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耳聋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耳聋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耳蜗,儿童,电位,听觉,嗓音,听阈,灰质。

耳聋儿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朱建光,白云冬,马瑞颖,王旭燕,赵辉[1](2019)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语言康复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CI治疗的学龄前儿童72例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手术患儿的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因素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以及言语可懂程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进行二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结果:耳聋患儿CI植入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使用人工耳蜗时间和术后语训时间等因素和CAP增长倍数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术前语训时间等因素与治疗后患儿SIR增长倍数存在相关性(P<0.05);CI植入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和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对患儿术后CAP的恢复具有影响(P<0.05);CI植入年龄、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术前语训时间等因素对患儿SIR恢复产生影响(P<0.05)。结论:患儿植入人工耳蜗的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和术前言语训练时间是影响学龄前耳聋患儿术后听力言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蒋牧良[2](2019)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脑结构及功能多模态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观察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脑灰质体积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CSNHL)儿童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探讨CSNHL患者脑结构特征。材料与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选取42例3.5岁-18岁的极重度CSNHL患儿,29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数据纳入研究范围。使用3.0T MR对受试者头部进行3D T1序列扫描,对全脑灰质体积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进行测量,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组间全脑灰质的体积改变进行研究,定量评估CSNHL脑灰质改变。结果研究队列包括42名患有极重度CSNHL的儿童,其中22名男孩和20名女孩,平均年龄:5.93±2.47岁,年龄范围:3.5-13岁。正常对照组包括29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儿童,17名男孩和12名女孩,平均年龄:10.34±3.97岁,年龄范围:3.5-16岁。通过VBM全脑灰质体积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极重度CSNHL患儿组两侧壳核(p=0.000,校正p值<0.001)、左侧中央旁小叶(p=0.001,校正p值<0.001)和右侧枕中回(p=0.000,校正p值<0.001)灰质体积显着增多。未发现极重度CSNHL患儿组脑灰质显着减少的区域。(校正p值>0.001)结论本研究应用基于3D T1序列的VBM技术,探讨极重度CSNHL患儿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极重度CSNHL患儿在重要的听觉传导通路、视觉相关皮层以及运动相关皮层出现了灰质体积的改变,可能的原因是脑结构的代偿和重构;(2)VBM能无创定量CSNHL患儿的脑结构改变,是一种对CSNHL有价值的计算方法,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第二部分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CSNHL)儿童脑白质的细微改变,探讨CSNHL患儿脑白质结构特性。材料与方法收集36例3.5岁-18岁的极重度CSNHL患儿,18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数据纳入研究范围。使用3.0T MR对受试者头部进行3D T1及DTI序列扫描,对脑白质使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BSS)进行体素分析,采用随机化统计分析对组间脑白质的细微改变进行研究,采用无阈值聚类增强和基于聚类的阈值选择进行多重校正,定量评估CSNHL脑白质改变。对各组DTI参数值与年龄、性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队列包括36名患有极重度CSNHL的儿童,其中18名男孩和18名女孩,平均年龄:6.66±2.82岁,年龄范围:3.5-13.5岁;正常对照组包括18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儿童,12名男孩和6名女孩,平均年龄:10.47±3.85岁,年龄范围:3.5-15.3岁。通过TBSS脑白质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1)极重度CSNHL组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丘脑前辐射和扣带回前部的AD值明显增高(校正P值<0.05);(2)极重度CSNHL组左侧丘脑前辐射和左侧额枕下束RD值明显增高(校正P值<0.05);(3)CSNHL组AD值和RD值均无明显减低(校正P值>0.05),CSNHL组FA值和MD值均无显着性差异(校正P值>0.05);(4)两组间DTI参数与年龄、性别之间的体素无显着相关性(P值>0.05)。