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中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现状综述

国内外大中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现状综述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02

摘要:再生水作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利用现状和主要回收利用技术,提出了我国利用再生水存在的困难,最后对我国利用再生水提出展望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再生水;利用;建议

再生水,也称为中水,是城市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处理站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来源于城市污水,其数量巨大、稳定、不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条件的限制,被誉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城市污水产生,就有可靠的再生水源。因此,再生水利用已成为目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1、国外城市再生水利用情况

城市再生水利用,在国外实施的时间己很长,规模较大,己经成为世界不少国家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战略性措施,再生水利用满足了工农业和城市发展对水的需要。再生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己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前,各国都在开展再生水利用技术的实施,美国、新加坡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1]。

1.1美国

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亚利桑那等州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所以这些地区的再生水被广泛地用于城市市政、农业灌溉、工业设备冷却、地下水补给、河湖景观用水等方面。目前美国将城市污水作为再生水水源的现象已非常普遍,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先进国家之一。1991年9月,该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过滤出水又经反渗透膜系统处理,出水水质更好。因此被公认为是21世纪污水再生利用的典范。在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已经成为其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详细的规划、系统地法律法规和完备的管理体系,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再生水利用的法律制度,对再生水生产的融资、水质标准及其监管,再生水利用范围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总量约为94亿m3/a,其中62%被用于农业灌溉,30%被用于工业用水,其余再生水被用于地下水源补给和城市杂用等方面。

1.2日本

作为缓解水危机的途径之一,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污水再生回用的调查研究与工艺设计,对再生水利用在日本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工程示范,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广泛推广再生水利用技术,使日本近年来的取水量逐年减少,节水己初见成效。在1991年日本的“造水计划”中明确将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作为最主要的开发研究内容加以资助,开发了很多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新型脱氮、除磷技术,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的同时,生物膜法进行不同水体的工艺试验,建立起许多“水再生工厂”。

1.3新加坡

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人均水资源居世界倒数第二。新加坡居民生活用水一半来自雨水贮存,另一半购于马来西亚。为解决紧缺的水资源,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与环境发展部对污水回收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新生水”的概念。克兰芝(Kranji)新生水示范厂于2000年5月投入运行,新生水总产量达7万m3/d。该厂采用最新型的双膜技术(微滤和反渗透)及紫外线技术,市政污水经处理后生产出的新生水,其水质已可安全饮用,并且符合美国USEPA主要和次要食水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水指南等的最新要求。

1.4俄罗斯

俄罗斯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但他们的再生水利用规模也很大,莫斯科东南区设有专用的工业回用污水系统,有36家工厂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每日再生水利用水量达55万m3/d。

2、国内城市再生水利用情况

2.1再生水利用发展历程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用污水灌溉的方式回用污水,但真正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则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

“六五”期间,建设部立项在青岛进行了污水回用中试研究,在大连开展了小试研究;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都把污水回用作为重大课题加以研究和推广。

“八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己成功地对常规二级处理等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工程化,为不同环境和水质条件下的污水回用提供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的污水二级净化成套技术。处理工艺出水可达到或超过各相关部门的水质指标,解决了低温、低C/N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关键难题。

“九五”攻关相关项目为“污水处理与水工业关键技术研究”,专题名称为“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集成化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九五”具体攻关有两部分内容:回用技术集成化研究;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技术研究。1992年全国第一个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的示范工程在大连建成,并已成功运行。“九五”期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目前,我国再生利用途径主要包括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环境用水、娱乐和景观用水、生活杂用水及其他用水等。全国己经有一大批城市正在实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或列入实施计划。一些城市拟建、在建污水处理厂己同时对污水的再生利用工程进行了考虑。北京、天津、青岛等缺水严重地区走在再生水市场的最前面,这些城市都把再生水利用列入城市大的总体规划之中。以北京为例,作为国家首都,政治及文化中心,其缺水形式更是不容乐观,水资源总量不足始终是北京水资源状况的基本特征。目前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m3,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的1/32。市域范围内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已相当困难。特别是从1999年到2006年连续遭遇八个干旱年,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亏空,即便降雨出现平水或偏丰年的情况,同时即使南水北调长江水到京后也只能说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能够得到缓解,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可以预见,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将成为制约北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快速增长,再生水已成为北京的重要水源。从利用率看,2006~2014年,再生水利用率累计提高28.7%,2014年达62.6%;从利用量看,再生水年均增长14.3%,2014年达9.5亿立方米;从再生水占全北京市用水总量比重看,累计提高15.5%,去年达23%。与南水北调进京水量大体相当,成为中心城区水源可靠、供应水量集中的两大主力水源,对缓解“水荒”、保障城市用水起到了积极作用。天津市目前杨柳青热电厂、陈塘庄热电厂和东北郊热电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均已使用再生水,全市工业用再生水达到2000多万m3/a。

2.2再生水利用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再生水利用起步晚,发展慢,发展潜力巨大。再生水资源化利用,还需要解决技术选择,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估等问题。虽然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再生水的安全性以及稳定的供给量,但是各种技术的使用性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水质特点、水量多少及财政补贴力度不同进行选择,再生水的应用仍然发展缓慢。为了探索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近10年来我国建设了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例如在北京、天津、杭州,深圳等地建立的再生水利用工程,再生水已经被初步应用于工业用水,景观用水和灌溉用水。试图通过典型工程的先进经验推广,实现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同时,我国也陆续颁布了再生水利用标准和工程建设规范和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再生水工程建设,再生水利用水质标准等。但是,目前再生水水权和金融制度等方面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再生水的环境经济影响还需要进行综合评价。我国再生水利用具有较大潜力。但是,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较低,截止2010年再生水利用率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每年还有150亿m3的再生水可以利用,发展潜力巨大。再生水目前虽然已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环境用水等各个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再生水利用研究起步晚,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因素制约着再生水资源利用,例如再生水利用技术可行性,风险评价及其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估等。

3、前景与展望

国外城市再生水利用的事实表明,发达国家的再生水利用明显比发展中国家做得好;再生水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相互制约的关系;发达国家污水处理与回用进程也需与各国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我国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模较小,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基本套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一般仅限于局部利用或处理厂内部利用,与当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多元化需求极不相称。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展望今后更长的时期,特提出几点建议:

(1)制定再生水处理、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加强公众对城市再生水利用的认识。

(3)开展再生水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茂刚等,国外再生水利用进展综述[J],河海水利,2013(8).

标签:;  ;  ;  

国内外大中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现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