mg/L时,除浊率达98%,Cr(Ⅵ)去除率达95%,总Cr去除率达8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参考文献

[1].徐斌,陈程,张毅敏,李国瑞,杨文忠.酸洗废液制备聚硅酸复合氯化铁絮凝剂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8

[2].彭倩,王娟,丁玉强.聚硅酸亚铁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5

[3].张琼,李国斌,苏毅,李沪萍.复合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15

[4].刘梅,朱鹏飞,颜愈丹,刘礼庆.Ti~(4+)复合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表征及絮凝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4

[5].刘永,杜建伟,陈思莉,江栋,李开明.复合铝铁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3

[6].索宁.赤泥基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3

[7].刘梅,朱鹏飞.Ce~(3+)复合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光谱分析及处理油田废水性能研究[J].环境化学.2012

[8].郑怀礼,马江雅,卢伟,范伟,孙永军.新型复合聚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C].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2011

[9].陈玲,贺延龄.聚硅基复合氯化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

[10].佟志芳,邹燕飞,李英杰.新型复合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J].工业水处理.2009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复合亚铁絮凝剂论文_徐斌,陈程,张毅敏,李国瑞,杨文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