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据获取论文_王建威,赵剡,李伟艳,裴琳琳,孙建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数据获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数据,交通,算法,小区,孔径,技术引进。

动态数据获取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威,赵剡,李伟艳,裴琳琳,孙建颖[1](2019)在《均匀背景中的动态小目标光谱数据获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是一种可以表征物质特性的光学信息,利用光谱成像仪可以获取处于视场范围内的物质的光谱图像,成熟的光谱成像技术均需要通过多次采集才能够获取完整的光谱图像数据立方体,相应系统的时间分辨率比较低,不适用于动态目标的光谱获取。快照式光谱成像在动态目标光谱成像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中编码孔径快照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将压缩感知计算方法融入到光谱成像过程和图谱重构过程中的光谱成像技术,在采样过程中完成数据压缩,具有高通量优势,可以利用单次曝光的混迭数据,重构出目标光谱数据立方体,实现快照式成像,使得对动态的目标进行监测成为可能。实现监测需要目标的信息满足稀疏性的假设,实际目标很难满足这样的条件,重构误差比较大,不利于对动态的小目标进行监测和识别。针对均匀背景中动态小目标的光谱数据获取,提出一种双色散通道的编码孔径光谱成像方法,系统由两个通道组成,每个通道均包含一个光谱仪,其色散方向互相垂直,并共用一个前置望远镜系统和编码孔径。该系统可以实时观测均匀背景区域中的动态小目标。由于两个通道的色散方向互相垂直,可以从背景中分离出小目标的位置和相对应的编码。假设目标出现在视场中前后,背景的辐射特性变化很小,利用目标出现前的数据计算出背景光谱;目标出现后,通过帧间差分运算,消除背景辐射的影响,提取出目标位置对应色散区域中数据,利用约束最小二乘算法,重构运动小目标的光谱数据立方体。进行光谱数据重构,进行背景光谱补偿后,获得完整的动态小目标光谱数据。文章对成像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重构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合编码孔径的统计特征,使目标随机出现在不同的位置,统计重构光谱的峰值信噪比概率分布,并调整目标尺寸,分析目标尺寸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最后与编码孔径成像系统的两步软阈值迭代算法重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均匀背景中,采用随机编码矩阵进行编码,目标尺寸小于5×5个像元时,相对于编码孔径成像系统,提高了目标的信息重构精度和概率,并且极大的减小了运算量,可以实现对运动目标的实时监测。(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7期)

徐斌[2](2019)在《技术吸收、技术改造与国内外技术获取——基于高技术产业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外部技术还是发展内部技术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则为这一选择增加了难度。基于2003—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分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高技术产业企业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购买国内技术的问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吸收对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均显着为负,并且两个关键变量的交叉项和滞后项也显着,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企业自办机构研发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亦显着,但方向不确定。上述结果表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及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是选择国外技术引进还是国内技术购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22期)

陈昭,颜秋霞[3](2018)在《内源性技术创新和外源性技术获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方法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29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运用系统GMM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内源性技术创新与外源性技术获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本文以内源性和外源性视角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内源性创新努力包括R&D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外源性技术获取包括国外技术引进吸收以及贸易开放度产生的技术溢出。实证结果显示:R&D资本投入对新技术经济效益有着非常显着的正向作用;尽管人力资本投入在当期对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但滞后二期后依然会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国外技术获取和贸易开放对新技术供给也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当前应该注重内部研发投入与创新,重视自主研发与人才培养,加强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吸收和改造,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相结合,且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程度。(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许志行,谢星全,杜杨松[4](2018)在《获取政治信息途径、政务公开与腐败感知——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调查数据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CFPS)中社区和个人两层面的数据,运用分层线性回归,从微观层面的个人获取政治信息途径、宏观层面的村或社区政务公开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腐败感知的个体效应、组织情境效应及交互效应为何。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个人效应是,个人通过电视或网络获取政治信息的频率越多,公民腐败感知水平越高;宏观层面的组织情境效应是,村和社区积极公开重要政务信息可以降低公民腐败感知平均水平;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交互效应是,村和社区政务公开降低了个人通过电视或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形成的腐败感知水平。(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3rd B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BEM-MESS 2018)(Advances in Business and Finance,VOL.10)》期刊2018-05-11)

