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剂论文_张可欣,唐彤,李粉吉,夏福婷,贾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淀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沉淀剂,甲醛,碳酸氢铵,碳酸盐,氨水,明矾,形貌。

沉淀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欣,唐彤,李粉吉,夏福婷,贾丽娟[1](2019)在《沉淀剂和Ag含量变化对甲醛降解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沉淀剂制备CeO_2-Co_3O_4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通过浸渍负载不同含量Ag获得Ag/CeO_2-Co_3O_4催化剂.借助氮气物理吸附、 XRD、 Raman和H_2-TPR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WHSV=30 000 mL·g~(-1)·h~(-1)时,催化剂能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氧化甲醛性能,在≤90℃时实现甲醛的完全转化.草酸沉淀能有效降低Ce-Co氧化物的结晶度,使得Co~(2+)含量增加,提供更多的氧空位,促进了氧分子的活化与迁移,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随着Ag含量增加,使得由草酸沉淀制备的Ag/CeO_2-Co_3O_4催化剂的活性增强,且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强,当Ag负载量为1%(重量百分比)时活性最佳.(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4期)

陈奕含,周健德,林飞腾,沈卫华,朱志庆[2](2019)在《不同沉淀剂对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催化剂Cu-ZnO-Al_2O_3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用于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的Cu-ZnO-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OH+Na2CO_3为沉淀剂制备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温度210℃、压力5 MPa的条件下反应12 h,甘油转化率达到98. 3%,1,2-丙二醇的选择性为93. 1%,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依然具有较高的活性。利用BET、XRD、H2-TPR和NH3-TPD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不同沉淀剂直接影响Cu-ZnO-Al_2O_3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还原性质和表面酸性,并导致催化剂性能发生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苏小莉,秦凤婷,蔡天聪,马春玉,汤长青[3](2019)在《不同碳酸盐沉淀剂热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锌为锌源,分别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热分解碱式碳酸锌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锌。通过热重分析、晶型测试、平均粒径测试、微观形貌观察等系列对比,分析了以两种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备氧化锌的过程,建立了生长动力学方程,对比了微观形貌和分散状态。实验结果表明,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在煅烧温度为200℃后直接生成纳米氧化锌,而以碳酸钠为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在煅烧温度为200~250℃时先生成碳酸锌然后在300℃时完全转变为氧化锌;两种沉淀剂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生长过程符合不同指数方程生长关系,以碳酸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生长满足方程y=2.775 04e~(0.004 76x),而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生长满足方程y=5.152 96e~(0.002 85x),对比来看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纳米氧化锌在相同温度下得到的晶粒尺寸要小;从粒度分布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在相同温度下也是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较小。(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马小东[4](2019)在《不同沉淀剂加入方式对复混肥中氧化钾含量测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四苯硼酸钾重量法中不同沉淀剂加入方式对复混肥中氧化钾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方式A(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同时,在试样溶液中逐滴加入四苯硼酸钠溶液)和方式B(在磁力搅拌器工作的状态下,使用分液漏斗逐滴加入四苯硼酸钠溶液)开展了实验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种沉淀剂加入方式均能够满足测定要求;方式B测定时间相对较短,有助于降低测定成本和工作强度,且精密度和回收率更为稳定。(本文来源于《化肥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谭冬明,石相莉,莫浩越,彭慎[5](2019)在《肥料检测中喹钼柠酮溶液沉淀剂的有效性验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肥料检测中喹钼柠酮溶液沉淀剂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对磷酸二氢钾称样量、硝酸溶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方法条件。采用验证方法分析磷酸二氢钾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与理论值(52.21%)进行比较,考虑测定的误差,分析结果小于52.0%时,判定喹钼柠酮溶液失效。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适用于肥料检测中喹钼柠酮溶液沉淀剂的有效性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4期)