结论应用基于DTI序列的TBSS方法,探讨极重度CSNHL患儿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极重度CSNHL儿童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由于听觉通路的损伤或脑功能代偿重构和神经成形术所致;(2)DTI能通过定量各种参数评估CSNHL患者脑白质的微结构改变,是一种稳定性强,敏感度高的研究手段,对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第叁部分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局部一致性改变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CSNHL)儿童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探讨CSNHL患儿脑功能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45例0岁-18岁的极重度CSNHL患儿,2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数据纳入研究范围。使用3.0T MR对受试者头部进行3D T1及静息态BOLD序列扫描,使用KCC-Reho和Cohe-Reho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行组间双样本t检验,并用alphasim校正。年龄、性别、平均位移作为控制变量回归去除。对平均Reho值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lphasim校正。结果研究队列包括45名患有极重度CSNHL的儿童,其中25名男孩和20名女孩,平均年龄:4.82±2.64岁,年龄范围:1.5-13岁,平均位移:0.15±0.07。正常对照组包括2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儿童,13名男孩和7名女孩,平均年龄:5.66±3.36岁,年龄范围:0.5-16岁,平均位移:0.19±0.10。极重度CSNHL组与正常对照组KCC-Reho脑空间分布,(1)左侧枕叶距状回、左侧楔形叶、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的KCC-Reho值显着性增高;(2)左侧腹内侧前额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KCC-Reho值显着性降低。Cohe-Reho脑空间分布,(1)左侧枕叶距状回Cohe-Reho值显着性增高;(2)两侧腹外侧前额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Cohe-Reho值显着性降低。Reho值与极重度CSNHL组的年龄存在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的年龄不存在相关性。CSNHL组KCC-Reho与Cohe-Reho的结果一致,相关脑区为: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两侧颞叶梭状回/海马旁回、中央前回。其中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与年龄呈正相关,最强的点位于左侧腹外侧前额叶;两侧颞叶梭状回/海马旁回及中央前回与年龄成负相关,最强的点位于右侧梭状回。结论应用KCC-Reho与Cohe-Reho的方法,探讨极重度CSNHL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极重度CSNHL患儿听觉、视觉、运动等相关皮层出现了异常的功能改变,可能的原因是知觉补偿以及神经重构的结果;(2)极重度CSNHL患儿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耳聋时间的延长,出现了相关脑区信息整合能力增强或有区别性地加工不同信息的能力增强的情况;(3)KCC-Reho与Cohe-Reho的方法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适用于CSNHL患者脑功能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珊珊[3](2019)在《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听觉中枢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可塑性关键期(出生后至2-4岁之前),在此期间听觉皮层的神经可塑性最大,听觉刺激会最大程度影响脑白质及皮层功能的发育,而目前对此阶段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的脑发育研究尚鲜少涉及。了解在此特殊时间窗内听觉缺失对大脑的结构重构与功能重组的影响对全面认识耳聋后的大脑发育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实施及术前筛查提供进一步神经影像学依据。多模态磁共振分析方法是放射组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在活体状态下研究疾病对大脑功能、结构的影响。近些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对听觉缺失患者神经病理学机制及临床研究中,并有研究结果发现某些脑区的结构或功能可作为预估CI术后语言功能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但目前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集中在听觉剥夺病程相对较长的受试者身上,这些受试者年龄已经超过听觉皮层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其皮层发育已不具备最大可塑性。因此,本研究将联合应用DTI技术、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技术对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全脑白质微结构发育及听觉皮层功能重组、基于脑网络水平的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改变进行分析,以探讨此特殊时间窗内听觉缺失对大脑白质结构及皮层功能发育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用DTI技术探讨了不同年龄段SNHL患儿听觉传导通路上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以期完善发育不同时期听觉缺失对大脑白质结构影响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共纳入46例(平均年龄17.59个月)叁岁以下双耳极重度SNHL患儿和3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婴幼儿(平均年龄18.55个月)。所有被试者在扫描前口服水合氯醛,待患儿熟睡后采用西门子Verio Tim 3.0T磁共振进行常规MRI、静息态fMRI、DTI扫描。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DTI数据: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对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进行比较。2.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以左侧、右侧初级听觉皮层(A1)为种子点做全脑功能连接的组间比较。3.