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成分指数在中药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效应成分指数在中药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探讨效应成分指数在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中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R小鼠便秘模型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以番泻苷A的致泻生物效价为基准,其余11个化学成分的泻下生物效价与之相比,得到各个化学成分的生物效价权重系数,进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生物效价权重系数加权的多组分化学定量分析的大黄质量评控模式: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动物实验伦理要求已获得原解放军302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IACUC-2015-012)。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基原的大黄饮片、炮制品中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Rh03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0倍(4.79 vs 0.12 mg·g-1), Rh03中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5倍(3.56 vs 0.08 mg·g-1)。实际测得的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61.65±4.28~233.84±5.58 U·mg-1之间,差异较大。理论计算得到的16个大黄样品的效应成分指数范围在1.07 (Rh15)~19.38(Rh03)之间,在小鼠便秘模型实际测得16个大黄样品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23.84 U·g-1 (Rh16)~310.94 U·g-1 (Rh05)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个化学成分含量与实际测得大黄样品的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比较,致泻效应成分指数与实际测得的大黄样品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最好(r=0.969 5),提示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可能更加适合用于评价以致泻功效为导向时大黄的质量。

论文目录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大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2 致泻效应成分指数(ECI)的理论计算
  •   3 大黄样品的实际测得致泻生物效价
  •   4 ECI和化学成分含量与实际测得致泻效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5 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和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可控性比较
  •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谭鹏,王伽伯,张定堃,周永峰,牛明,王梅,赵军宁,肖小河

    关键词: 生物效价,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整合量化,效应成分指数,质量评价,大黄

    来源: 药学学报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中药学

    单位: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质量生物评价重点研究室,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莱顿大学LU-欧洲中医药与天然产物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7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676),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8-2-5031),四川省科技厅研究项目(2019YJ0640,18ZDYF0821),成都市科技局技术创新研发项目(2016-HM01-00312-SF)

    分类号: R284.1;R285.5

    DOI: 10.16438/j.0513-4870.2019-0709

    页码: 2141-2148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188K

    下载量: 509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效应成分指数在中药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