何秋菊[6](2019)在《古书画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及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书画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我国各博物馆以及民间都有大量藏品。由于书法绘画的载体材料纸张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孔隙,书写绘画时易于晕散走墨,影响到书写绘画的效果。因此,古人常用胶料和明矾配制成胶矾水,对纸张施胶提高其疏水性,胶矾水也常用于古书画修复固色。然而,明矾在潮湿环境中易水解,产生的酸会加速纸张纤维素水解老化,导致古书画不易耐久保存。本文在对胶矾水的疏水性、固色机理认知的基础上,探讨了胶矾水应用的科学内涵,有针对性的“趋利避害”,研发出性能优异的书画修复保护新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胶矾水熟化宣纸以及固色机理研究。通过胶料固化性能实验、墨滴晕散实验、书写效果模拟实验研究胶与矾在熟化宣纸时各自的作用。采用均匀试验研究胶矾水体系中提高宣纸疏水性的主导因素。利用Ferron逐时络合分光光谱、高场~(27)Al核磁共振波谱(~(27)Al-NMR)研究了明矾水解后的铝形态、与胶料混合施胶时铝形态分布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测试宣纸施胶后的化学键合状况(包括明矾与胶料、纤维),利用ATR-FTIR去卷积、二阶导数曲线拟合分析明胶二级结构的变化,以期研究明胶和明矾的协同作用。利用色度、色牢度及微观孔隙变化探讨胶矾水固色的科学内涵。研究表明,明矾在熟化宣纸时起到了促干剂、软化剂及施胶助留剂的作用。明胶对胶矾水疏水性发挥主导作用,明矾促使明胶蛋白质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增多,使蛋白质构象结构更加疏松,导致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增加。明矾的水解产物主要为单核铝Al(H_2O)_6~(3+)(Al_1)、AlSO_4~+和多核铝[Al_(30)O_8(OH)_(56)(H_2O)_(24)]~(18+)(Al_(30));结合ATR-FTIR分析结果可知,与明胶混合后降低的各正价态单核铝、多核铝与明胶微粒中羟基(-OH)或羧基(-COOH)产生了键合,形成了网状络合物,提高宣纸疏水性。固色时,明矾促使胶料均匀沉淀、包裹在带负电的颜料颗粒表面,填补颜料颗粒表面孔隙,减少光散射现象,使颜料亮度增加。(二)不同老化环境明矾对宣纸酸化的影响。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研究了高温(105℃)、湿热(50℃,85%RH)以及不同湿度(44%~85%RH)环境老化前后,明矾处理宣纸纤维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及明矾对宣纸填料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议:高温老化、湿热老化的明矾含量阈值分别为0.5%和0.1%,常温下引起宣纸酸化的湿度阈值为55%,明矾含量阈值为0.6%。湿热老化后施加胶矾水的宣纸纤维部分表面出现皱缩,当明矾浓度超过4%后纤维出现扭曲和断裂。施加明矾后宣纸纤维素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明矾促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减少,相对应灰分含量增加。明矾析出的酸促使了纤维素糖苷键发生分解,溶解宣纸碱性填料碳酸钙。(叁)书画修复中不同熟度豆浆水的应用效果及机理研究。首次将8-苯胺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等生物学方法应用到文物保护研究中,研究考察了不同熟度的豆浆水处理宣纸前后的表面疏水性,并探讨了大豆蛋白加热前后的差异条带。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差异条带进行了蛋白鉴定,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去卷积、二阶导数曲线拟合分析不同加热温度豆浆水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消失的两条条带蛋白分别为球蛋白Glycinin G3亚基及糖蛋白凝集素Lectin亚基,80℃豆浆水的疏水性最大,随着温度从25℃上升到80℃,大豆蛋白β-sheet结构由41.14%增加到48.87%,β-sheet结构含量与表面疏水性呈正相关。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不超过30min的豆浆水适用于书画修复过程中的纸张施胶。(四)纸张施胶及颜料加固的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通过研究宣纸施胶前后pH值、色度、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等指标的变化,筛选出天然动植物施胶材料和最有潜力的施胶沉淀剂。结果表明,明胶处理宣纸呈现中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施胶沉淀剂中,聚合氯化铝多核铝Al_b含量相对较高,其中多核铝[AlO_4Al_(12)(OH)_(24)(H_2O)_(12)]~(7+)(Al_(13))具有较高的阳离子电荷和反应活性,对明胶也具有促干剂作用,可和胶料产生键合,形成网状络合物,适合替代明矾作为施胶沉淀剂。确定以酸溶法制备pH值接近7.0的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五)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应用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中多核铝Al_b(可促进施胶的有效成分)含量超过80%;施胶沉淀剂与明胶混合物在宣纸施胶后的pH值大于7,湿热老化28天后依然呈弱碱性,提高了纸张的疏水性能与力学强度;对重彩画颜料的固色效果良好、无晕染。该研究实现了传统技术的优化和提升,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将改善古书画的酸化问题,对书画纸张文物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海涛,郝全爱,王志鹏,班丽君,孟平凡[7](2019)在《不同沉淀剂制备CuO-ZnO催化剂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NaOH、 Na_2CO_3、 NaHCO_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摩尔比为2∶1的CuO-ZnO催化剂,利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热重(TG)、 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合甲醛乙炔化活性评价,研究了沉淀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淀剂对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散度有较大影响,进而在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以Na_2CO_3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中形成CuO-ZnO固溶体,提高了CuO的分散度及Cu~+在还原性气氛下的稳定性,经活化后可生成较多的活性物种炔化亚铜,表现出最佳的炔化反应活性与1,4-丁炔二醇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2期)