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识别出6个感兴趣静息态脑网络:听觉网络、视觉网络、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额叶网络以及突显网络,比较其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本研究第叁部分共纳入≤3岁SNHL患儿16例(平均年龄18.66个月)、>3岁SNHL患儿16例(平均年龄53.67个月)及与之性别、年龄匹配的两组对照组婴幼儿分别16例。所有被试者在扫描前口服水合氯醛,待患儿熟睡后采用西门子Verio Tim 3.0T磁共振进行常规MRI、DTI扫描。对DTI数据我们选取双侧颞上回下方白质、双侧颞横回下方白质、双侧听辐射、双侧下丘作为感兴趣区,测量其FA值,分别在不同年龄段SNHL组与对照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DTI数据TBSS分析:与对照组相比,SNHL组表现出广泛的白质FA值减低,包括双侧上纵束、下额枕束、下纵束、右侧皮质脊髓束、丘脑后放射和左侧钩束(p<0.05,FWE校正)。而对比对照组,SNHL组并没有发现FA值增高的区域。2、静息态脑功能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组内比较显示SNHL组和对照组在以左侧、右侧A1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均表现出广泛正性功能连接。这些与种子点功能连接显着的区域包括双侧颞上回、颞中回、岛叶、额下回、角回、顶下小叶、岛盖(p<0.05,FDR校正),这些区域主要涵盖了听觉网络、突显网络和默认网络。组间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以左侧、右侧A1为种子点的两组之间功能连接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以左侧A1为种子点时,右侧颞上回、岛叶的功能连接明显增强(p<0.05,FDR校正)。此外,当以右侧A1为种子点时,右侧颞上回、岛叶的功能连接也明显增强(p<0.05,FDR校正)。与对照组相比,SNHL组无明显的FC下降区域。3、静息态脑功能独立成分分析:与对照组相比,SNHL组默认网络内的右侧顶下小叶的网络内功能连接强度显着降低(p<0.05,FDR校正),听觉网络内的左侧岛叶、突显网络内的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前扣带回的网络内功能连接强度显着增强(p<0.05,FDR校正),而在视觉网络和躯体感觉运动网络内没有发现功能连接强度的显着改变。另外,我们在对照组的脑网络间发现了7个显着性连接,其中包括4个正性的功能连接和3个负性的功能连接。而在SNHL组中的脑网络间我们发现了12个显着性连接,其中包括5个正性的功能连接和7个负性的功能连接。进一步的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NHL组在视觉网络和默认网络之间、听觉网络和额叶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着增强(p<0.05,未校正)。在对照组中,这两个网络间均没有显着性连接,而在SNHL组中均表现为显着正相关。4、不同年龄段听觉传导通路DTI分析:≤3岁年龄段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双侧颞上回下方白质、双侧颞横回下方白质、双侧听辐射、双侧下丘FA值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3岁年龄段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只有左侧颞横回下方白质的F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研究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讨了3岁之前双侧极重度SNHL患儿的白质微结构和听觉皮层功能连接改变。发现SNHL患儿主要涉及听觉和语言通路的广泛白质微结构变化,这可能反映了SNHL患儿脑白质发育的延迟。此外,SNHL组初级听觉皮层与涉及听觉和语言网络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这可能反映了听觉缺失后大脑皮层的功能代偿重组。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SNHL婴儿的大脑发育轨迹提供了新的见解。2、本研究应用ICA技术探测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双耳极重度SNHL患儿的脑网络发育特点,发现对比对照组,SNHL组表现出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减低、听觉网络内、突显网络内功能连接增强,并且进一步发现视觉-默认网络间及听觉-额叶网络间功能连接增强,这提示了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脑网络水平同时存在网络内功能连接损失与网络内、网络间功能连接代偿重组,这对从脑网络层面理解可塑性关键期内听觉缺失后的脑发育轨迹提供了新的依据。3、本研究应用DTI技术定量检测大脑听觉传导通路白质微结构改变,发现≤3岁SNHL组听觉传导通路上所有ROI的FA值减低,而在3岁以上年龄组则仅发现左侧颞横回下方白质FA值减低。这些结果提示SNHL患儿听觉传导通路白质髓鞘化发育不良,且在发育早期有明显的发育延迟,这为发育早期有效的听觉刺激有利于维持或促进正常的白质髓鞘化进程的观点提供了新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吴滢,王毓林,易华容,龙平,罗庆[4](2018)在《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嗓音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嗓音学特点。方法选择经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男女儿童和正常男女儿童各50名,比较分析不同性别正常儿童以及耳聋组和正常组的嗓音学参数。结果正常儿童不同性别间嗓音学指标v Fo、v Am、Fo、Jitter、Shimmer、APQ和N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组v Fo、v Am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Fo、Jitter、Shimmer、APQ和N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儿童嗓音学参数无显着差异,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v Fo、v Am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儿童,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加大对v Fo、v Am水平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8年02期)

