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地貌论文_李元,张弛,蔡钰,杨昊烨,王泽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地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貌,象山,生态系统,海岸,佐治亚,沙坝,无人机。

人工地貌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张弛,蔡钰,杨昊烨,王泽明[1](2019)在《风暴条件下人工沙坝地貌形态演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岸人工沙坝养滩是沙质海岸整治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往的大量研究集中于人工沙坝的遮蔽效应,其物理机制已较为清晰,实际工程效果也得到了较多认识。人工沙坝自身的形态演变与养滩效果和周期紧密相关,但目前研究相对较少。在波浪水槽中开展了物模试验,考虑了不同冲淤特征的背景地形和不同设计参数的人工沙坝。试验中观测到人工沙坝在风暴条件下向岸移动的现象,伴随着沙坝形态衰减和向海侧坡度逐渐变缓。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沙坝的遮蔽效应是动态的,与其形态的衰减程度有关。人工沙坝坝顶水深越浅,其消浪能力越强,对后方掩护区的遮蔽效应越显着。(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杨磊,李加林,黄日鹏[2](2018)在《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发育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14年4个时期TM/OLI遥感影像和相关专题图为基础数据,借助RS/GIS技术、SPSS与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从人工建设地貌的发育阶段界定、相关性分析及其响应分析3个方面探讨人工建设地貌的发育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的发育可分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14年3个发展阶段;(2)面积与城市化综合指数的相关性最大,高程与人口综合指数的相关性最大;(3)城市化综合指数、人口综合指数、GDP综合指数是影响人工建设地貌发育水平的重要因子,对人工建设地貌的形成、演化、发育规律具有显着的推动或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8年05期)

黄日鹏,李加林,杨磊,何改丽,冯佰香[3](2018)在《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强度指数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东部沿海港湾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工建设地貌的不断形成,港湾地区地貌格局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定量研究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时空格局变化,对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人类建设行为,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践价值。本文以象山港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15年4个时期TM/OLI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5 a内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强度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发育呈现出早期高速增长、中期缓慢增加、后续强劲推进的态势,其面积增幅具有显着的历史阶段性特征;(2)各个县(市)区点状和面状地貌斑块数量整体波动上升,但其内部发育水平差异较大,宁海县与象山县地貌发育的速率与程度都处于领先水平;(3)其格局演化过程分为4个重要阶段:点状分散期,面状集聚期,条带状延展期与复合、更新扩散期。(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杨娅双,王金满,万德鹏[4](2018)在《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堆垫地貌由城镇、工矿建设中松散易侵蚀的弃土、弃渣堆垫而成,全世界每年数百亿立方米的堆积物压占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的岩土侵蚀。微地形改造可调控地表径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地表微生境。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人工堆垫地貌岩土侵蚀特征;对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挡水埂等微地形改造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微地形改造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探讨了不同微地形整地措施的减流减沙、蓄水保肥、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水土保持效果;并指出当前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方法、整地措施组合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堆垫地貌径流侵蚀机理、水文学原理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人工堆垫地貌岩土侵蚀治理、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杨越峦[5](2017)在《以上帝之眼 看世间喧哗——品郭勇摄影专题《人工地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自然界来说,人如草芥,是非常渺小的,就像荒草一样生生死死。所以早期的人类,除了在岩石上刻刻画画,在大自然中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在时间长河的哺育下,人类慢慢地长大、强壮,有了工具,有了技术,有了武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置自然于死地的武器。于是,人类就不再满足于向自然乞食,更不再顺从自然的摆布,开始与自然较力。人是不但敢想、且勇于行动的动物,于是地球就一步步被人类改变了模样。(本文来源于《河北画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永超[6](2017)在《港湾流域人工地貌过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社会高速度发展以及陆地资源减少,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视野已转向海岸带和蓝色经济领域。港湾作为海岸带开发的前沿与热点区域,原始的自然地貌不断被人工地貌所替代,人工地貌过程与资源环境演化面临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空前压力,加之地理信息技术支撑的研究数据可得性不断提升,人类活动引起的海岸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浙江省象山港流域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流域为研究区域,以1985-2015年四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GIS分析手段,对中美两个港湾流域的人工造貌营力及分布原则研判,尝试从人工地貌扩张过程特点以及功能周期等领域阐述港湾流域人工地貌过程规律,并对中美两个港湾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分析。据此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人类世以来全球变化背景下,迭加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技术进步等多种人类活动相关因子作用于陆地表层演化,自然基础、技术条件、人类需求等人工营力因子在不同原则导控下,使港湾流域人工地貌功能不同。人类造貌技术及其区域管理的时空差异用区域功能性质和外部形态来表征,其中人工地貌形态又具有城市特点和海岸特点。(2)人工地貌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工地貌扩张的多样性,研究其发育过程需要以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关系为核心,可从时空尺度、属性特征等侧面进行描述。人工地貌扩张的地理区域,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表现形式及其所含信息内容是不同的。不管是人工地貌的区域扩张、景观特征的人工地貌扩张、作用方式差异的人工地貌扩张还是形态特征的人工地貌扩张,实质是由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程。(3)近30年来,象山港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变化较大,比例由1985年的23.76%降至2015年的17.76%,而坦帕湾流域比例从24.39%降至22.19%。研究期间,象山港流域生态类型面积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农田>城市>水体>森林>湿地>荒漠,而坦帕湾流域生态类型面积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农田>城市>森林>荒漠>湿地>水体。此外,中美两港湾流域生态类型的格局也出现空间分异。(4)1985-2015年,象山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为5.58%,减幅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的生态类型包括农田、湿地和森林。坦帕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为0.72%,减幅较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的生态类型包括荒漠、农田、森林、水体和湿地。(5)随着人类造貌能力加强与开发利用范围扩大,在人类干预和其他非常规自然演化因素推动下,大量生态系统处于不良状态。象山港需要加强对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生态系统自调控阀值的研究,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基质。依据坦帕湾流域生态价值空间特征可知生态价值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显着正相关性,此外,两港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全局Moran's I估计值均为负值,且检验结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如忠,黄青飞,钱靖,殷晓曦,韦林[7](2016)在《农田溪流人工深潭地貌格局暂态存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1月~2016年2月,以NaCl为示踪剂,在巢湖流域某一农田源头溪流开展了5次野外示踪试验,并据此计算溪流的物理特征参数和暂态存储指标;通过对深潭渠段与平直渠段相关指标的比较,解析人工深潭地貌格局的暂态存储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深潭地貌格局渠段A_s/A基本都较平直渠段更高,但其交换系数α却较平直渠段低一个数量级;2人工深潭地貌格局的暂态存储对于溶质滞留的影响较平直渠段大,但其流动水体的溶质滞留能力则较平直渠段弱;3尽管深潭地貌格局拥有相对较大的A_s/A比值,但对溶质运移转化的综合影响却低于平直渠段;4人工深潭的暂态存储指标F200med可以解释18.86%~26.05%的溶质行进时间,平直渠段可以解释5.28%~33.87%,且大部分情况下平直渠段都较深潭渠段更高;5深潭地貌格局与平直渠段在φ_w、φ_A和T_s方面差异明显,而在其他指标方面则区别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梁占岐,何京丽,珊丹,荣浩,邢恩德[8](2016)在《再塑地貌边坡人工植被恢复适宜灌水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脆弱区大型露天煤矿的开采,对原有地表植被造成了破坏,加剧了区域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进程,加速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因此恢复和重建矿区尤其是人工再塑地貌边坡生态环境成为草原区露天矿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灌溉是保证坡面植被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项目区水资源短缺、不具备常规电源和坡面实际情况,选择微喷、滴灌、微润灌叁种灌溉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叁种灌水方式的特性、坡面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坡面植被盖度、植被地上生物量的观测分析,确定滴灌灌水方式对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植被复绿较为适宜,不仅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还可以使植被尽快成坪,达到护坡的效果,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6年07期)