熊燕飞,班宜辉,张建坤,刘东,徐鹏[8](2019)在《DNA紫外吸收定量法中干扰校正用沉淀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定量分析的紫外吸收法中,采用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大分子核酸,以校正酸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干扰。对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研究了以乙醇作为沉淀剂的改进方法,对乙醇的pH值、用量、沉淀时间、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乙醇作为沉淀剂的检测方法和条件。试验结果显示,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在260 nm处有较强的光吸收,严重干扰测定结果,同时,结果重现性差。采用pH 3. 0的95%乙醇作为沉淀剂,校正小分子物质的紫外吸收干扰,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下,样品回收率达(97. 7±2. 1)%,方法稳定可靠,所用试剂简单、安全、操作简便,可用于DNA样品的常规定量检测及教学实验。(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松铭,郑敏,沈凯旋,鲁译夫,钟珊[9](2018)在《调控沉淀剂制备不同形貌Cu_2O及其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为铜源,L-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NaOH、Na_2CO_3、NaHCO_3、NH_3·H_2O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u_2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对样品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沉淀剂分别合成了立方体、凹面立方体、花状、空心球Cu_2O,其中花状和空心球Cu_2O由更小的Cu_2O颗粒组合而成;抗菌结果表明不同形貌Cu_2O抗菌性能大小:空心球>立方体>凹面立方体>花状。(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8年11期)

郝一鸣,董方[10](2018)在《利用碳酸氢铵—氨水混合沉淀剂制备碳酸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碳酸氢铵-氨水看作是混合沉淀剂,选择氯化镧溶液作料液,通过采取并流沉淀法来生产碳酸镧产品,是一项重要的工业生产工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本文主要围绕稀土浓度与碳酸镧产品质量间关系、反应时间与产品质量间关系、沉淀废水回用与产品质量间关系、产品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碳酸镧产品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4期)

沉淀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用于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的Cu-ZnO-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OH+Na2CO_3为沉淀剂制备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温度210℃、压力5 MPa的条件下反应12 h,甘油转化率达到98. 3%,1,2-丙二醇的选择性为93. 1%,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依然具有较高的活性。利用BET、XRD、H2-TPR和NH3-TPD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不同沉淀剂直接影响Cu-ZnO-Al_2O_3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还原性质和表面酸性,并导致催化剂性能发生显着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淀剂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可欣,唐彤,李粉吉,夏福婷,贾丽娟.沉淀剂和Ag含量变化对甲醛降解性能的影响[J].分子催化.2019

[2].陈奕含,周健德,林飞腾,沈卫华,朱志庆.不同沉淀剂对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催化剂Cu-ZnO-Al_2O_3的影响[J].现代化工.2019

[3].苏小莉,秦凤婷,蔡天聪,马春玉,汤长青.不同碳酸盐沉淀剂热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J].无机盐工业.2019

[4].马小东.不同沉淀剂加入方式对复混肥中氧化钾含量测定的影响[J].化肥工业.2019

[5].谭冬明,石相莉,莫浩越,彭慎.肥料检测中喹钼柠酮溶液沉淀剂的有效性验证方法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6].何秋菊.古书画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及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D].西北大学.2019

[7].李海涛,郝全爱,王志鹏,班丽君,孟平凡.不同沉淀剂制备CuO-ZnO催化剂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J].分子催化.2019

[8].熊燕飞,班宜辉,张建坤,刘东,徐鹏.DNA紫外吸收定量法中干扰校正用沉淀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赵松铭,郑敏,沈凯旋,鲁译夫,钟珊.调控沉淀剂制备不同形貌Cu_2O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8

[10].郝一鸣,董方.利用碳酸氢铵—氨水混合沉淀剂制备碳酸镧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

论文知识图

纯Fe2O3的XRD谱图纳米Fe3O4和Fe3O4/C复合材料合成过程...的合成路线(S)EPMA在CDCl3中的1HNMR谱图的合成路线在D2O中的1HNMR谱图

标签:;  ;  ;  ;  ;  ;  ;  

沉淀剂论文_张可欣,唐彤,李粉吉,夏福婷,贾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