王籼君,梁茂金,张军鹏,黄华,郑亿庆[5](2017)在《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植入(CI)是目前有效治疗先天性重度耳聋的唯一方法。然而,目前对于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在重建听力后,其大脑皮层结构、功能发生调整和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基于耳聋患者大脑跨模态功能重组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视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利用大脑皮层功能活动源定位技术针对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内(0、1、3、6、9、12个月)大脑皮层活动变化的情况,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听力恢复与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在耳聋期间存在大脑皮层的跨模态功能重组;当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后,随着听力恢复,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出现逆转,各相关功能皮层活动相继达到正常水平。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对指导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恢复的训练和评估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刘迎新,郭春飞,朴美兰,崔洁,金玉莲[6](2016)在《重度耳聋儿童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度耳聋儿童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测试的意义.[方法]实验组选择重度耳聋儿童33例54耳,行cVEMP测试,分析cVEMP的引出率和振幅.同时选择正常儿童9例18耳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4耳中,39耳(72%)引出cVEMP反应;对照组18耳(100%)均引出cVEMP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cVEMP振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通过对重度耳聋儿童进行cVEMP测试可评估重度耳聋儿童的前庭功能.(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韩军宁,陈雪清,郭倩倩,孟超,尤妍颜[7](2017)在《助听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着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着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陈默,王朝燕,张智雯,伍伟景,谢鼎华[8](2016)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学龄前耳聋儿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且在听觉言语康复机构按照中国残联聋康中心标准进行听觉言语康复1年以上的165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分析性别、植入年龄、基因突变类型、助听器佩戴经验以及内耳畸形与康复效果的关系。结果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植入年龄、基因突变与CI儿童的CAP、SIR得分增长相关(P<0.05),而性别、助听器佩戴史及内耳畸形(大前庭水管综合症)与CAP、SIR得分增长无关(P<0.05)。1~3岁组CAP提高速度最快,2、3、4岁组SIR增长速度最快;GJB2基因突变致聋的CI儿童康复12个月后的CAP、SIR得分均高于非GIB2突变者。结论植入年龄为1~3岁者早期听觉康复速度较快,植入年龄为2~4岁者早期言语能力发育速度较快;GJB2突变致聋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更优;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与非大前庭水管患儿相同。(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郭倩倩,陈雪清,莫玲燕,孟超[9](2016)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叁个刺激声/m/、/g/、/t/在55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dB HL;有5例在7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dB 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dB 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着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娄丹[10](2015)在《重度耳聋儿童的多维嗓音分析:频率和振幅控制的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的嗓音和言语需动力、振动、共鸣和构音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听力反馈系统等经过复杂的传导及反馈共同协作产生。然而关于聋哑儿童等存在听力障碍儿童的各项嗓音声学参数的报道不多,而且结果不一。尽管人们已经认可了听障人群对嗓音的频率和幅度控制存在异常,但是并没有客观量化这些异常,且随着人工耳蜗植入等听力补偿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有必要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的嗓音声学特点,为人工耳蜗植入在帮助深度聋或全聋儿童恢复嗓音和言语能力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目的:应用客观的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软件(MDVP)对正常儿童的嗓音声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不同性别儿童的嗓音情况是否相同;对重度耳聋儿童的嗓音进行声学参数检测,比较其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客观量化听障儿童对嗓音频率和振幅的控制,为耳聋患儿的嗓音特点分析提供参考,建立听障碍儿童嗓音的客观多参数评估模式,同时为人工耳蜗的手术后期疗效提供客观有效的嗓音声学对照参考资料。方法:1受试对象:耳聋儿童组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71名年龄为6~12岁的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其中男孩34名,女孩37名,平均年龄(8.9±1.9)岁。正常儿童对照组为在河北石家庄某小学的在读学生中随机选取的130名(男65,女65)年龄在6-12岁之间的正常男女儿童。