王超[5](2017)在《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动态OD获取和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城市规划者和市民,要解决交通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交通流量的产生,才能从根源上去缓解交通问题。研究交通流的产生,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居民出行OD数据,通过对居民出行OD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出行特征;同时,通过对居民出行OD路线的评价,可以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好的诱导。居民出行OD数据的获取方式主要是居民出行OD调查,传统的OD调查方式包括人工询问和表格调查的方法,该类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数据精度却不高;更为现代化的调查方式如微波检测法、地感应线圈法、视频图像检测法、GPS浮动车法等,又受到设备的限制,难以有效推广。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的快速普及,使得基于手机定位的海量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OD路线评价及OD矩阵的获取技术。文章在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基于手机定位数据应用于居民出行OD调查的研究。第二章介绍了目前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手机定位的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叁章介绍了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动态OD路线评价技术,首先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将获取的手机定位数据进行地图匹配,以获取居民出行的具体路线信息;然后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对该OD路线与其他相似路径作对比评价,从而得出最佳出行路径。第四章介绍了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动态OD矩阵获取技术,首先基于“时间-空间”双层聚类法对手机定位点进行聚类,从而得到居民出行的停留点;然后基于K-Means算法进行交通小区划分,结合居民出行停留点信息以及小区划分结果,计算居民出行的OD矩阵。第五章对本文章的研究内容作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何鹏[6](2017)在《树木叁维动态数据获取与动画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实感树动画对于增加游戏感染力与沉浸感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为提高树动画模拟的真实感,基于数据驱动的树动画模拟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而当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存在数据获取设备昂贵、过程复杂,树模型与真实模型差距较大、模拟树木运动形式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廉价的Kinect体感设备,研究基于运动视频和深度数据的树木动态参数提取方法和基于点云的树叁维模型构建方法,然后将树动态参数与真实感树模型输入到树动力学模型,基于模态分析构建动画模拟系统实现数据驱动的真实感树运动模拟。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利用Kinect V2搭建数据实时采集的试验平台。通过PC工作站控制架设于叁角支架上的Kinect设备,同步采集具有标记点的树枝干运动视频流和深度信息流,并采取先写内存、后写磁盘的存储策略保存采集的运动数据,以满足高帧率连续运动数据的需求。试验表明,在阳光条件较弱的室外,试验平台获取的运动视频流和对应的深度信息流的帧率可达30fps(frames per second),采集的运动数据满足后续研究的需求。(2)针对树木真实动态参数获取设备昂贵、过程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局部相对偏转角度量准则的树枝干振动频率与阻尼比获取方法。该方法通过跟踪树枝干颜色特征标记,提取各树枝标记点运动的二维轨迹;依据跟踪结果构建二维树骨架运动模型,并计算子树枝相对于父树枝的局部偏转角,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时域振动信号变换到频域,频域信号的一阶振动波峰对应的频率即为拟获取的树枝振动频率;利用阻尼比与一阶振动频率振幅衰减的关系,采用半波法计算出阻尼比。