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包括竖向延伸的立柱本体以及连接于立柱本体上的立柱加强板,所述立柱本体上有多个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立柱加强板盖于槽体上形成多个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槽体的设置提高立柱本体的抗弯强度,使其可吸收较大的冲击力,通过槽体增大了溃缩的空间,使得立柱本体能充分溃缩吸能,立柱加强板与槽体形成空腔,增大了立柱总成的整体强度和扭转刚度,并且加强板对立柱本体形成支撑,在立柱本体溃缩后,通过加强板的支撑减小其向车内的形变量,减小由于形变而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通过槽体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可引导前立柱总成的溃缩部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延伸的立柱本体以及连接于立柱本体上的立柱加强板,所述立柱本体上有多个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立柱加强板盖于槽体上形成多个空腔。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延伸的立柱本体以及连接于立柱本体上的立柱加强板,所述立柱本体上有多个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立柱加强板盖于槽体上形成多个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左、右边沿处弯折形成侧围,所述侧围向外弯折形成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自身弯曲形成多个竖向排列的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上开有竖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位于两个侧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若干个槽体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立柱加强板与该槽体相适配的区域设置有安装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加强板上有竖向延伸的若干条板面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上边沿处弯折形成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上连接部与侧围位于立柱本体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下边沿处弯折形成底部加强筋,所述底部加强筋与上连接部位于立柱本体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加强筋设置有两条并分设于条形孔两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总成。
背景技术
机舱前立柱是车身机舱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机舱前立柱结构形式过于单一,在发生正碰或者偏置碰的过程中,前纵梁的变形模式不是很理想,不能充分的压溃吸能,加速度曲线峰值偏高,发生碰撞时对乘员伤害较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进行改进,使其安装后,可增加车身纵梁前段的吸能作用,从而降低对乘员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使其可正确引导纵梁前端溃缩吸能,降低乘员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包括竖向延伸的立柱本体以及连接于立柱本体上的立柱加强板,所述立柱本体上有多个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立柱加强板盖于槽体上形成多个空腔。
进一步,所述立柱本体左、右边沿处弯折形成侧围,所述侧围向外弯折形成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自身弯曲形成多个竖向排列的槽体。
进一步,所述立柱本体上开有竖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位于两个侧围之间。
进一步,其中若干个槽体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立柱加强板与该槽体相适配的区域设置有安装口。
进一步,所述立柱加强板上有竖向延伸的若干条板面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立柱本体上边沿处弯折形成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上连接部与侧围位于立柱本体同侧。
进一步,所述立柱本体下边沿处弯折形成底部加强筋,所述底部加强筋与上连接部位于立柱本体两侧。
进一步,所述板面加强筋设置有两条并分设于条形孔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槽体的设置提高立柱本体的抗弯强度,使其可吸收较大的冲击力,通过槽体增大了溃缩的空间,使得立柱本体能充分溃缩吸能,立柱加强板与槽体形成空腔,增大了立柱总成的整体强度和扭转刚度,并且加强板对立柱本体形成支撑,在立柱本体溃缩后,通过加强板的支撑减小其向车内的形变量,减小由于形变而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通过槽体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可引导前立柱总成的溃缩部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条形孔可减轻立柱本体的重量,同时通过条形孔可引导前立柱总成的溃缩部位,板面加强筋配合条形孔使用,通过板面加强筋可提高立柱加强板的整体强度,并弥补立柱本体在条形孔处强度的缺失,立柱本体配合立柱加强板,即可以对立柱总成的溃缩形成有效导向,同时也可以保证立柱总成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立柱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立柱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 为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上、下、左、右方向以图1至图3为准,实际产品与图1至图3 的方向相同;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汽车机舱前立柱总成,包括竖向延伸的立柱本体1以及连接于立柱本体上的立柱加强板2,所述立柱本体上有多个向下凹陷的槽体3,所述立柱加强板2盖于槽体上形成多个空腔3a;立柱本体与立柱加强板通过点焊固定连接,通过槽体的设置提高立柱本体的抗弯强度,使其可吸收较大的冲击力,通过槽体增大了溃缩的空间,使得立柱本体能充分溃缩吸能,立柱加强板与槽体形成空腔,增大了立柱总成的整体强度和扭转刚度,并且加强板对立柱本体形成支撑,在立柱本体溃缩后,通过加强板的支撑减小其向车内的形变量,减小由于形变而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立柱本体上的槽体个数以及位置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通过槽体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可引导前立柱总成的溃缩部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本体1左、右边沿处弯折形成侧围4,所述侧围向外弯折形成侧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通过自身弯曲形成多个竖向排列的槽体;侧围与立柱本体垂直,连接部沿着侧围边沿处向外延伸并与侧围垂直,侧围结构使得立柱本体中部位置形成一个下陷的沉陷结构,可增大立柱本体的溃缩空间,槽体设置于立柱本体两侧的连接部上,对立柱本体形成有效支撑并可对立柱整体强度和抗弯强度以及抗扭刚度形成有效加强,配合与加强板使得立柱本体中部位置有中空结构,提高了立柱总成的抗扭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本体1上开有竖向延伸的条形孔6,所述条形孔位于两个侧围之间;此条形孔可减轻立柱本体的重量,同时通过条形孔可引导前立柱总成的溃缩部位。
本实施例中,其中若干个槽体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立柱加强板与该槽体相适配的区域设置有安装口8;本实施例在其中两个槽体底部开设连接孔,安装口为开设于连接部边沿处的缺口,通过该缺口形成安装的让位空间,此结构形式的安装口便于槽体处连接孔处的连接操作,同时简化了立柱加强板的制作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加强板2上有竖向延伸的若干条板面加强筋7;通过该加强筋提高立柱在竖向方向的抗弯曲强度以及立柱总成的整体强度,加强筋可为向外凸起形的实心加强结构,也可以为向内凹陷在另一侧形成凸起结构的中空状加强结构,本实施例采用后述方案,此结构在保证加强效果的同时,避免由于加强筋的设置增大了立柱加强板的重量,可有效控制立柱加强板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本体1上边沿处弯折形成上连接部9,所述上连接部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上连接部与侧围位于立柱本体同侧;此结构便于立柱本体的安装,同时通过侧围与连接部合围成的连接结构,在立柱本体周向形成有效连接,可对立柱本体中部形成有效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本体1下边沿处弯折形成底部加强筋10,所述底部加强筋与上连接部位于立柱本体两侧;此结构底部加强筋配合上连接部位以及侧围在立柱本体的周向形成有效加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面加强筋7设置有两条并分设于条形孔两侧;板面加强筋配合条形孔使用,通过板面加强筋可提高立柱加强板的整体强度,并弥补立柱本体在条形孔处强度的缺失,立柱本体配合立柱加强板,即可以对立柱总成的溃缩形成有效导向,同时也可以保证立柱总成的整体强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263.4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467210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62D 25/04
专利分类号:B62D25/04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申请人地址: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九江大道1号
发明人:刘亮;陈胜;杜飞;胡源源
第一发明人:刘亮
当前权利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代理人:吕小琴
代理机构:1112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