王俊美[9](2016)在《美国丘岛地貌与人工造岛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综合外媒报道美国佐治亚大学人类学家维克托·汤普森(Vic-tor Thompson)开展的一项跨学科研究揭示了美国丘岛(Mound Key)几个世纪以来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丘岛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埃斯特罗海湾,紧邻迈尔斯堡海(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5-06)

葛小平,丁贤荣,康彦彦,高恒娟,王鑫浩[10](2015)在《基于遥感地貌特征的潮流沙脊人工岛围堤选线方法——以辐射沙脊群东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辐射沙脊群海域离岸沙脊东沙为研究区,探讨在水文、泥沙、地形等基础资料缺乏的条件下,离岸沙脊人工岛式围填选线布局辅助设计方法。采用1973—2014年长时间序列低潮遥感数据,提取沙脊露滩重复率指数指标,实现沙脊稳定性特征的定量计算,并根据指数分布特征及其栅格数量频率分布特征确定最稳定、最适宜的沙脊围堤外廓线选址;采用地貌演变特征线——沙脊二分水和主要子纳潮盆地分水线,实现围填区沙脊二分水主干内廓线和主要子纳潮盆地分水线辅助内廓线设计。(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人工地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14年4个时期TM/OLI遥感影像和相关专题图为基础数据,借助RS/GIS技术、SPSS与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从人工建设地貌的发育阶段界定、相关性分析及其响应分析3个方面探讨人工建设地貌的发育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的发育可分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14年3个发展阶段;(2)面积与城市化综合指数的相关性最大,高程与人口综合指数的相关性最大;(3)城市化综合指数、人口综合指数、GDP综合指数是影响人工建设地貌发育水平的重要因子,对人工建设地貌的形成、演化、发育规律具有显着的推动或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地貌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元,张弛,蔡钰,杨昊烨,王泽明.风暴条件下人工沙坝地貌形态演变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2].杨磊,李加林,黄日鹏.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发育机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8

[3].黄日鹏,李加林,杨磊,何改丽,冯佰香.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强度指数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J].海洋学研究.2018

[4].杨娅双,王金满,万德鹏.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8

[5].杨越峦.以上帝之眼看世间喧哗——品郭勇摄影专题《人工地貌》[J].河北画报.2017

[6].刘永超.港湾流域人工地貌过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7

[7].李如忠,黄青飞,钱靖,殷晓曦,韦林.农田溪流人工深潭地貌格局暂态存储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6

[8].梁占岐,何京丽,珊丹,荣浩,邢恩德.再塑地貌边坡人工植被恢复适宜灌水方式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6

[9].王俊美.美国丘岛地貌与人工造岛有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10].葛小平,丁贤荣,康彦彦,高恒娟,王鑫浩.基于遥感地貌特征的潮流沙脊人工岛围堤选线方法——以辐射沙脊群东沙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人居环境客体适宜性差异的叁种理论形...2001年大连城市人工地貌分布图2001年大连城市人工地貌标高等值...大连城市人工地貌演变示意图大连城市人工地貌标高等值线图大连城市人工地貌体立体图

标签:;  ;  ;  ;  ;  ;  ;  

人工地貌论文_李元,张弛,蔡钰,杨昊烨,王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