结果表明,供试树木的振动频率分别为2.4Hz和2.0Hz,树的振动频率为树的固有特征,不随外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树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尼与外力大小、树的分支结构有明显的关系。(3)为解决数据驱动树动画的真实树模型构建问题,基于空间殖民算法提取树骨架,并提出树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及曲率精简骨架的方法。空间殖民算法通过调整影响半径、删除阈值、骨架点距离和生长角度4个参数迭代生成树骨架;在设计树骨架、树枝干数据结构的基础上,依据树骨架点的关系构建树枝模型与树层次结构模型;为保留树枝弯曲特性,利用相邻骨架点曲率对骨架进行分类与精简;基于管道模型估算树枝干粗度,通过广义圆柱体渲染最终的树几何模型。重建结果表明,基于树点云重构的树叁维模型与原点云吻合度较高,树形态结构自然,且树冠细枝结构突出,符合真实树特征。(4)为实现真实感树木运动模拟,基于提取的树运动动态参数、真实点云重建的树模型,用简易模态法实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树动画模拟。通过fBm噪声模型构建树运动风速场,并基于空气动力学模型计算风力;采用简化的弯曲梁模型表示弯曲树枝干结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作为时域运动方程的参数引入各占优振动模态的运动方程,通过求解简易模态分析方法的时域方程和空域方程实现树枝形变弯曲角度计算;整合弯曲树枝各节段的运动得到弯曲树枝整体运动,整合各弯曲树枝运动得到树整体运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的树动画模拟系统交互式操作风向、风速的同时,可渲染帧率约为25~30fps的流畅树运动动画,效率较高;树的运动形态随风力与风向的改变而变化,中间层次长树枝弹性形变明显,树冠细枝随父树枝运动而运动,模拟的树运动符合冬季无叶玉兰树的特征;此外,对均匀点云及地面激光点云树模型的运动模拟表明本文模拟系统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梅冬晨[7](2017)在《基于车牌数据的OD矩阵获取及动态交通分配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交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城市道路的各交叉口基本全覆盖具有卡口功能的电子警察,每天采集到数百万计的车牌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资源,交管部门主要用来作为违法处理的依据,没有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使得数据资源严重被浪费。本文对唐山市具有卡口功能的电子警察车辆抓拍系统采集到的车牌数据充分挖掘研究,获取OD矩阵,并借助Vissim进行动态交通分配的仿真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唐山市的车牌数据进行分析与预处理。分析唐山市车牌数据的可靠性,保证其达到后续研究要求;通过对车牌数据的分析得到唐山市交通出行的时间特征,为下一步选取研究时段奠定基础;分析车牌数据缺失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异常数据的处理办法。其次,提出基于车牌数据获取OD矩阵的步骤。选取唐山市城区的一个20个交叉口的路网作为实例,利用SPSS和Excel VBA对车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路网内各交叉口间的OD矩阵,并利用轨迹追踪法验证其OD数据的可靠性。然后,通过SPSS对车牌数据信息的挖掘得到各交叉口间的行程时间,参照交叉口间的行程时间对各交叉口进行交通小区划分,并通过“模块性”、“规模性”、“分割性”叁项指标对交通小区划分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划分的交通小区,将之前得到交通卡口间的OD矩阵聚类,从而得到基于交通小区的OD矩阵,为交通规划层面的OD调查提供新思路。最后,对基于Vissim仿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研究,通过在Vissim仿真平台的多次仿真迭代,模拟出行者多次路径选择过程。利用改进的Logit模型作为路径的选择模型,经过多次仿真运行得到动态交通分配的收敛结果。结合实例,在Vissim平台进行路网建模和细致的参数标定,经过上百次的仿真运行得到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收敛结果,对结果分析验证了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效果,路网内交叉口的整体延误明显降低,并对其在交通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说明。为以后的动态交通模型仿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7-04-06)