所有受试者均无嗓音相关疾病史、无咽喉系统疾病史、近期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及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等,并且经电子喉镜等相关检查示其双侧声带的外观和运动等情况均无异常。2检测方法:首先使用电子喉镜等相关动态图像设备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喉部及声带的情况,观测相应的解剖位置有无病变及其外观(声带的颜色及声带的边缘光滑度等)、声带的运动、声门的闭合、声带粘膜波特点等情况,以除外声带等喉部本身病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用美国Kay公司研发的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系统(MDVP)对各个受试儿童行嗓音声学参数分析。将受试者置于环境噪声小于45d B(SPL)的高保真隔声室内,口距麦克风约15cm(麦克风自带固定标尺,测试时鼻部紧贴标尺),取自然舒适坐位,以平稳舒适音调发长元音/a:/,至少持续4秒,连续测3次,裁剪掉嗓音样本的起始和终止部分,截取声样中间的平稳段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每个人的嗓音样本参数值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录并分析以下参数: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变化(v F0)、振幅变化(v Am)、振幅扰动商(APQ)和噪/谐比(NHR)。结果:Table 1显示:对于不同性别的正常儿童,其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变化(v F0),振幅变化(v Am)、振幅扰动商(APQ)和噪/谐比(NHR)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尚不能认为正常儿童的客观多维嗓音分析参数值有性别上的差异。Table2显示:听力障碍儿童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扰动商(APQ)和噪/谐比(NHR)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尚不能认为耳聋儿童的F0、Jitter、Shimmer、APQ和NHR与正常儿童的相应参数值不一致。其中听障儿童平均F0为268.61Hz,和正常儿童标准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其基频微扰(0.95%)、振幅微扰(3.41%)、振幅扰动商(2.25%)、噪/谐比(0.12)的测量值也在正常范围内。而听障儿童的长时基频变化(v F0),长时峰值振幅变化(v Am)与正常对照儿童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可认为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相比,最明显的声学特点是参数值v F0(2.61%)和v Am(23.57%)的显着升高。结论:1对于正常儿童的嗓音,其客观的多维嗓音分析参数值在儿童时期没有性别上的不同,所以嗓音的客观声学分析评估在儿童时期可以不依照男女性别因素分别检测。2有听力障碍的耳聋儿童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扰动商(APQ)和噪/谐比(NHR)的参数值可能仅与声带本身的形态、功能等特性有关,而患儿的听力损失及听力反馈调节的下降缺失尚不能使其F0、Jitter、Shimmer、APQ和NHR与正常儿童的参数值相比存在明显差异。3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损失导致了患儿在持续平稳发声时不能对长时频率变化(v F0)和长时振幅变化(v Am)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不能维持持续平稳发声的原因可能是产生嗓音和言语的内部结构系统存在局部衰竭。(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耳聋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观察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脑灰质体积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CSNHL)儿童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探讨CSNHL患者脑结构特征。材料与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选取42例3.5岁-18岁的极重度CSNHL患儿,29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数据纳入研究范围。使用3.0T MR对受试者头部进行3D T1序列扫描,对全脑灰质体积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进行测量,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组间全脑灰质的体积改变进行研究,定量评估CSNHL脑灰质改变。结果研究队列包括42名患有极重度CSNHL的儿童,其中22名男孩和20名女孩,平均年龄:5.93±2.47岁,年龄范围:3.5-13岁。正常对照组包括29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儿童,17名男孩和12名女孩,平均年龄:10.34±3.97岁,年龄范围:3.5-16岁。通过VBM全脑灰质体积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极重度CSNHL患儿组两侧壳核(p=0.000,校正p值<0.001)、左侧中央旁小叶(p=0.001,校正p值<0.001)和右侧枕中回(p=0.000,校正p值<0.001)灰质体积显着增多。未发现极重度CSNHL患儿组脑灰质显着减少的区域。(校正p值>0.001)结论本研究应用基于3D T1序列的VBM技术,探讨极重度CSNHL患儿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极重度CSNHL患儿在重要的听觉传导通路、视觉相关皮层以及运动相关皮层出现了灰质体积的改变,可能的原因是脑结构的代偿和重构;(2)VBM能无创定量CSNHL患儿的脑结构改变,是一种对CSNHL有价值的计算方法,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第二部分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CSNHL)儿童脑白质的细微改变,探讨CSNHL患儿脑白质结构特性。材料与方法收集36例3.5岁-18岁的极重度CSNHL患儿,18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数据纳入研究范围。使用3.0T MR对受试者头部进行3D T1及DTI序列扫描,对脑白质使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BSS)进行体素分析,采用随机化统计分析对组间脑白质的细微改变进行研究,采用无阈值聚类增强和基于聚类的阈值选择进行多重校正,定量评估CSNHL脑白质改变。对各组DTI参数值与年龄、性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队列包括36名患有极重度CSNHL的儿童,其中18名男孩和18名女孩,平均年龄:6.66±2.82岁,年龄范围:3.5-13.5岁;正常对照组包括18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儿童,12名男孩和6名女孩,平均年龄:10.47±3.85岁,年龄范围:3.5-15.3岁。通过TBSS脑白质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1)极重度CSNHL组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丘脑前辐射和扣带回前部的AD值明显增高(校正P值<0.05);(2)极重度CSNHL组左侧丘脑前辐射和左侧额枕下束RD值明显增高(校正P值<0.05);(3)CSNHL组AD值和RD值均无明显减低(校正P值>0.05),CSNHL组FA值和MD值均无显着性差异(校正P值>0.05);(4)两组间DTI参数与年龄、性别之间的体素无显着相关性(P值>0.05)。结论应用基于DTI序列的TBSS方法,探讨极重度CSNHL患儿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极重度CSNHL儿童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由于听觉通路的损伤或脑功能代偿重构和神经成形术所致;(2)DTI能通过定量各种参数评估CSNHL患者脑白质的微结构改变,是一种稳定性强,敏感度高的研究手段,对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第叁部分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局部一致性改变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CSNHL)儿童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探讨CSNHL患儿脑功能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45例0岁-18岁的极重度CSNHL患儿,2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数据纳入研究范围。使用3.0T MR对受试者头部进行3D T1及静息态BOLD序列扫描,使用KCC-Reho和Cohe-Reho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行组间双样本t检验,并用alphasim校正。年龄、性别、平均位移作为控制变量回归去除。对平均Reho值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lphasim校正。结果研究队列包括45名患有极重度CSNHL的儿童,其中25名男孩和20名女孩,平均年龄:4.82±2.64岁,年龄范围:1.5-13岁,平均位移:0.15±0.07。正常对照组包括2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儿童,13名男孩和7名女孩,平均年龄:5.66±3.36岁,年龄范围:0.5-16岁,平均位移:0.19±0.10。极重度CSNHL组与正常对照组KCC-Reho脑空间分布,(1)左侧枕叶距状回、左侧楔形叶、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的KCC-Reho值显着性增高;(2)左侧腹内侧前额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KCC-Reho值显着性降低。Cohe-Reho脑空间分布,(1)左侧枕叶距状回Cohe-Reho值显着性增高;(2)两侧腹外侧前额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Cohe-Reho值显着性降低。Reho值与极重度CSNHL组的年龄存在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的年龄不存在相关性。CSNHL组KCC-Reho与Cohe-Reho的结果一致,相关脑区为: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两侧颞叶梭状回/海马旁回、中央前回。其中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与年龄呈正相关,最强的点位于左侧腹外侧前额叶;两侧颞叶梭状回/海马旁回及中央前回与年龄成负相关,最强的点位于右侧梭状回。结论应用KCC-Reho与Cohe-Reho的方法,探讨极重度CSNHL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极重度CSNHL患儿听觉、视觉、运动等相关皮层出现了异常的功能改变,可能的原因是知觉补偿以及神经重构的结果;(2)极重度CSNHL患儿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耳聋时间的延长,出现了相关脑区信息整合能力增强或有区别性地加工不同信息的能力增强的情况;(3)KCC-Reho与Cohe-Reho的方法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适用于CSNHL患者脑功能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聋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朱建光,白云冬,马瑞颖,王旭燕,赵辉.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2].蒋牧良.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脑结构及功能多模态MRI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王珊珊.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4].吴滢,王毓林,易华容,龙平,罗庆.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嗓音学分析[J].现代医院.2018

[5].王籼君,梁茂金,张军鹏,黄华,郑亿庆.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7

[6].刘迎新,郭春飞,朴美兰,崔洁,金玉莲.重度耳聋儿童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的意义[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6

[7].韩军宁,陈雪清,郭倩倩,孟超,尤妍颜.助听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

[8].陈默,王朝燕,张智雯,伍伟景,谢鼎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

[9].郭倩倩,陈雪清,莫玲燕,孟超.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

[10].娄丹.重度耳聋儿童的多维嗓音分析:频率和振幅控制的量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

标签:;  ;  ;  ;  ;  ;  ;  

耳聋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