曹煜[8](2017)在《针对动态网络数据的分布式增量获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Web已经发展成为站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络,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向了互联网。电商、视频、论坛、微博等都是获取重要数据的来源。无论是自己想要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来进行研究亦或者是需要批量获取大量的数据来进行相关分析,都需要一个适当高效的方法来支持这些数据的提取。爬虫技术作为大规模提取数据的技术之一,又重新了映入人们的眼帘。人们在使用爬虫技术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数据的同时,也在不断对其做出改进和完善。在经过对爬虫技术、分布式技术、Docker技术、以及Linux相关技术的学习之后,本论文中总计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了实用爬虫的设计思路,并重点详细阐述了信息提取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及如何解决网站反爬问题。随后搭建了基于分布式爬虫框架PySpider的分布式爬虫集群来代替人工手动分布式爬虫,并解决了搭建集群时遇到的一些Linux服务器相关问题。接着为了改进分布式爬虫框架PySpider的运行效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使用Docker来构建分布式爬虫集群的方法。对改进前后的爬取效率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最后为了结合项目中的实际工作需要,将增量爬虫和分布式爬虫框架PySpider进行了结合,最终实现了基于动态网络数据的分布式增量获取方法。在本文的最后,对目前的工作做出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部署。(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08)

李鹏飞,卢瑾[9](2015)在《一种动态实时获取物流车辆数据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存在效率不高、信息失真、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实时获取物流车辆数据系统,该系统具有利用路径关键点RFID识别技术和车载终端GPS定位技术共同定位车辆、车载终端与控制中心实时进行数据共享、采用路径优化算法软件、3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等特点。经分析验证表明,该系统有效的提升了车辆监控系统的精确性、实时性、高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5年10期)

安静[10](2015)在《基于元数据动态获取的数据质量检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技术及GIS行业的结合与发展催生了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定位和了解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近年来在GIS行业内也备受关注。近来年元数据成为了快速了解数据情况的最通用方式之一。在GIS行业内,多数元数据都是在数据操作完成后进行整理归纳而生成,生成的元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概略描述,但记录内容不够深入。针对制图产品而言,一旦专题制图产品形成,其制图要素数据、制图数学基础和相关整饰要素信息等制图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无法保存到制图产品中,这给制图元数据的完整描述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在制图过程中动态获取元数据的机制。本文基于拓展元数据内容和应用的研究目的提出了元数据动态生成的机制。不同于以往GIS制图软件所采用的制图完成后对元数据进行整合归纳的方式,本文提出了动态获取的概念。动态获取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地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实时更新到元数据中,丰富了元数据的深层信息,使操作过程在元数据中的展示更加生动。动态元数据在应用方面不仅可以用来快速了解数据概况,也可以利用其动态性对数据质量进行实时检查。这种机制弥补了目前的研究在针对制图过程的数据质量检查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这种方式既拓展了元数据的内容和应用,也提高了数据质量检查的效率。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项研究工作:(1)采用XML技术为元数据定义结构。本文中设计的元数据结构符合国际标准,包含目前通用的元数据内容,并针对制图程序对元数据结构进行整合分类。设计了元数据动态获取流程,构建了元数据获取接口。(2)拓展了元数据的应用。提出了将动态获取到的元数据应用于数据质量检查系统的思想。设计了通过读取动态元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的机制。(3)结合《遥感解译分系统》项目及其相关应用,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设计数据质量检查功能接口。结合蓬莱地区矿山监测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基于元数据动态获取的数据质量检查体系的可行性,达到了项目中对于元数据内容和数据质量检查模块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6-01)

动态数据获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外部技术还是发展内部技术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则为这一选择增加了难度。基于2003—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分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高技术产业企业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购买国内技术的问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吸收对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均显着为负,并且两个关键变量的交叉项和滞后项也显着,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企业自办机构研发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亦显着,但方向不确定。上述结果表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及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是选择国外技术引进还是国内技术购买具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数据获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威,赵剡,李伟艳,裴琳琳,孙建颖.均匀背景中的动态小目标光谱数据获取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徐斌.技术吸收、技术改造与国内外技术获取——基于高技术产业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3].陈昭,颜秋霞.内源性技术创新和外源性技术获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方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8

[4].许志行,谢星全,杜杨松.获取政治信息途径、政务公开与腐败感知——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调查数据的定量研究[C].Proceedingsof20183rdBE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odernEducationandSocialScience(BEM-MESS2018)(AdvancesinBusinessandFinance,VOL.10).2018

[5].王超.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动态OD获取和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何鹏.树木叁维动态数据获取与动画生成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梅冬晨.基于车牌数据的OD矩阵获取及动态交通分配仿真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

[8].曹煜.针对动态网络数据的分布式增量获取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7

[9].李鹏飞,卢瑾.一种动态实时获取物流车辆数据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

[10].安静.基于元数据动态获取的数据质量检查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论文知识图

同一被测个体不同测量位置所获取的动...中美规范离心力对比位与8位SAR型数据获取单元DNL动态变...主因子数对模型RMSECV和PRESS的影响空间查询流程无Dither原始信号

标签:;  ;  ;  ;  ;  ;  ;  

动态数据获取论文_王建威,赵剡,李伟艳,裴琳琳,孙建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